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人情淡薄的场所,酒店、便利店、连锁经营的咖啡店……
我喜欢人情淡薄的地方。
比如出门必住酒店,不会有民宿主人在你中午刚睡醒就热情邀请你吃他研究的新菜式。然后晚上酌一壶酒,咪上一小口,非得趁着半夜聊夭折的理想、没能组建成功的乐队。说月明星稀时有畅饮闲聊人生的绝佳氛围。
什么?我这小半生过下来,半夜做的最价值正确的事情就是睡觉啊。
聊什么人生,苦不苦?要失眠的。
所以我喜欢住酒店,在酒店大家各自住在小房间,谁也不打扰谁,甚至还心怀防备。
就连偶尔从门缝塞进的小卡片仿佛都在说:“对不起,打扰了。”

写稿也是,除了在家虐键盘,星巴克这类连锁咖啡店也很好的去处。
各自喝着傻瓜咖啡机煮的咖啡,没人跟你探讨手冲的美妙,冷萃的口感如何带你的身体和味蕾共赴高潮,我也压根儿喝不出来;新来的一批豆子是日晒的还是水洗,因为对我而言都一样,都是……豆子;或者悄瞄瞄地打探你在看什么书,罗素还是维特根斯坦。
星巴克里没有社交,只有办公和逼王,以及来拔草新品的软妹子和她的闺蜜或男友。

半夜觅食也不会去深夜食堂。太累了,还有人跟你聊诗和远方,我饿的时候大脑是宕机状态,只会苟且于眼前的三斗米。
但你还得打开大脑机关应对每个问题,漫不经心的讲出有哲理的话,说完之后内心戏是:卧槽,我刚刚那段要记下来。
倒也不是故意装逼,是在那个情景下控制不住自己。
所以半夜去24小时便利店不好吗?
品类齐全,店员从来不多话问你--梦想实现了吗?你怎么还不睡呀?

这些看似人多的地方,其实只有我们一个人,完全满足自己跟自己独处的需求。
我,喜欢这些俗气又超脱的地方。
尤其是便利店。
大概因为我的人生现阶段才实现了便利店财务自由,所以对它有爱吧?
所谓“便利店财务自由”就是,能对着便利店精彩的商品柜台可以毫不犹豫的拿起自己想买的物品x1,x2,x3,x正无穷,不看价格的那种,然后去结账台利索买单。
对的,重点是不用看价格。便利店里,最贵的也能不看价格单的去买下来。这就是便利店财务自由。真棒。
但是你去商场试试,财务自由的起来吗?我能用一百种方式先不动声色地先摸清价格,再决定是否采取下一步。

所以我钟情便利店啊,便利店食物品类翻新频率比女朋友翻脸还要高,丰满的货架让你一时忘记生活的骨干,投身食物的友好怀抱。
在这里一个人吃任何食物都不突兀,就连泡面也是,它用便利店的开水冲泡后面汤都蒙上了一层傲娇却不失礼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傲娇感。
还有便利店的饮料,冰淇淋,酸奶……买得起已经不是关键了,关键是即买得起而且好吃。
眼下是满足了小小的口腹之欲,但也治愈了内心被生活工作绷紧的神经。
but!!我更希望实现松下、戴森等一众电器品牌的财务自由。对电器有种图腾似的崇拜,电器让懒人在干净与懒惰,爱做饭与不洗碗,等一系列矛盾中得到平衡,它们一定是邪教来的!
尤其是我最近看中的一台电蒸烤箱,简直是邪教头目。(扯远了)
(假装插播某电器品牌广告的)
而且,便利店是一个不冒犯人的地方。
五年前,我在中潭路地铁站附近的全家便利店买了一排养乐多。那时很穷,月入三千,撇开房租剩下的还舍得买一排养乐多可以说是十分爱自己了。
但主要原因是人家养乐多也不分开买啊。
走到收银台买单的时候,收银小哥正在跟背对着我的收银小姑娘说些什么。等了一会儿,小哥就走了。姑娘一转身,我天呐,那哭的梨花带雨大喘气,楚楚可怜的。
最看不了这些了,漂亮的小姑娘流眼泪什么的……
于是买完单,我哆哆嗦嗦地拆了一瓶养乐多塞给她。收下养乐多的她哭的更凶了,我都做了些什么……

不知道她为什么哭,也没有问为什么哭。有些事情不必问,虽然我塞给她的不是热巧克力、不是热奶茶那种喝了胃会暖暖的饮料。但是我猜想,那天晚上的那瓶养乐多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突然想到这个故事,是因为这让我觉得便利店是一个不冒犯人的地方。
你看呀,便利店里的人都面带“冷漠”,却又心怀“慈悲”。
我开心或者不开心,全都可以表现在脸上,我目光呆滞的吃美味便当,我迫不及待的吃一粒关东煮……都,可,以。
没有饭桌礼仪,没有成年人必须遵守的规则。
这里充斥了成年人之间的成熟关系。我不多问,你也不多讲。互相不冒犯,保持安全距离,和善意的友好。
我想,这就是小小的便利店之光吧。

-----------
本文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微信公众号:溺水的大象(ID:drowningelep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