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季值得一读的12本好书
夏日的午后,瘫坐在软绵绵的沙发里,听着些许慵懒的轻音乐,啜饮几口冰镇咖啡来提神,再捧读一本有趣的闲书,那么多么惬意而有情调的事,真让人向往。关键是书一定要有趣味,又不能太肤浅;要让人愿意读下去,又要给人以启发与感悟。这样的好书,遇到便是幸事,不妨分享给诸位,用阅读来排解夏日的烦躁。
纪实:
《数字黄金》
从神秘的中本聪、最初的几位程序员到大胆的中国炒家,这本书完整道出了比特币野蛮生长的全过程。比特币始终行走于危险的边缘,它最初的应用仅是为“丝绸之路”这样的非法交易平台提供支付手段。恐怕没有人能预测到它如今的成功。书中记录比特币第一笔成功交易是一位程序员用10000个比特币换了两个比萨饼,而且还是不是从比萨饼店直接购买,按照今天的价格这些比特币价值过亿。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是否会在不远的将来彻底颠覆当下的金融体系?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比特币绝不是“阴谋论”的产物,也未曾精确规划,其出现无非是一个天才的想法加上一系列的偶然。想了解比特币的来龙去脉,赶紧去读一下这本书吧。
《黑旗:ISIS的崛起》
好似一部精彩的好莱坞大片,跌宕起伏,高潮迭起。通过广泛的资料收集和严谨调查研究,作者为我们梳理出扎卡维与伊斯兰国的整个发迹过程,中东纷繁复杂信息碎片被拼接成一幅清晰整体图像。全书对细节描摹特别见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感。此外作者也不乏深刻思考,将伊斯兰国本质、其崛起历史背景和机理,以及扎卡维等人的战略企图都剖析十分到位。
伊斯兰国和扎卡维这样的极端分子能够浑水摸鱼干出如此一番大事业,一度控制上千平方公里土地,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伊拉克和叙利亚在伊拉克战争和阿拉伯之春后形成的混乱局面。而这种混乱美国是要负很大责任的,从伊拉克战争开始美国对局势就出现了一系列误判,其对当地文化和大众深层需求没有真正理解。人们不要美国强加的价值观,要的是看到重生的希望。恐怖分子抓住了可乘之机,将美国拖入了泥潭,让其自食恶果。
科普新知:
《上帝的手术刀》
基因编辑技术是当下最受关注的“黑科技”之一。人们好奇是否有了基因编辑能力,就能治愈所有基因缺陷类疾病,甚至还能创造出高智商与高颜值的人来。如果你也有同样的好奇,那不妨去读一下这本书。作者将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性成果都为我们做了详尽的解读,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DNA双螺旋结构到最新的CRISPR/Cas9,包括每一项突破的发现过程、作用机理和研发人员。全书通俗易懂堪称科普读物典范,保证没有任何生物学基础的读者都能搞明白。同时推荐王立铭教授另一本趣味盎然的科普读物:《吃货的生物学修养》。
《走神的艺术与科学》
你喜欢做白日梦吗?这可不是坏事,而是创新的源泉,神经科学家已经用大量实验证明了这点。人大脑有两套注意力系统,一套是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任务上,心无旁骛;一套是分神,让注意力随性漫游。前者让你集中精神完成手头工作,但却线性单一,后者看似毫无目的、漫不经心,但却会让你灵感乍现,妙手偶得。与卡尼曼教授“系统一”、“系统二”相仿,大脑两套互补机制同样价值连城。当你思考陷入枯竭时,切记切换系统,让大脑“默认网络”启动,为您搜寻精妙的的解决之道。除了分心书中还有大量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定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人体的故事 : 进化、健康与疾病》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人体的构造是为了适应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多样化的天然饮食结构以及食物的长期稀缺。其产生核心机制是对能量使用的“吝啬”和对能量储备的偏好。但最近几十年一个突出的变化是,能量获取变得过剩,且结构单一,都是经过加工的高热量、精细化食品,而与此同时人需要完成体力劳动却大为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而消耗减少,再加上遗传基因中“节约机制”存在,让我们更容易患上“富贵病”。在作者眼里,现代人大部分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都是由于狩猎采集年代形成人体适应性不再适配当下环境所致,他称其为:失配性疾病。
