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散记·宇治·平等院
極楽不審くば宇治の御寺を礼へ(若疑极乐虚实,往观宇治寺院)。——『後拾遺往生伝』
京都大学的校园不止在京都市内,南边的宇治市也有它一个校区。很多在京大读书的中国留学生都住在宇治附近的学校宿舍里,每天用校车通勤。

宇治以平等院、抹茶和源氏物语的故事舞台闻名。境内有宇治川,发源于琵琶湖,后与桂川、木津川合流,称为淀川。平等院就坐落在宇治川的西边,川的东边是包围京都盆地的连绵山脉。

平等院凤凰堂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建筑,其外部形象是佛经中西方极乐净土的具象表现。无论在日本本土还是海外,凤凰堂的名声很响,游客络绎不绝,据说常常有在门口列队的情况。前一阵紫藤花开,拜观之时想必更是人山人海。

为了避免人多喧闹,特意挑了一个周中的日子前往。日本的铁路干净便利,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伴随着两侧飞逝的寻常人家和山川风貌,给人以欣欣然之感。从车站到平等院的路并不短,一路上净是抹茶相关的食品小店,按着标识径直走,倒也容易。
凤凰堂建筑中央是一座重檐歇山建筑,周围廊,在中堂左右建有通透式的回廊,向前弯折,转角处做出二层楼阁的样式,实则第二层层高极低,无法登临。整个建筑建于水池之上,自前观之,水面如同镜面,建筑及其倒影上下、左右对称,加之以优美的建筑比例,给人以稳重、安静、祥和之感,确是一方净土。“凤凰堂”是江户时代初期改的名字,建筑在平安初建时就叫“阿弥陀堂”,明确表明建造目的就是根据《观无量寿经》等净土经典,将西方阿弥陀净土现实化。

阿弥陀堂作为寺院中的一个建筑单体,在平安后期净土之风盛行时便已存在,如藤原道长所建法成寺、白河天皇所供养之法胜寺中,都有“阿弥陀堂”存在(另外,法胜寺内建有八角九重塔,这在方塔盛行的日本较为少见;寺院位置就在我每天上学要路过的动物园里,塔址在园内小摩天轮正下方)。但其平面与寻常建筑并无二致,并非仿照经文中所建,有回廊园池之类。当然,与凤凰堂类似的建筑也不仅此一处。作为极乐净土的理想化宫殿,稍晚一些还有鸟羽上皇的胜光明院阿弥陀堂、藤原秀衡的无量光院阿弥陀堂等,只是现在均无地面建筑了。


凤凰堂不仅要在建筑外形上创造出西方净土之状,在建筑内部,也结合经典设置塑像和壁扉画。堂内主尊是丈六阿弥陀佛坐像,结禅定印,四周墙面门框以上扶壁以下位置有五十二尊木雕云中供养菩萨像,或手持圣物,或奏乐舞蹈。主尊与壁上菩萨一起,构成阿弥陀来迎的场景。另外,四周门扉上绘有九品往生图,描绘的也是阿弥陀佛来迎众生往生的画面。另外建筑、壁画和塑像一起,还满足了《观无量寿经》中所描绘的,往生西方所需的十六种观想的景象。

平等院凤凰堂在宇治川西边,坐西朝东,本就有“西方”净土之意味,宇治川成为东侧现世与西侧极乐世界的此岸彼岸界线之河。在堂内西壁,阿弥陀本尊身后的那幅壁扉画上,又有现世寺院与彼岸世界之绘,这“现世-河海-净土彼岸”的结构重重相套,似两面镜子相对,互相映射,投射出无穷无尽之感。
有些云中供养菩萨的墨书铭文至今可辨,其尊号名称与密教曼陀罗所绘菩萨往往重名。另外,本尊阿弥陀像胎内漆築,内藏“心月轮”,直径约30厘米,呈莲台形,上用梵字书写阿弥陀咒。这些现象又能与不空所译《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与空海《作法次第》对应,指向凤凰堂的密教属性。平安时代初期有空海带来的唐密,后又盛行净土,其时天台宗和尚源信撰《往生要集》,似影响甚广,人人念佛以求往生极乐世界,源信在日本也被称为净土教之祖。平安佛教是显密双双发达的时代,由此观之,密教天台净土三者并非完全割裂,而有相当程度的融合。

在我国,带有类似建筑形象的西方净土经变/观无量寿经变可于敦煌壁画和川渝石窟中见到,唐代遗存为多。平等院由藤原赖通(藤原道长之子)的别墅改为寺院,建于平安时代后期天喜元年(1053年)。现仅存凤凰堂,其他建筑为后期所加。彼时正当北宋皇祐年间,我国此时期建筑有皇佑四年(1052年)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四出抱厦气势雄伟。寺院内另有一尊北宋时期高七丈三尺(约21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像座也为宋代遗物,雕刻至美。日本平等院凤凰堂是日元中10元硬币的背面,其屋顶凤凰雕像又见于万元纸币,几近国人皆知,甚至名扬四海。中国游客知凤凰堂者甚多,知隆兴寺者几何?



寺院内还有博物馆与茶室,建筑风格很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馆内展览一些寺院藏品和复原后的室内彩画景象,茶室内可品尝宇治抹茶。夏日观览之时不失为避暑休闲的好去处,现代主义和一千年前的建筑并立,倒也并无违和,相得益彰。


参阅:冨島 義幸,『平等院鳳凰堂―現世と浄土のあいだ 』,吉川弘文館,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