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壺屋燒」到「北窯」
夏天到的時候,總是習慣從沖繩引渡充滿熱帶情緒的全手作食器,已成為本舖的固定習慣了。
這次的,非常豐富多元。
幾乎縱貫了琉球區柴焼窯的全貌。
數百年至今一直被盛贊的「壺屋焼」,這次來了粗陶淋邊釉的飴色小碟(徑 |10.5*高 |2cm),除了適用於小菜小食的置入,也是稱職的茶托,因為軸心無釉,剛好可以吸水,這批是1990年代的未使用品,都有落款。
還有一碗難得的「結」工房的唐草大丼碗( 徑 |15.8*高 |8.5cm)。
接著登場的是,位於讀谷村的北窯手作食器。
在本舖最被熱愛的「點打三彩」。
這回來了中皿一款(徑 |21.5*高 |4.8cm),美好的筆觸刷出了扶桑花的青綠幻想,每盤都有大同中的小異。
豆皿兩款。
青綠點打與飴釉點打,兩色。(徑 |10cm*高 |2cm)
楊枝(牙簽)罐一款。這可愛到翻滾的迷你罐,難以置信的難做,不插牙簽,也是好花器。(徑 |3.5*高 |5cm)
接著是「與那原工房」的三皿ㄧ罐。
桃色方大皿(縱橫 |21.5*高 |3cm)是手捏的難得優器,屬於琉球專用的粉桃色,以流利如書法般刷出風韻筆觸。
青花大皿(徑 |24.5*高 |5cm)
。以水墨乾筆觸刷盤面,無與倫比的上菜好配角。
半瓷粉引八角豆皿(對角 |10*高 |2cm)。這是所謂「暗山水」的小菓物置器,陰刻面竟有樹影風景搖曳。
這批手作食器,最值得注目的,或許是作品越來越少的北窯長老級人物-照屋窯主照屋佳信的親燒四寸圓皿,這厚實,滾著青花邊的模樣,乍看之下,覺得幾乎是台灣初期碗盤的雙胞姊妹似的,可見得琉球與閩台地區窯製品的關係,
照屋老師的作品,年產量已經下降到個位數,多由「照屋窯」的其他同事製作。
這盤四寸皿,尺寸、色澤,都很萬用。
(徑 |12*高 |3*高台 |2cm)
「壺屋焼」手上彩繪杯,以前也在本舖受到寵愛。
鮮亮的靚色,畫了琉球相關主題的圖案,熱情洋溢出海國的幸福滋味。
(徑 |6.5*高 |7.5cm)
最後介紹的是飴色線彫筷置器(徑 |10*高 |16.5cm)。這種在日本家庭還繼續出現在餐桌的風景,我們好像久違了。或許,該重新為筷子們來一罐吧!
早安啊!熱帶氛圍氣息的食器,全數琉球區直輸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