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挑食3——学会正确咀嚼吞咽,吃饭不再慢吞吞
有一些孩子挑食,是因为不会咀嚼。
小T就是这种孩子。他最爱吃的食物要么是酸奶、果泥、冰淇淋这种半流质的,要么是薯条、膨化食品、早餐膨化麦片这种咬起来咯吱咯吱,但其实入口即化的,或者是鸡米花、肉丸这类松软的。总之一句话,他爱吃的都是不要怎么费劲嚼的食物。如果要吃青菜,必须要剪得碎碎的,最好是打成菜汁。让他吃点牛排、木耳,那简直完全不可能。甚至连牛奶面包都不爱吃。原因很简单,虽然牛奶面包看起来柔软,但是沾了口水以后很容易粘在上颚上,得拿手指去抠下来才行。
因为没有正确掌握咀嚼的方法,吃起来很费劲,吃饭时间自然就需要很长。一般情况下,孩子十分钟之内就能把肚子吃饱,可是不会咀嚼的小朋友经常拖拖拉拉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才能吃完饭,甚至是在把饭菜切小块的前提下也要这么久才能吃完。我认识一个小男孩一直到五岁上学还是这样。这个非常聪明的男孩上学之后家人不担心他的学业,只担心他中午在学校吃不饱,因为学校午餐时间是有限的。孩子们的耐心通常都不会太好,半小时都吃不完饭,他们肯定坐不住了,要到处乱跑,那家长就只有跟着追着喂饭。虽然我们这些摩登家长是不屑喂饭的。但是孩子真的没有吃什么东西,饿他也没有效果,那还能怎么办呢?
吃饭的时候咀嚼起来很麻烦,有些质地的食物非常难以下咽,这本来就给孩子造成了不愉快的感觉。吃饭的时候,家长又要纠结到底喂饭不喂饭,催着快吃,不吃完不能下桌。这么多条条框框,很容易把小朋友就吓到了,认为吃饭是一件不开心的事情,不喜欢吃饭的体验,那还怎么培养小吃货呀?如果训练好了有效的咀嚼,吃饭快多了,又能把食物细细咀嚼透,美味都吃到,是不是对吃饭的兴趣会增加许多呢?
咀嚼困难是挑食的原因这一点经常被忽视。其实在进行进食康复训练之前,我虽然很仔细的观察,也并没有注意到小T咀嚼有太大的问题。毕竟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吃食物时恶心、噎住呛住之类,也没有怎么咬过自己的嘴。后来在语言治疗师的细心观察和指导下,我才逐渐看出端倪。一般没有很好掌握咀嚼技巧的孩子有这样一些特点:
1. 吃饭时会恶心,呛住,噎住。我认为小T并没有表现出来这一点,但是他的治疗师看到他有一点恶心。虽然当时我也在场,反正我就是看不出来。
2. 不会用门牙咬断食物,喜欢整吞。
3. 嘴里含着食物很久不下咽。
4. 把食物嚼一嚼之后吐出来。比较传统的家长会认为这一条和上一条是孩子“教养不好”,“吃饭没样”,殊不知其实可能是因为咀嚼吞咽的动作需要锻炼,并不是孩子调皮。如果这时候还一味逼着孩子把食物咽下去,只能造成他们更讨厌吃饭。
5. 喜欢吃流质食物,糊状食物和脆的食物。
6. 有的孩子好像是用舌头和上颚在碾压食物,而不是左右两边牙齿咀嚼。
咀嚼吞咽是一套复杂的肌肉运动模式,需要嘴部各肌肉群的高度相互协调动作。下巴、嘴唇、脸颊、舌头的感官知觉发展程度和配合协调度决定了孩子多久能掌握咀嚼这一重要技能。通常孩子要花两年的时间学会从吮吸液体(喝奶)逐渐发展到咀嚼普通食物。很多原因会限制孩子掌握正确咀嚼技能,比如嘴部肌肉张力较低,肌肉群运动不协调等等。
