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里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是读不懂!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各位爱读书的小伙伴,肯定都有读到一本书,感到不满意甚至很失望的时候,自然想要不吐不快 。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的后台,我们收到了源源不断关于翻译的吐槽留言,可见,翻译真是大家阅读中的一大痛点。我们选取了其中基本有代表性的、译本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书,有的译本甚至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是读不懂。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防雷”参考。
本期发霉书目
1 《当代美学》

挖霉人:匿名(学生,书评读者)
发霉指数:四星
发霉点:翻译错漏。
看法国人西门尼斯的《当代美学》,译者的水平着实不敢恭维。
把Descartes(笛卡尔)翻译成德斯卡特,把Cassirer(卡西尔)翻译成卡西里尔,把Schelling(谢林)翻译成施林格;
把Hume(休谟)翻译成胡默,把Hutcheson(哈奇生)翻译成胡采逊;
把Groce(克罗齐)翻译成格罗斯,把Adorno(阿多诺)翻译成阿多尔诺;
把Eschyle(埃斯库罗斯)翻译成埃斯希勒,把Schopenhauer(叔本华)翻译成肖邦豪尔.....
但同样的一个人名,有的地方翻译得又是符合习惯的准确的。
译者还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翻译成《诗论》;把布瓦洛的《诗艺》翻译成《诗歌艺术》;把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翻译成《处于机械复制阶段的艺术品》;把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翻译成《理智的解释》。
即使是从法文翻译过来的,但最基础的为中国读者普遍接受的人名著作怎么可以这样翻译呢?就算没读过哲学史、美学史,可现在网络科技这么发达,可以百度可以有道。关键是翻译成这样,我还是读完了,毕竟有点点启发。
2 《非凡小人物》

挖霉人:小森(学生)
发霉指数: 四星
发霉点:翻译错漏。
这本书让我对甲骨文丛书彻底改观。
霍布斯鲍姆的书也能翻译成这个样子。文笔之佶屈聱牙就不说了。学术类书籍没有页边码也就不说了。
翻开第一部第一章第一页,“在那以后还有许多介绍潘恩生平事迹的作品陆续问世,这其中以约翰·基恩(John Keane)的著作《伦敦,一九九五》最为出色。”莫名其妙啊。托马斯·潘恩的传记为啥会叫这么个名?
一查才知道,这本传记名叫:Tom Paine:A Political Life .1995年出版于伦敦。还是第一次见到把出版信息译成书名的。
3 《向死而生》

挖霉人:ariel(老师)
发霉指数: 五星
发霉点:翻译极糟。
莫名其妙的断句,以及完全不断句。即使知道这句话要讲什么,也完全没法读她的译文。总之,读完后的感觉就是糟糕。还有一本《毒舌北野武》,也是出自这位译者,翻译同样不忍卒读。
你还读到过哪些发霉书目?欢迎各位小伙伴们继续提名。
点击链接https://sojump.com/m/12469331.aspx 进入推送。
你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按钮,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把你的“霉土豆”候选书单告诉书评君。上面的吐槽是我们的吐槽模版,需要包括你对吐槽书籍的“发霉指数”,最霉指数为五颗星。“发霉点”各位可以从作者文笔、逻辑、专业度、创意度、翻译(如果为外文作品)等角度评价。要吐槽,就请尽量增加说服力哦:)
下期“霉土豆”,期待听到你的声音。
新京报书评周刊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略萨去世后,一个“怪才辈出”的拉美文学世纪也结束了 (33人喜欢)
- 韦庄:我们离别后的第二天,几千年过去了丨周末读诗 (19人喜欢)
- 打开北京的“N”种方式:四季就在出门左拐五分钟的地方 (8人喜欢)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我的一生中,文字本身从未受到过如此威胁 (30人喜欢)
- 《跳楼机》的“专升本”:大众文化的评价标准变了吗?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