自由=少年
刚才看豆瓣的"如是",第一期是朴树,谈到中国的年轻人都早早就老去了,但是中年人,借着阅历,慢慢重拾自由,恢复少年身。就像朴树,四十四岁,却扔像个少年般清透。照见自己,却是混沌不化,即使相对来说,自由于我还是受上天眷顾的,少了很多世俗的羁绊,以致很多人会以为我过得很孤寂,其实我过得很充实忙绿,即使和孤独作伴的时候,我也没有觉得很闲。
放松,是一种状态,当主持人闻到朴树现在放松吗,看到朴树活动了一下肩膀说:我看一下啊,不禁失笑。放松,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当刻意的去营造的时候,一定是紧张的。就像孩子,从来不会刻意的去放松自己,放松是成年人的概念,也是中年人的矫情,而矫情是一种病,医治的方法就是忘了自己是病人。
记得我们传统的育儿经里,一定有把婴儿捆绑起来的科目,还有诸如孩子哭不能马上去哄等老人智慧。。。所以,从小我们就失去了自由,到今天我们还是一样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这个国度都是紧张的气氛,放松太难!而安全感,从我们第一声哭泣开始,我们就知道没有人会关心自己,除非用更大声的哭来伸张,但这种大哭的来的安慰还是我们需要的那个安慰吗?所以,我们从小就对人失去了信任和信赖,但得到一个经验: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非但没有了信赖,还增添了很多斗智斗勇的防范和应对,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人际关系。
从无人问津的第一声哭泣里,我们学会了从吮吸自己脚趾丫里得到慰藉,从此,哭了自吃,苦乐自知,和别人没有关系,从而也就不会去关注别人。
很多事,都有原委,有一些,从襁褓里就萌芽。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