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的战争片(一)
导语:
近日,诺神(克里斯托弗·诺兰)备受瞩目的新作——《敦刻尔克》,发布了新款IMAX版海报,而且被爆出片长仅为107分钟(包括片尾字幕)。
虽然这样的片长,在如今这个不超过两小时不叫“大片”的年代,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诺神的首部战争片,依然是全球媒体与影迷翘首企盼之作。
也许是男人的天性使然,或者是从战争中,更容易讲述“人”的故事,中外诸多名声显赫的大导演,都曾涉足“战争片”这一类型,并奉献出众多传世经典。
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大导演所拍摄的战争片。
克里斯托弗·诺兰:《敦刻尔克》

新世纪以来,能够与斯坦利·库布里克相媲美的导演,恐怕非诺神莫属,从《追随》一鸣惊人开始,诺神接下来的每一部作品都有口皆碑,同时票房成绩不俗。
而其执拗于实拍,又钟爱IMAX摄影方式的拍片风格,也为其作品,注入了与众不同地魅力。
《敦刻尔克》自公布伊始,便被视作年度最期待作品之一!相信,即便只有107分钟,诺神也能带给我们一部史诗级的战争片!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一九四一》、《太阳帝国》、《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战马》

“斯皮尔胳膊”老爷子名头不需要过分赘述,斯皮尔伯格这五个字,就是一部电影的金字招牌!
由于老爷子对于诸多题材和类型,都是信手拈来,所以拍摄的战争片,数量也相对较多:初出茅庐时的《一九四一》;让我们见证克里斯蒂安·贝尔正太脸的《太阳帝国》;哀恸、压抑,又满含人性与希望之光的《辛德勒的名单》;真实、残酷、血腥、逼真地还原“诺曼底登陆”中奥马哈海滩一役,使诸多二战老兵看后不禁流泪的《拯救大兵瑞恩》;借马喻人,感动影迷的《战马》。
可以说,我们生在有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拍摄电影的年代,是极其幸福的!





冯小刚:《集结号》

作为内地“贺岁档”的领军人物和代表,“小钢炮儿”冯小刚对喜剧电影领域的地位,可谓煊赫。而寻求突破,不断尝试新题材,也是众多有实力大导的目标。
拍摄了《天下无贼》与《夜宴》之后,2007年的《集结号》,便是冯小刚对自己执导题材的一次拓展。
尽管影片的前后情节,呈现出比较明显地风格差异,影片的割裂感很严重。甚至有些人觉得后半段,过于平淡,而不如前半部分生猛。但是后半部分的情感投射,却优于前半段的战争场面。
至于电影前半部分的战争段落,其场面的调度,色调的把控,情节的发展,以及对战场的真实呈现,可谓迄今为止,内地战争片的翘楚。

陆川:《南京!南京!》

提到“南京大屠杀”,可以说,这是全体中国人无法遗忘的痛,更是不容否认的史实。侵华日军以兽性的方式,无差别屠杀了三十万以上的中国军民,在中国人的心头,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惨痛伤口。
陆川在《南京!南京!》中,刻意选择了灰白的画面,在规避了不忍卒睹地血红色引发的不适时,产生了同《辛德勒的名单》一样的效果,使观者愈发地感受到,影片中所反映出的那份无助和无力,从心底深处体味到,同胞惨遭屠戮的哀戚感。
而《南京!南京!》的片名,也和《虎!虎!虎!》相同,是侵华日军作战指挥部,下达进攻南京时的军事口令。
虽然影片中对日本兵的塑造,引来了一部分非议,然而作为向全世界,特别是一直在试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右翼,展示“南京大屠杀”存在的真相,却是所有此类影片,必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梅尔·吉布森:《钢锯岭》

一部《勇敢的心》,让梅尔·吉布森一跃成为好莱坞备受瞩目的导演之一,之后的《耶稣受难记》与《启示录》,虽有争议,也品质出众。
然而,一次醉酒之后,咒骂出的“反犹言论”,却让这位演、导双优的澳洲硬汉,被好莱坞彻底挡在大门之外,加上殴打女友、经历婚变等等负面新闻的纠缠,数年内,梅尔·吉布森都没有任何电影邀约,更不要说执导作品了。
还好经过了时间的洗涤,2016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钢锯岭》公映,才将这个曾被遗弃的优秀电影人,以作品为依托,带回到公众视野中。
影迷的交口称赞,与金球奖、奥斯卡等奖项对《钢锯岭》的肯定,都让人们看到,梅尔·吉布森依然宝刀不老。
出演过《我们曾是战士》的吉布森,对战争片的掌握与拿捏,还是被广泛认可的。虽然影片似乎犯了与《集结号》相同地毛病(有人认为《钢锯岭》有些前轻后重),但是对战争场面的描绘与编排,特别是对片中人物的塑造,都在感情上,与影迷产生了共鸣。

昆汀·塔伦蒂诺:《无耻的混蛋》

说到能把拍电影,当成一场自嗨的戏谑,自娱的游戏,又可以将这种情绪,完美地带给观看其作品的影迷,“痞昆”绝对是峰顶上的头号人物!
试想,谁能将一群犯罪分子,塑造成二战反纳粹的英雄,还酷劲十足?谁能将一场地下酒馆的接头戏,搞成话痨混搭幽默,又暗藏杀机、令人屏息地枪战戏?谁能顽皮又傲娇地将高潮段落,设计成希特勒被终结于电影院的胶片和炸弹的火海中?
答案当然是:昆汀·塔伦蒂诺能!

罗曼·波兰斯基:《钢琴家》

作为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亲历者,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母亲,就惨死于纳粹的毒气室内。影片《钢琴家》也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来。
在波兰斯基的镜头下,《钢琴家》没有大起大落,但正是这种没有夸张,没有淡化的日常状态,使影片看来更加残酷。
尤其是阿德里安·布罗迪饰演的Szpilman,躲过搜查,孤身行进在狼藉地街衢上时,影迷与片中人物一样,早已抑制不住涌出眼眶的泪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