教孩子咀嚼吞咽,通常是先分别教授分解吃饭的不同步骤,比如先练习咬断食物,再练习用舌头把食物运送到一边,用臼齿咀嚼,再用舌头运送食物到另一边,咀嚼,如此往复,最后下咽。用术语来说,就是训练:咬的力度和持久力,横向舌头运动,下巴开合,身体的交互运动模式。
注意:在训练之初,最好选择小一些的勺子,装少一点点食物。虽然嘴巴肌肉发展滞后的孩子嘴形大小的发育是完全正常的,可以放置很多食物到嘴巴里,但是他们其实处理不了这些食物。所以从很少的食物开始练习起。
练习1:门牙咬
有一些特殊的进食康复治疗工具可以帮助孩子练习咬的力度。比如这种类似咬牙玩具,但是质地更为坚硬的咀嚼棒。可以由大人拿着咀嚼棒,让孩子练习连续20-30-40次咬在上面。一开始就用干的咀嚼棒来咬,锻炼肌肉的力度。逐渐可以把棒子沾上酸奶或者果泥,让孩子增加咬完之后吞咽的动作。如果没有咀嚼棒,也可以使用比较有咬劲的食物,比如牛肉干之类。
咀嚼棒
还可以把苹果或者胡萝卜切成条状,爸爸妈妈手抓着食物,让孩子练习用门牙咬。每次只咬小小的一口,一根苹果条试试分20次咬完!
儿童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多重感官刺激,他们会领悟的更快,记忆更深刻。在咀嚼训练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策略。
比如练习咬苹果条,我们可以假装这是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装成小兔子或者小老鼠等小动物,给他头上戴着小动物的帽子,告诉他,现在要表演小兔子吃东西。甚至可以给他看一段小兔子吃胡萝卜的视频。这是视觉的刺激,帮他加强记忆。
然后家长拿着苹果给他咬,提醒他,“小小咬一口,小兔子的小嘴巴小小咬一口。”这是通过听觉刺激帮助记忆。以后如果孩子再要整吞食物,就可以提醒他“兔子咬”,他就自然记得要小口小口地吃。与“兔子咬”相对的是“狮子咬”,大口大口吃。如果需要孩子大口吃东西的时候也可以这样提醒他们,也形成与“兔子咬”的对照,增加记忆。在他们觉得吃饭很无聊,不想吃东西的时候,还可以问他们,是要“兔子咬”还是要“狮子咬”,给他们一个选择,更是给他们一点吃饭的动力。
练习2:臼齿嚼
如果孩子学会了一小口一小口的咀嚼,就可以教他们用臼齿嚼啦。
继续使用咀嚼棒,父母拿着放到左边臼齿之间,让孩子练习咬10下,然后放到右边臼齿之间,再咬10下。左右两边交替。同时用语言说,“先左边嚼,再右边嚼”,给他们一些语言提示,帮助记忆。
等到练习一段时间,就把咀嚼棒换成意大利式面包条(breadstick)或者其他细长条,在嘴里会融化的食物,比如饼干条,继续练习两边咀嚼,并继续给予语言的提示,让孩子产生明确的如何咀嚼的意识。咀嚼棒和食物可以交替使用练习。在孩子咀嚼的时候,家长可以用手稍微托住他们的下巴,这可以增加对下巴肌肉力量和稳定性的锻炼。
练习3:舌头横向运动
要正确咀嚼吞咽,需要舌头动作和下巴动作分开。就是当下巴上下开合的时候,舌头可以左右运动,而不是跟着下巴上下运动。有些孩子还是停留在喝奶瓶的阶段,舌头跟着下巴上下动,就造成用舌头和上颚碾食物。
锻炼舌头左右运动,可以用喂婴儿的小号软勺,在上面放一些果泥或者酸奶,让孩子张开嘴巴,把食物先喂进他左边更靠脸颊的地方,这样他必须用舌头把食物勾过来吞下。然后再喂右边,这样两边轮换,让舌头左右运动。并且有意识的提示“左边,右边”。有些治疗师会拿一根棒棒糖,放在孩子左边嘴角让他舔一下,然后放到右边嘴角再舔一下。
