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篇 陕西:路有时而回川 5之4(太白、眉县、凤翔、岐山、扶风)
本篇:太白(褒斜道、红岩河、白云河、太白古道)——眉县(太白山)——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凤翔博物馆)——岐山(周公庙、周太王墓、周原遗址、周原博物馆、五丈原)——扶风(扶风县博物馆)

读《中国古代桥梁教材》,秦惠王、秦昭王修筑四条栈道,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总长3639里;金牛道连接四条栈道,长1200里。是李白诗——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十九) 太白县 1961年置太白县名,秦岭主峰太白山,石头河、红岩河、湑水河分属黄河、长江水系,被誉为关中水塔。
(1)褒斜道、红岩河、白云河
省道S210继续北行,沿着红岩河,王家崚乡,路边山脚褒斜栈道遗址,正方形孔一尺见宽,可想象当年木头粗大牢固。诸葛亮北伐,就在这一带屯兵积粮。




沿着白云河,嘴头镇,皮带宽的蘸水面,一大盆叫作一小碗。


太阳高悬,宽阔的河滩布满雪白的鹅卵石,令人眼花。 褒斜线至此结束,驱车4小时。


(2)太白古道
县道顺滑得似赛道、安静得耳鸣,一路好听的桃川镇、鹦鸽镇、斜峪关,这是太白山南麓,孙思邈隐居研修之地。老乡说可以带路走古道上山,但我们汽车扔哪?


可惜太白县顶着太白盛名,因没有盘山公路(只有徒步路线),把游客让给了北麓的眉县。是为了环保不许规划、还是缺少资金?



(二十)眉县
战国置郿县名,1964年改郿为眉,太白山北麓,渭河穿过,渭河冲积平原, 白起的家乡。
(1)太白山
国道G310东行,汤峪镇,太白山旅游服务中心建得过大、似博览会,但也符合太白山的气势。不坐景区巴士,登记后可自驾进入。



道教十大洞天之玄德洞天、太乙金星为象征,盘山公路32公里1小时半。枫树鲜艳的红,桦树热烈的黄,冷杉沉静的绿,小松鼠窜过,乌鸦们开会。









车停在山腰,坐索道。一览群山,山梁似锯齿、山路似麻花、沟壑深切V字、冰碛似黑渣,壮哉太白壮哉!





山顶步行,木板铺路,太白红松、太白冷杉苍翠抖擞!



苏东坡拜仙台,海拔3360米,袋装食品已膨胀。在建寺庙,民工与白云比高。距离最高峰拔仙台,单程还需6小时,此次来不及了。
光芒万丈,清风凉爽,峰峦澄明,哦,真是生命有限山水无量,古人讲——三十岁学世间法,六十岁学山间法?



时间不允许再前行,就坐一会学习:三个地貌,低山区黄土覆盖、中山区石峰发育、高山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岩基由花岗石组成,变质轻微的角闪石花岗岩/ 片麻状的花岗岩/ 黑云母的花岗岩。拔仙台是第四纪冰川活动中心,两个冰斗湖保存完整。




干活的民工对我说“山有啥好”,他们在山头住工棚、星月陪伴。寒气袭来,对面山峰阴影一秒秒抬高,当阳光只剩山尖尖,我们下索道。
山腰空地有一栋老楼,G说不敢住。当黑夜来临,我们对山川的热爱、顿时变得脆弱而矫情呵!




急速转弯下滑,车子几乎无声,只听见后座行李箱砰砰甩来甩去。回望太白,是韩翝诗——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2)渭河平原
县城,晚饭,解乏的46°太白、清蒸的石头河红鳟鱼。 清早,街上大喇叭开始广播,这是六七十年代的记忆。早饭,蒸饭=芹菜切碎+面粉。



渭河平原,渭河/ 陇海铁路/ 连霍高速G30/ 国道G310/ 省道S104/ 省道S107,六股绞拧着是六重奏。 宝鸡西安之间挤着这么多县,我们一个个县城去找博物馆。结论是,陕西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如河南山东,他们文物太多不稀罕啦。
(二十一)凤翔县 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笛引来箫史、乘凤翔飞,唐757年置凤翔县名,北是千山余脉、西是千河阶地、南是黄土台塬。 (1)秦雍城遗址、秦公一号大墓 连霍高速G30西行、省道S310北行,县城散落着43座墓葬,下图是车马坑。
BC770-300年先秦十九代在雍城,自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封侯、又被赐封歧山,秦人崛起太快了!