从直立行走到学会思考、从狩猎采集到农业革命、从工业革命到数字化浪潮,作者为我们展开一幅人类身体演化的长卷,基因和模因(文化基因)的共舞让我们变得如此这般,这一进程还将无限延续。也许只有明白我们身体是如何被构造的,才能明白了如何更智慧运用身体,远离疾病。
商业趋势:
《发现的时代》
作者拿我们这个时代与16世纪文艺复兴时代作对比,认为我们当下也处在一个大时代的发端处。一方面,纳米科技、生物科技、信息科技的突破将使我们跃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万物互联)同印刷机一样让思想传播无远弗届,让各种想法能够融合、汇聚产生更多颠覆性创新。这也许是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但让我们担心的是制度的束缚使得这些天才无法肆意挥洒灵感,造福人类。另外,贫富差距拉大使得极端主义泛滥以及社会复杂度上升使得风险性增加都是需要我们警惕的。如果我们持乐观态度的话,发展的确能够将一切问题最终化为无形,与其担心忧虑不如拥抱这个已经“在路上”的发现时代。
《第七感》
未来最大的差距也许并非贫富差距,而是运用网络能力的差距,简单来说就是:数字鸿沟。那么对策呢?第七感,你可以理解为对因网络连接而造成诸领域变化趋势的敏锐感知力。围绕核心关键词“连接”展开,作者用一种极具大局观的战略视野把政治、技术、商业、经济、社会、军事、文化、伦理等问题整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关于未来的蓝图,帮我们认清当下所处这个“巨变”时代。全书带领读者在哲学思辨与科技畅想中自由穿梭,智慧火花俯拾即是,触人深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探讨网络和连接对时空的压缩,颇有洞见,回味无穷。网络科技必将重塑一切,想要主宰自己命运,培养第七感是当务之急。
《上瘾》
轻商业类图书的上乘之作往往能够在尽量短的篇幅内给读者提供一套清晰实用的思考框架,这样既节省商务人士宝贵时间,又满足他们立即运用的需求。本书无疑达到了这一标准。产品设计的最高境界是让用户形成使用习惯,欲罢不能。微信就做到了这点,很多人睡醒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看微信。而如何设计作者给出一个“上瘾模型”(Hook Model):出发、行动、多变的赏赐、投入。你产品设计如能运用这些套路,定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但切记让客户形成好习惯,他们会感激你的。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好问题:“产品到底应该是维生素还是止痛片?”你是怎么思考的呢?
《穿越历史聊经济》
十分叹服作者巧妙的构思能力,能够把通货膨胀、一般均衡、信息不对称、囚徒困境这样的经济学概念同中国历史故事做如此巧妙关联,还能顺理成章,让人印象深刻。历史经验为经济学理论解释力做了最好的注解,也让我们看到正确与错误经济政策对历史进程的切实影响。在作者笔下经济学概念变得灵动起来,真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无论作为一本通俗历史读物还是经济学入门读物,都值得一读。
艺术:《孤独之间:一部另类艺术史》、《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
这部有些别样色彩的“西方艺术史”颇受读者的好评。作者李炜是旅美华裔作家,近年来出版若干跨越不同艺术领域的评论、艺术史文字,《孤独之间》是最新一本。他从拉斐尔、席勒、修拉等十位西方艺术大师及其作品入手,讲述他们的轶事、评价他们的作品,也阐释他们与所处时代的关系。
希腊神话的怪诞与深刻,在作者俏皮和幽默的文字风格衬托下显得格外有艺术感,和名画真是绝配。你可以从中领略希腊神话的奇幻诡谲,也可以惊叹作者对名画的精妙解读。花一个下午陶醉在由文字与图画所构筑的神话世界中,何乐而不为呢?