练习4:舌头横向运动加下巴开合运动
当上面几项练习都做的差不多了,就可以试着用真正的食物,把这些运动结合到一起做。让孩子拿着自己喜欢的食物,比如苹果条,自己吃。他吃的时候,家长可以用语言提示一整套动作,“兔子咬,左边咬,右边咬,吞下,吞到肚肚里。”同时家长可以用手在自己身上做动作提示,说“兔子咬”,就用手指指自己的嘴唇,说“左边咬”,就指自己左脸颊,说“右边咬”就指自己的右边脸颊,同时做出夸张的咀嚼动作,说“吞下”,就用手指从脖子一直划线到胃部,同时做出夸张的吞咽动作。这些语言加视觉动作提示,都帮助孩子加强对正确咀嚼吞咽的记忆和理解。
做练习的食物可以从软质、小块、孩子喜欢的食物开始,慢慢过渡到更难咀嚼的大块食物。这个过程是每天循序渐进的,有时候需要几个月。当孩子在进行咀嚼训练的时候,同时减少他们使用奶瓶、鸭嘴杯、吸管杯,减少他们对吮吸动作的重复练习,有助于建立新的咀嚼吞咽运动模式。
小T已经走过了这一个过程,现在有时还会在吃饭的时候,提醒自己“兔子咬”,会在吞咽的时候指着自己的肚子说“吃到这里了”。我们在训练的时候所使用的动作和语言现在已经在他身上内化,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强的,很快就能自己提示自己,不需要我们再帮助他了。如今他吃任何食物都不存在咀嚼吞咽的问题,所以对吃饭的信心也增加很多,吃东西逐渐开始变成一件开心的事情。也会开始尝试更多的食物。但是他对陌生食物的恐惧感还是存在,所吃的食物种类依旧不够多,尤其是从中国吃货妈妈的标准来看。我们现在的新目标就是扩展他的食物种类。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对新食物的恐惧。下一次我们再谈这个。
小T就是这种孩子。他最爱吃的食物要么是酸奶、果泥、冰淇淋这种半流质的,要么是薯条、膨化食品、早餐膨化麦片这种咬起来咯吱咯吱,但其实入口即化的,或者是鸡米花、肉丸这类松软的。总之一句话,他爱吃的都是不要怎么费劲嚼的食物。如果要吃青菜,必须要剪得碎碎的,最好是打成菜汁。让他吃点牛排、木耳,那简直完全不可能。甚至连牛奶面包都不爱吃。原因很简单,虽然牛奶面包看起来柔软,但是沾了口水以后很容易粘在上颚上,得拿手指去抠下来才行。
因为没有正确掌握咀嚼的方法,吃起来很费劲,吃饭时间自然就需要很长。一般情况下,孩子十分钟之内就能把肚子吃饱,可是不会咀嚼的小朋友经常拖拖拉拉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才能吃完饭,甚至是在把饭菜切小块的前提下也要这么久才能吃完。我认识一个小男孩一直到五岁上学还是这样。这个非常聪明的男孩上学之后家人不担心他的学业,只担心他中午在学校吃不饱,因为学校午餐时间是有限的。孩子们的耐心通常都不会太好,半小时都吃不完饭,他们肯定坐不住了,要到处乱跑,那家长就只有跟着追着喂饭。虽然我们这些摩登家长是不屑喂饭的。但是孩子真的没有吃什么东西,饿他也没有效果,那还能怎么办呢?
吃饭的时候咀嚼起来很麻烦,有些质地的食物非常难以下咽,这本来就给孩子造成了不愉快的感觉。吃饭的时候,家长又要纠结到底喂饭不喂饭,催着快吃,不吃完不能下桌。这么多条条框框,很容易把小朋友就吓到了,认为吃饭是一件不开心的事情,不喜欢吃饭的体验,那还怎么培养小吃货呀?如果训练好了有效的咀嚼,吃饭快多了,又能把食物细细咀嚼透,美味都吃到,是不是对吃饭的兴趣会增加许多呢?