只发掘了第十四代秦景公墓,迄今发现西周以来殉人最多的墓葬,近臣嫔妃入箱殉、奴隶入匣。
玉石鞋、黄肠题凑、周秦最高等级的柏木、籀文石磬铭文180字,都在省博。

(2)凤翔博物馆 此行穿过那么多市县,第一次有了停车收费2元。好大气势——天下九州、唯雍其昌。

新石器时期,枭形玉饰(似螃蟹)、六角陶环、陶埙、红陶罍、长颈小口红陶壶、双耳红陶罐。






西周,蝉面节约(似水管头)、小龙泡(似蛤蜊壳)、夔龙纹乳钉簋(布满尖刺)、对罍(纹饰似旋风)、铜甗(少见的大象饰足)。





春秋,乳钉柄短剑、双齿和单齿铜构件、小钮钟。



战国,铜削,相当于古代橡皮;狩猎纹射宴铜壶,刻纹似水花;凤鸟衔环铜熏炉,鸟儿噘嘴瞪眼挺冠、还有华丽的小人儿!




秦代,回首鸭形帽(何用)、铜泡(盛储器)。


汉代,规矩纹、日月铭文铜镜、制币模具。



唐代,石佛首、汉白玉佛首、石菩萨;侍女俑端着架子、个个都似贵妇人。










宋代,青釉鸭纹碗、绿釉葵花瓷碗、绿釉双耳瓷罐、青釉刻花凤首壶、珍珠底蓉花白瓷瓶、影青双耳执壶。






宋代钧窑、元代钧窑瓷碗。


金代,黄釉文字梅瓶、风花雪月梅瓶。


(二十二)岐山县 岐伯居岐山下,隋596年置岐山县名,北依岐山,南接秦岭,黄土台原,渭河穿过。 (1)周公庙 唐618年诏建,历代扩建周公殿、召公殿、太公殿、姜嫄殿、后稷殿。2007年我和两位老友经过,收入此篇。


(2)周太王墓 岐山县博物馆关门。北往,户户农家柿子挂枝,一路打听。


周太王是周文王祖父、吴姓的老祖宗,G找老乡要来钥匙开门。他怀疑有假,西周是“不树不封”、何来土堆?



(3)周原遗址、周原博物馆 县城东,京当乡,可巧遇考古现场!周原考古已70年,列为20世纪十大考古,还在继续。
BC12末-11世纪初周祖古公亶父由豳地迁居此,后代周文王周武王虽迁都丰镐,但周原一带仍是重要的政治中心。




一排平房是博物馆,看门师傅不让进,说是打扰实习的北京大学学生。
我去食堂找到教授,哈,高大红脸爽朗的教授热情地带我们进去。学生们在做作业,大堆尺子铅笔。





毛公鼎/ 大克鼎/ 墙盘等国宝级重器,都是周原出土,被收走了! 这些建筑材料展现了都邑建设面貌,让我们看看城市的样子。
















(4)五丈原、诸葛亮庙 城南的黄土台原,南靠秦岭、北临渭水,南北4公里-东西1.8公里。诸葛亮隔着渭河对阵司马懿、死而后已。


(二十三)扶风县 唐620年置扶风县名,扶助京师以行风化之意,关中平原西部,渭河、后河、漆河穿过。
省道S104东行,路边小店,解渴的红糖大枣糯米稀饭、锅里捞出喷香大肉的肉夹馍。



(1)扶风县博物馆 城隍庙,明1557年始建,用作博物馆,我们耐心等到14时还不开门,说是没工作人员看管。





终于打开一个展室,新石器时期,红陶碗-红陶钵、双耳杯、蓝纹陶瓶(纹饰似流水)。



春秋,彩绘陶簋、陶壶,鲜艳似假,行话说——宁可真似假、不可假似真。


汉代回纹方砖、唐代莲花纹方砖、塔式罐。



G找办公室主任、又找馆长,他们才打开青铜器展室。 都是重器不许拍,铜簋是迄今发现商周最大的,腹底124字记录周厉王祭祀。



2014年9月行记
2018年2月我在北京大学博物馆观看建校120周年考古特展,一眼望见那位高大红脸爽朗的教授!雷兴山教授,他说半年在周原、半年回校授课,能去看周原的人、不简单!
哈哈期待退休后,跟随各行业专家们学习、战地记录。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今古一相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