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ORID总结
1
总结了从4月24号到5月9号的ORID,总计,从中提取了很多客观事实,也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规律。
一开始并不知道怎么总结,看完最初的ORID就懵逼了。
所以定了个目标,把当中记录情绪的事项整理出来,总结出自己的情绪规律。把每天做事的事项整理出来,总结出自己的做事规律。
既然写的事关事实,有些东西就比较难接受,甚至看起来有点像否定自己。但这绝不是我的本意,可能是表达用词的缘故。
说明就到此为止,让我们看看具体的总结结果。
2、情绪规律
五个客观事实:
一、做事稍微不顺畅,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往往是期望过高或压根没想),有点小挫折,就特别容易失落。这点往往发生在规划任务后去执行的过程中,这是因为错误预估任务的难度,自己水平也没到位,所用时长;另一个原因是没有做预防针,更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如何把事情拆解,而不是一上来就面对一摊的事情。
二、容易急躁,总想快点完成事情,全然不考虑事情的难度,自己的技能水平,身体状态;
三、安排的事情太多,对周围环境太过敏感,总觉得别人在关注自己,莫名的有压力(后面证明都是自己的妄想),这样会导致脑袋经常性的混乱,周围环境稍微让自己不舒服,就会心情不好;
四、把自己逼的太紧,没有给自己放松的机会,即使身体不适做事效率低,节假日没有做事,也会责备自己;这也导致了习惯性的自卑,过得不开心;
五、幻想回到过去重头开始,开始想的时候很high,但回到西那时候,发现自己仍处于低谷,还占用了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没有做事情,落差感和沮丧就会时刻相伴;
从大的周期来看,自己处于低谷,高兴的时候很少,低落的时候特别多,相当于曲线一直在低谷,好不容易上去一下,马上就下来了。除了习惯性地否定自己,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外,水平的不长进,也是重要的原因。
认清这个事实后,就要想办法去改善。肯定自己的所作为未,即便是错的,也认。错过了又如何,从来没有哪件事是决定命运的。以前我们以为高考决定命运,后面才发现,要一辈子学习,而不是学一会就过去了。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从中学会避免错误,也是一种成长,变成熟的表现。
另外,积极的鼓励自己,外面已经给自己泼了太多冷水,自己就不要再为难自己,再给自己泼冷水了。保护自己的那么一点自信和动力不容易,不能轻易的让它熄灭。
3、做事规律
洋洋洒洒六项,和情绪规律有点重复的地方。其实也不用奇怪,毕竟做事占了主要部分,而它没办法顺畅运行,一定会影响到情绪。我只是把关于做事的细节拎出来,让自己看得更加清楚而已。
一、做一件事情前,没有想清楚为什么做,没有制定规则,比如要用多少时间,最快做出一个可以拿出来的“产品”,更没有去预测用时。结果就是,做事会经常混乱,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下去,还经常超时,时效性大打折扣。所以会经常看到自己做事很慢,连看病都要拖好久才去。
二、对一件事的预期太高,想得太多,做的太少,想要只做一点事就很快有回报,而且是很多好的回报。这和自己习惯性的幻想,受不了眼前的痛苦,想要借一个精神世界安抚一下自己有关。这导致了经常想要一步到位,想要推到一切重来。
三、安排事情太多,做事的节奏经常会被打乱,这也造成了喜欢分神的毛病,事情做到一半,就去做其他的事。这样的结果就是,事情总做不完,而且结果总是不美好,耐心和持续性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消磨殆尽。
四、有好的方法舍不得用,总想憋大招,来个大波收割,却不知生活不是游戏,不可能达到游戏的魔法效果。
五、身体不好的时候,情绪低落的时候,做不了事情,没有职业的素质。这点表现在经常给自己找借口,状态不好就不开始做事,稍微有点不舒服就没办法集中注意力。这个需要想办法调整,职业作家从来不等灵感来临,而是每天的开始就是写作的开始。
六、有网络的时候容易走神,看电影、听歌、下视频,做尽奇怪的事。如果是为了放松,是对自己做完事的奖励,那也无可厚非。其实更多是懒于思考,不愿意做事、逃避现实的方式。这点在去图书馆,断网的时候,我的效率更高,就可以证明。
总的来讲,我做事的规律起伏太大,好状态的时候很少,大部分时候状态不好。这样的规律,很显然几个月下来,做不成什么事。东打一炮西打一枪,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强不了多少。
4
最后,写写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首先,每天只是记录事实,却没有总结提取,思考这些东西的价值。那这些东西即使有价值,也最终因为没被利用好,失去了意义。
其次,看到客观的事实,我就可以对症下药,找到解决方案。有些事情可能暂时没办法解决,那也没关系,能改进一点是一点。又不是完美的人,何必那么苛求自己。
做这么多事,写这么多东西,真的是想要做好事,每天都有进步,最后实现进化。想让自己过的好,让自己每天都开心。
© 本文版权归 Emerson Li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