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的N种想法:人择原理
我是否拥有客观评述世界和世界上发生的种种事件的能力?我自认是没有的。大多数的情况下,我努力去扮演一个世界客观的评述者和解释者角色,但我之所以要去扮演这一角色,是因为我自认为我只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既不杀戮,也不拥抱。而当我的心在特定时刻,比如在此刻,忽然温柔下来的时候,——这种情况不多,而且我通常认为这是自己的软弱,关于未来的想法就完全改变了。
世界为什么这样存在?将会如何存在?人择原理,一个很久以前我就知道但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的一个宇宙学原理,认为世界之所以如此存在,就是因为世界为了让人这样一种智慧的生物产生并扣问这样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会明白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人类对世界的任何提问,都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状态的追问。
当我们稍稍明白这条真理的内涵时,就会发现康德的那句格言是多么伟大: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据说,这句格言后来就刻在康德的墓碑之上。
当我们代表一个类去探究人类的未来时,我深深地知道这不可能会有什么建设性的成果;但自己偶尔以人类代表自居的那种仰望星空、俯察内心的姿态,依然会让自己感动不已。所谓诗人的情怀,大致如此吧!
当我们还不能确定地说存在着地外文明的时候,——以我保守的心态来看也决不存在着那样一种文明,而且我们也不可能理解那样一种文明,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个都是一个宇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他或她自己的未来;这些一个个的未来,都是一个又一个生命的主动或被动的选择。
在没有开始关于未来的思考之前,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人类的某种悲剧;在骨子里,某种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情结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摆脱的时代印记。现在我才稍稍明白:宽容与忍耐为什么是生命得救的前提。
当然,也许我明天醒来的时候,这一切都会被明天的事务所冲淡;明天,也许还是我还会因为种种事务的在手而烦恼;明天,也许看着已经排到年底的旅程表而黯然神伤,但人确实需要一个时间,去忘却,去冥想,如果不行,就神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