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考就没了存在的意义
前前后后大概面试了10多次,不是被放鸽子就是时间凑不上,在为喜欢的努力的同时真的接收了大多的负能量,以致于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人没有喜欢的事物,单纯为生活而活又有何不可?
是的,有何不可呢?
父母那辈人不也都这样过来了吗?生活于他们而言,大基调是灰暗的,可那些跳动的小小音符发出的倒也是欢快的乐章。孩子考试考的不错,这个月又拿奖金了,超市大减价,生活里平平凡凡的小事给予他们的快乐也是美妙的。只不过,他们更注重实用,更注重安逸,习惯更得过且过的方式。
这样的日子幸福是幸福的,可不幸起来也是要人命的。
我用我智慧的脑袋想了想,权衡了下利弊,围绕着我的核心价值体系来了场自我对话。如果我的人生每天忙碌但脑袋都是空白的,不会思考生命的意义,不能体验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有趣部分,我能不能接受?我不能,对于即使单纯坐在那就能在脑海里幻想出一场大剧的我,这实在太过于痛苦。
所以,我拒绝此种生活方式。
我想我该寻求同类,这是一种精神安慰,这是所谓的idol。说idol太过于夸张,毕竟我不会为idol花一分钱,重点是我也没有钱。于是我只是单向索取的将其视为我的精神寄托。

注意到姜思达是在奇葩说第三季的舞台上,而准备去了解他却是围观了一场撕逼大战上。金句女王马薇薇在微博上徒手撕了思达,最后一场比赛上,风光无限的思达竟然没有入选,粉丝们坐不住了,去微博撕了拿着对立辩题的肖骁,结果马薇薇忍不了了,于是在微博上大肆揭露内幕开骂。
于是思达在微博安抚粉丝情绪后,留下一句
”大方一点儿,浪漫一点儿,多大点事儿呢?”
看到这句话的瞬间,我就觉得我要了解他,于是找到了他的蜗居点“思达帕特”——他的公众号。进去的第一句话,收到的是“很好”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你来了很好”还是“你不来我也很好”。像他那样傲娇的名媛作风,我更倾向第二种。
以致于后来我沉溺于他的公众号里无法自拔,看了近期的内容,此时的他比起之前可以说应该有了一个更为完整的价值体系和世界观。他和HIV病人吃过饭(他自己通过网路联系的HIV病人),也聊自己的母亲和家乡,还有一些奇特有趣的文化或是现象,例如捐精,更别说一些新鲜的观点。这一切的一切足以证明他的包容与开放,对人物保有包容的态度才吸引到更多的人,而对事物开放才使他接受了更多事物,二者是良性循环。
我开始回忆我第一次看见这个人的时候的样子,是在第一季奇葩说的舞台上,满不在乎的脸,在全国观众面前出了个柜。那时,我在想,这人真有种。可后来的他表现的平平无奇,直到第三季他好似突然开了挂似的表演金句全齐活,甚至找到了一种完全属于他的方式,他不仅吐槽的恰到好处,也会煽情到你心里,这就是我们语文俗称的“升华主题”,而且最后煽情简直煽到心肝里去了。
他刚好活出了我想要有的样子,但我不知道这其中的荆棘刺了他多少次,他又忍痛爬起来擦了多少次血。然后还要回头告诉我们:多大点儿事。我信他是真的这样的想法,因为他对自己太坦诚了,不管好与坏,他都大大方方的展现了给观众看,把自己的想法掏空了展现在文章里。
我不像他,对自己的观点怀有羞赧,觉得难以启齿,自己就没多大瞧得起自己的想法,怎能期望别人会喜欢。
思达最近在做的一个节目——透明人。
我想选题是他自己感兴趣的,一如既往的独特,对感兴趣的事物发出的一些提问。
第一期:捐精——我在小隔间里独自行善
毕竟对捐精这个事是无法感同身受的,但是之前有女明星冷冻卵子的事我倒是听说过。个人是崇尚这种生活方式的,经济地位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繁衍子嗣已经不是女性的义务而变成了一种意愿。我愿意生就生,我不愿意生就不生。可人生嘛,架不住时时刻刻的变化,若后悔了想要孩子了,冷冻卵子倒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第二期:TFboys粉丝——7000万人口的狂热孤岛
这期的选题倒超出了我的预料之外,同时也相当的震撼我。为idol花个十几万几十万的都有,我这种花过一分钱的是个不合格的粉丝,应该接受鞭策。留言有个评论很有意思:好恐怖,这些钱捐了多好,这些粉丝都去做公益多好,这股劲用在工作上分分钟拔尖吧。
思达在下面评论了句:我不认同。
对他的喜爱又蹭蹭的往上增加了几分。说实话,让我把看剧的精力花在学习上,那我在学习时候脑子里想的还是看剧。每个人都有合适的喜爱的生活方式,只不过有些人的生活方式恰巧是社会主流所认同的,比如做公益,工作上进,赚很多钱,当个医生老师或警察什么的,另外一些人的方式却不被认同,但正因为多元化的存在才丰富了这个社会,存在即合理。
话说回来,本来我是由于面试给的诸多打击,思考自己是该坚持喜欢的事情还是就随波逐流?
写到最后竟然得出了个结论:存在即合理
似乎也没什么不对的地方
现在受的苦将来都能享受回来
至于还坚持不坚持喜欢的事物
我想
这不是我随随便便就能控制的
因为就算决定不坚持
大脑还是会不听使唤的自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