人生:《Option B》
2015年,谢丽尔·桑德伯格的丈夫Dave,在健身房突然倒下后便没有再起。面对丈夫猝死恶耗的谢丽尔及两个孩子悲痛不已,陷入了巨大的空虚,她更坚信,他们将再也无法感受到喜悦与意义。就在失去丈夫的两周后,谢丽尔正为了一次父子活动做准备,她悲伤的向朋友哭诉“我想要Dave”,朋友只回答她:“Option A(首选的理想人生)已不可能。”,但也同时与她约定,一定会一同将Option B过得精采无比。
如果你陷入困境与迷茫这是一本能够帮到你的书,你也可以同最近新书《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结合着看。
纪实:
《数字黄金》
从神秘的中本聪、最初的几位程序员到大胆的中国炒家,这本书完整道出了比特币野蛮生长的全过程。比特币始终行走于危险的边缘,它最初的应用仅是为“丝绸之路”这样的非法交易平台提供支付手段。恐怕没有人能预测到它如今的成功。书中记录比特币第一笔成功交易是一位程序员用10000个比特币换了两个比萨饼,而且还是不是从比萨饼店直接购买,按照今天的价格这些比特币价值过亿。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是否会在不远的将来彻底颠覆当下的金融体系?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比特币绝不是“阴谋论”的产物,也未曾精确规划,其出现无非是一个天才的想法加上一系列的偶然。想了解比特币的来龙去脉,赶紧去读一下这本书吧。
《黑旗:ISIS的崛起》
好似一部精彩的好莱坞大片,跌宕起伏,高潮迭起。通过广泛的资料收集和严谨调查研究,作者为我们梳理出扎卡维与伊斯兰国的整个发迹过程,中东纷繁复杂信息碎片被拼接成一幅清晰整体图像。全书对细节描摹特别见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感。此外作者也不乏深刻思考,将伊斯兰国本质、其崛起历史背景和机理,以及扎卡维等人的战略企图都剖析十分到位。
伊斯兰国和扎卡维这样的极端分子能够浑水摸鱼干出如此一番大事业,一度控制上千平方公里土地,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伊拉克和叙利亚在伊拉克战争和阿拉伯之春后形成的混乱局面。而这种混乱美国是要负很大责任的,从伊拉克战争开始美国对局势就出现了一系列误判,其对当地文化和大众深层需求没有真正理解。人们不要美国强加的价值观,要的是看到重生的希望。恐怖分子抓住了可乘之机,将美国拖入了泥潭,让其自食恶果。
科普新知:
《上帝的手术刀》
基因编辑技术是当下最受关注的“黑科技”之一。人们好奇是否有了基因编辑能力,就能治愈所有基因缺陷类疾病,甚至还能创造出高智商与高颜值的人来。如果你也有同样的好奇,那不妨去读一下这本书。作者将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性成果都为我们做了详尽的解读,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DNA双螺旋结构到最新的CRISPR/Cas9,包括每一项突破的发现过程、作用机理和研发人员。全书通俗易懂堪称科普读物典范,保证没有任何生物学基础的读者都能搞明白。同时推荐王立铭教授另一本趣味盎然的科普读物:《吃货的生物学修养》。
《走神的艺术与科学》
你喜欢做白日梦吗?这可不是坏事,而是创新的源泉,神经科学家已经用大量实验证明了这点。人大脑有两套注意力系统,一套是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任务上,心无旁骛;一套是分神,让注意力随性漫游。前者让你集中精神完成手头工作,但却线性单一,后者看似毫无目的、漫不经心,但却会让你灵感乍现,妙手偶得。与卡尼曼教授“系统一”、“系统二”相仿,大脑两套互补机制同样价值连城。当你思考陷入枯竭时,切记切换系统,让大脑“默认网络”启动,为您搜寻精妙的的解决之道。除了分心书中还有大量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定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人体的故事 : 进化、健康与疾病》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人体的构造是为了适应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多样化的天然饮食结构以及食物的长期稀缺。其产生核心机制是对能量使用的“吝啬”和对能量储备的偏好。但最近几十年一个突出的变化是,能量获取变得过剩,且结构单一,都是经过加工的高热量、精细化食品,而与此同时人需要完成体力劳动却大为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而消耗减少,再加上遗传基因中“节约机制”存在,让我们更容易患上“富贵病”。在作者眼里,现代人大部分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都是由于狩猎采集年代形成人体适应性不再适配当下环境所致,他称其为:失配性疾病。
从直立行走到学会思考、从狩猎采集到农业革命、从工业革命到数字化浪潮,作者为我们展开一幅人类身体演化的长卷,基因和模因(文化基因)的共舞让我们变得如此这般,这一进程还将无限延续。也许只有明白我们身体是如何被构造的,才能明白了如何更智慧运用身体,远离疾病。
商业趋势:
《发现的时代》
作者拿我们这个时代与16世纪文艺复兴时代作对比,认为我们当下也处在一个大时代的发端处。一方面,纳米科技、生物科技、信息科技的突破将使我们跃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万物互联)同印刷机一样让思想传播无远弗届,让各种想法能够融合、汇聚产生更多颠覆性创新。这也许是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但让我们担心的是制度的束缚使得这些天才无法肆意挥洒灵感,造福人类。另外,贫富差距拉大使得极端主义泛滥以及社会复杂度上升使得风险性增加都是需要我们警惕的。如果我们持乐观态度的话,发展的确能够将一切问题最终化为无形,与其担心忧虑不如拥抱这个已经“在路上”的发现时代。
《第七感》
未来最大的差距也许并非贫富差距,而是运用网络能力的差距,简单来说就是:数字鸿沟。那么对策呢?第七感,你可以理解为对因网络连接而造成诸领域变化趋势的敏锐感知力。围绕核心关键词“连接”展开,作者用一种极具大局观的战略视野把政治、技术、商业、经济、社会、军事、文化、伦理等问题整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关于未来的蓝图,帮我们认清当下所处这个“巨变”时代。全书带领读者在哲学思辨与科技畅想中自由穿梭,智慧火花俯拾即是,触人深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探讨网络和连接对时空的压缩,颇有洞见,回味无穷。网络科技必将重塑一切,想要主宰自己命运,培养第七感是当务之急。
