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文艺,也要懂得娱乐人生:
我们看周星驰的电影,无不折服于他天才般的喜剧创意和灵感对白,可谁都知道,真实的人生里,55岁的周先生至今孓然一身,而且饱受非议,过的一点也不浪漫快乐,他只能将所有的文艺情怀都铺展在那一幕幕精彩的光影世界里; 如果顾城再生,一定是上帝觉得这个世界太不浪漫,要还给人间一个能用灵魂浅唱低吟的诗人,只是他却忘了,这个写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童话诗人,37岁时就在新西兰激流岛,用残酷的方式结束了爱人与自己的生命; 还有朴树,近日一篇“朴树,知道你穷,没想到你这么穷”的博文点阅无数,它让我们难以想像的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音乐才子,沉溺在文艺的情怀里,“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却换来满满的,与现实之间的格格不入,他的茫然无知看不懂这个世界犹如这个世界也看不懂他…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会耍文艺这玩意,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我们总以为,能文艺者很容易将自己的人生演绎的精彩纷呈、不乏乐趣,但事实并非如此,那许多我们视之为精神偶像的人物,他们很不快乐,甚至抑郁,原来我不懂,随着年岁与世事渐长,才慢慢明白了一些,我简以为他们是不懂得娱乐人生。 人要学会在文艺的情怀与世俗的乐趣之间自由切换。 文艺给人精神安慰,世俗予人实际享受…安慰+享受=娱乐人生。 学会用文艺的方式享受世俗的娱乐,就会很快乐。 在这方面,自然也不乏牛人: 远点的有香江金、倪、黄、蔡四大才子,近点的有王朔、高晓松、冯小刚等,我都十分佩服他们,从他们的作品或节目里,都不难体会他们具有极高的文艺天赋,无一不是才气纵横,但他们都过的很潇洒快意,都能够很坦荡、很快乐的面对人生,各人均保持着一点做人最纯真的本质一一童趣。 他们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无所谓,做失败了也不怕人笑话,从不避讳谈及自己的喜好厌恶,也从不虚伪的掩饰自己的个性缺点,被人捧了受之如怡,遭人骂了付之一笑,高兴了哄人,生气了骂人,吃吃喝喝,以喜欢美女、美食、玩乐为荣,孩子般的以嬉笑怒骂为乐,娱乐大众更娱乐自己。 此谓真正的人生赢家。 当然咱是肯定成为不了以上名人式赢家的。 但我也会常常念想着,自己是另外一个人、另一种职业(譬如老师),并配以一个不太上台面的场景,似乎用它来印照自个儿的娱乐人生想像: 白天在课堂上为人师表,可以引古论今、吟诗作赋,闲了调素琴,阅金经,偶尔还要默然远方,大大的神往云游一番…到了晚上下课铃响,马上就有一帮猪友约着下馆子,胡天胡地、油腻一番,然后带着几分酒意再摊上麻将,还胡它个惊天动地的几番牌才算快意… 看似荒唐,其实并不矛盾。(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