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山倒,也如抽丝
在书友们之间,有一句话流传甚广——“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是爱书人彼此之间如暗语一般默契的自嘲,还带着点儿善意的自豪。
时下,买书如山倒容易,读书如山倒则难如上青天。
工作以来的我,虽然仍在努力地保持读书的习惯,也难抵生活琐事的纷繁复杂,精力不济,读书慢了许多,也因此而时常怀念那也曾读书如山倒的负笈求学时光。
记得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门专业课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一节课上,老师便开出了这一学期的必读书单。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和同样一群对文学以及文学研究心怀热忱的人一块读书,是乐事,也是幸事。一学期下来,读了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檀香刑》,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韩少功的《马桥词典》……除此之外因为其他课业和自己的兴趣读了林林总总的书。
难忘大学时代,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呆在图书馆里静静地读书。那一篇篇完成的论文和作业,曾经写下的课堂笔记和读书摘要,都是可堪缅怀的凭证,真实而无价。它们不仅是时光的见证,也是付出的努力所留下的点滴证明。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不少人总会抛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时代,是为了完成学业和论文而大量地读书。除了阅读原文文本以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与工夫进行文本细读和专题研究。如此经年累月下来,虽然自愧为“学渣”,但也因为自己曾经付出的时间与用心感到充实和满足。
毕业了工作了成家了,是为了保有一份内心的平静与坚定而读书。当读书不再是一项任务,不再是为了得到一个好分数而去做的功课,而成为了内生而来的诉求,成为自己主动践行的日课。如今慢慢地读一本书,反复揣摩品味字里行间的意蕴,都可以增添一份面对生活激流的信念与力量。
如今,读书的效率已慢了许多。但是包里若没有放上一本书,还有可以随时做读书笔记的书和本子,这一整天都会过得内心惶惶不安。
无论是如山倒般狂飘突进地读书,还是如抽丝般慢条斯理地读书,我们都在做这一件事——认真地读书。想来,关于生活的理想其实是那么的简单,只要依然喜欢读书,依然在坚持读书,依然有读书的时间和空间,那便足够了。
王小刀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没有人能永远做世界第一,你只需要做你自己 (2人喜欢)
- 佩古拉,你的福气还在后头
- 浓浓的班味背后的…… (2人喜欢)
- 2025澳网四强出炉:有惊无险,意料之中
- 噪音太多的网坛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