《上瘾》
轻商业类图书的上乘之作往往能够在尽量短的篇幅内给读者提供一套清晰实用的思考框架,这样既节省商务人士宝贵时间,又满足他们立即运用的需求。本书无疑达到了这一标准。产品设计的最高境界是让用户形成使用习惯,欲罢不能。微信就做到了这点,很多人睡醒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看微信。而如何设计作者给出一个“上瘾模型”(Hook Model):出发、行动、多变的赏赐、投入。你产品设计如能运用这些套路,定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但切记让客户形成好习惯,他们会感激你的。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好问题:“产品到底应该是维生素还是止痛片?”你是怎么思考的呢?
《穿越历史聊经济》
十分叹服作者巧妙的构思能力,能够把通货膨胀、一般均衡、信息不对称、囚徒困境这样的经济学概念同中国历史故事做如此巧妙关联,还能顺理成章,让人印象深刻。历史经验为经济学理论解释力做了最好的注解,也让我们看到正确与错误经济政策对历史进程的切实影响。在作者笔下经济学概念变得灵动起来,真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无论作为一本通俗历史读物还是经济学入门读物,都值得一读。
艺术:《孤独之间:一部另类艺术史》、《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
这部有些别样色彩的“西方艺术史”颇受读者的好评。作者李炜是旅美华裔作家,近年来出版若干跨越不同艺术领域的评论、艺术史文字,《孤独之间》是最新一本。他从拉斐尔、席勒、修拉等十位西方艺术大师及其作品入手,讲述他们的轶事、评价他们的作品,也阐释他们与所处时代的关系。
希腊神话的怪诞与深刻,在作者俏皮和幽默的文字风格衬托下显得格外有艺术感,和名画真是绝配。你可以从中领略希腊神话的奇幻诡谲,也可以惊叹作者对名画的精妙解读。花一个下午陶醉在由文字与图画所构筑的神话世界中,何乐而不为呢?
人生:《Option B》
2015年,谢丽尔·桑德伯格的丈夫Dave,在健身房突然倒下后便没有再起。面对丈夫猝死恶耗的谢丽尔及两个孩子悲痛不已,陷入了巨大的空虚,她更坚信,他们将再也无法感受到喜悦与意义。就在失去丈夫的两周后,谢丽尔正为了一次父子活动做准备,她悲伤的向朋友哭诉“我想要Dave”,朋友只回答她:“Option A(首选的理想人生)已不可能。”,但也同时与她约定,一定会一同将Option B过得精采无比。
如果你陷入困境与迷茫这是一本能够帮到你的书,你也可以同最近新书《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结合着看。
-
殷勤叶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17 19:02:05
-
My cookie c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05 14:37:21
-
Cherish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9 15:56:14
-
22920132203749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5 01:27:41
-
limited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2 18:12:48
-
忘川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1 20:36:03
-
羊羊羊托尼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3 17:33:13
-
豆友187142880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30 10:56:34
-
小文植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30 23:27:32
-
晗明隐迹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0 02:47:29
-
留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3 23:11:5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15:40:58
-
花椒浇花椒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13:30:47
-
mc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12:13:29
-
微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04 10:14:31
-
万元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30 11:12:17
-
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28 17:41:17
-
和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28 11:41:09
-
蓝色田野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28 09:17:32
-
北城不语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28 09:03:38
-
QND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27 15:44:34
-
湛庐文化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27 14:41:41
-
skyl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26 23:30:11
-
步雩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26 2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