咀嚼困难是挑食的原因这一点经常被忽视。其实在进行进食康复训练之前,我虽然很仔细的观察,也并没有注意到小T咀嚼有太大的问题。毕竟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吃食物时恶心、噎住呛住之类,也没有怎么咬过自己的嘴。后来在语言治疗师的细心观察和指导下,我才逐渐看出端倪。一般没有很好掌握咀嚼技巧的孩子有这样一些特点:
1. 吃饭时会恶心,呛住,噎住。我认为小T并没有表现出来这一点,但是他的治疗师看到他有一点恶心。虽然当时我也在场,反正我就是看不出来。
2. 不会用门牙咬断食物,喜欢整吞。
3. 嘴里含着食物很久不下咽。
4. 把食物嚼一嚼之后吐出来。比较传统的家长会认为这一条和上一条是孩子“教养不好”,“吃饭没样”,殊不知其实可能是因为咀嚼吞咽的动作需要锻炼,并不是孩子调皮。如果这时候还一味逼着孩子把食物咽下去,只能造成他们更讨厌吃饭。
5. 喜欢吃流质食物,糊状食物和脆的食物。
6. 有的孩子好像是用舌头和上颚在碾压食物,而不是左右两边牙齿咀嚼。
咀嚼吞咽是一套复杂的肌肉运动模式,需要嘴部各肌肉群的高度相互协调动作。下巴、嘴唇、脸颊、舌头的感官知觉发展程度和配合协调度决定了孩子多久能掌握咀嚼这一重要技能。通常孩子要花两年的时间学会从吮吸液体(喝奶)逐渐发展到咀嚼普通食物。很多原因会限制孩子掌握正确咀嚼技能,比如嘴部肌肉张力较低,肌肉群运动不协调等等。
教孩子咀嚼吞咽,通常是先分别教授分解吃饭的不同步骤,比如先练习咬断食物,再练习用舌头把食物运送到一边,用臼齿咀嚼,再用舌头运送食物到另一边,咀嚼,如此往复,最后下咽。用术语来说,就是训练:咬的力度和持久力,横向舌头运动,下巴开合,身体的交互运动模式。
注意:在训练之初,最好选择小一些的勺子,装少一点点食物。虽然嘴巴肌肉发展滞后的孩子嘴形大小的发育是完全正常的,可以放置很多食物到嘴巴里,但是他们其实处理不了这些食物。所以从很少的食物开始练习起。
练习1:门牙咬
有一些特殊的进食康复治疗工具可以帮助孩子练习咬的力度。比如这种类似咬牙玩具,但是质地更为坚硬的咀嚼棒。可以由大人拿着咀嚼棒,让孩子练习连续20-30-40次咬在上面。一开始就用干的咀嚼棒来咬,锻炼肌肉的力度。逐渐可以把棒子沾上酸奶或者果泥,让孩子增加咬完之后吞咽的动作。如果没有咀嚼棒,也可以使用比较有咬劲的食物,比如牛肉干之类。
![]() |
咀嚼棒
还可以把苹果或者胡萝卜切成条状,爸爸妈妈手抓着食物,让孩子练习用门牙咬。每次只咬小小的一口,一根苹果条试试分20次咬完!
儿童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多重感官刺激,他们会领悟的更快,记忆更深刻。在咀嚼训练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策略。
比如练习咬苹果条,我们可以假装这是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装成小兔子或者小老鼠等小动物,给他头上戴着小动物的帽子,告诉他,现在要表演小兔子吃东西。甚至可以给他看一段小兔子吃胡萝卜的视频。这是视觉的刺激,帮他加强记忆。
然后家长拿着苹果给他咬,提醒他,“小小咬一口,小兔子的小嘴巴小小咬一口。”这是通过听觉刺激帮助记忆。以后如果孩子再要整吞食物,就可以提醒他“兔子咬”,他就自然记得要小口小口地吃。与“兔子咬”相对的是“狮子咬”,大口大口吃。如果需要孩子大口吃东西的时候也可以这样提醒他们,也形成与“兔子咬”的对照,增加记忆。在他们觉得吃饭很无聊,不想吃东西的时候,还可以问他们,是要“兔子咬”还是要“狮子咬”,给他们一个选择,更是给他们一点吃饭的动力。
练习2:臼齿嚼
如果孩子学会了一小口一小口的咀嚼,就可以教他们用臼齿嚼啦。
继续使用咀嚼棒,父母拿着放到左边臼齿之间,让孩子练习咬10下,然后放到右边臼齿之间,再咬10下。左右两边交替。同时用语言说,“先左边嚼,再右边嚼”,给他们一些语言提示,帮助记忆。
![]() |
等到练习一段时间,就把咀嚼棒换成意大利式面包条(breadstick)或者其他细长条,在嘴里会融化的食物,比如饼干条,继续练习两边咀嚼,并继续给予语言的提示,让孩子产生明确的如何咀嚼的意识。咀嚼棒和食物可以交替使用练习。在孩子咀嚼的时候,家长可以用手稍微托住他们的下巴,这可以增加对下巴肌肉力量和稳定性的锻炼。
练习3:舌头横向运动
要正确咀嚼吞咽,需要舌头动作和下巴动作分开。就是当下巴上下开合的时候,舌头可以左右运动,而不是跟着下巴上下运动。有些孩子还是停留在喝奶瓶的阶段,舌头跟着下巴上下动,就造成用舌头和上颚碾食物。
锻炼舌头左右运动,可以用喂婴儿的小号软勺,在上面放一些果泥或者酸奶,让孩子张开嘴巴,把食物先喂进他左边更靠脸颊的地方,这样他必须用舌头把食物勾过来吞下。然后再喂右边,这样两边轮换,让舌头左右运动。并且有意识的提示“左边,右边”。有些治疗师会拿一根棒棒糖,放在孩子左边嘴角让他舔一下,然后放到右边嘴角再舔一下。
练习4:舌头横向运动加下巴开合运动
当上面几项练习都做的差不多了,就可以试着用真正的食物,把这些运动结合到一起做。让孩子拿着自己喜欢的食物,比如苹果条,自己吃。他吃的时候,家长可以用语言提示一整套动作,“兔子咬,左边咬,右边咬,吞下,吞到肚肚里。”同时家长可以用手在自己身上做动作提示,说“兔子咬”,就用手指指自己的嘴唇,说“左边咬”,就指自己左脸颊,说“右边咬”就指自己的右边脸颊,同时做出夸张的咀嚼动作,说“吞下”,就用手指从脖子一直划线到胃部,同时做出夸张的吞咽动作。这些语言加视觉动作提示,都帮助孩子加强对正确咀嚼吞咽的记忆和理解。
做练习的食物可以从软质、小块、孩子喜欢的食物开始,慢慢过渡到更难咀嚼的大块食物。这个过程是每天循序渐进的,有时候需要几个月。当孩子在进行咀嚼训练的时候,同时减少他们使用奶瓶、鸭嘴杯、吸管杯,减少他们对吮吸动作的重复练习,有助于建立新的咀嚼吞咽运动模式。
小T已经走过了这一个过程,现在有时还会在吃饭的时候,提醒自己“兔子咬”,会在吞咽的时候指着自己的肚子说“吃到这里了”。我们在训练的时候所使用的动作和语言现在已经在他身上内化,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强的,很快就能自己提示自己,不需要我们再帮助他了。如今他吃任何食物都不存在咀嚼吞咽的问题,所以对吃饭的信心也增加很多,吃东西逐渐开始变成一件开心的事情。也会开始尝试更多的食物。但是他对陌生食物的恐惧感还是存在,所吃的食物种类依旧不够多,尤其是从中国吃货妈妈的标准来看。我们现在的新目标就是扩展他的食物种类。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对新食物的恐惧。下一次我们再谈这个。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