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扇轻摇的时光
夏至以来,气温如摁到底松开后的弹簧,速度飙升,快得令人咂舌。
前段时间,朋友从南方旅游回来,给我带一把别致的小折扇,笑言送清风,我自是欢喜,收了小扇,但没有机会使用,束之存在抽屉里。
前日,母亲取东西时,拿出了小折扇,她“哗”一下打开,轻摇手腕,习习凉风,吹开了她的笑眼。母亲的一扇一摇,把我的思绪扇回到了儿时,那些飞萤流火的盛夏夜晚,那些小扇轻摇的旧日时光。
记得小时候,村里还没有通上电,到了夏天,人们纳凉的唯一工具就是蒲扇。
记得那时的村头巷尾,一到天黑,便空前热闹起来:看吧,人们有坐马扎的,有睡蒲席的;听吧,人们有拉家常的,有谈收成的,谈笑声此起彼伏,异常热闹。孩子们则在一边追逐打闹,自得其乐。
等跑得热了累了,就会回到母亲身边,让母亲用那把宽大的蒲扇,在慢慢摇动中驱走炎热,继而慢慢入睡。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睡在母亲身边,等一觉醒来,母亲手中的蒲扇还在轻轻的摇着,一下,一下……
记不清从何时开始,蒲扇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风扇和空调。
尽管晚上人们还出来避暑纳凉,但人数和在外乘凉的时间已大不如以前。不长的功夫,聚在一块的人们便逐渐散去,各回各的家。
不知是对蒲扇有种特殊的情感,每每到了夏季,母亲总会在当地的集市上买上几把蒲扇,用花布包边,用细线穿好,用时拿在手中,轻轻摇动,不用时挂在墙上。但只要是到了晚上,每每总要从墙上取下蒲扇,再走向室外,边走边摇。
到了天凉不用时,就一直把它挂在墙上。有时到了冬季,火炉中的火不旺时,母亲总是会取出蒲扇,在火炉下猛扇几下,就会听得“突”的一声,火苗就溢满整个炉膛了……
当天傍晚,与母亲相伴散步,母亲自是带了折扇,走累的时候,坐在长椅上休息,母亲摇动着小扇,左一下,右一下,,慢慢摇着,风,缕缕自来,听着母亲说旧事,望着星垂的天空发呆,恍然回到乡下的老屋------
还记得前些年,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母亲总是盼着,暑假的时候,我能带女儿回乡下老家多住几天,她种的瓜呀果的,总念着我娘俩吃个新鲜。
那时,我在某商场办公室上班,有年休假,本可以带女儿回去的,但总是一拖再拖,直到母亲再三打电话,说瓜再放要坏掉了,才肯把自已和女儿送回去让想念我们的母亲看一看,但这样的小住也只是那么几次。
记得有一年暑假,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水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女儿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女儿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姥娘,你家太热了!”
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
女儿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去方便一下太难受了。”
我立即绷着脸,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女儿,对母亲笑笑:“妈,别听她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家里受热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杜牧的诗吧,画屏,小扇,月光,凉风,但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定格着在炎热的夏夜母亲轻摇的小扇下。转眼女儿上大学了,今年夏天,是母亲在许昌城中过的第一个夏季,不知她可否想念乡下的菜园?是否也会记起那些小扇轻摇的的时光?
我悠悠的思绪,突然被母亲话打断,只听她说,“你还记得以前的老邻居刘婶吗?就是那个你上初中时,送给你一件花布衫那个刘婶“。
“记得,个不高,大眼,很会做衣服,脸上总是带笑。哦,她现在怎么样了,好像年纪比你小点对吧。”
“她死了。现在算起来两个多月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那天,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一大碗粥呢。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啊!”母亲叹一声。
“ 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怵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还能有多长呢?星满夜幕,星闪虫吟,依稀如旧,流年如梭,星转斗移,霜染白头,重拾小扇,风清人安。
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要给母亲再买一把蒲扇,伴着她摇扇叙旧,好好珍惜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前段时间,朋友从南方旅游回来,给我带一把别致的小折扇,笑言送清风,我自是欢喜,收了小扇,但没有机会使用,束之存在抽屉里。
前日,母亲取东西时,拿出了小折扇,她“哗”一下打开,轻摇手腕,习习凉风,吹开了她的笑眼。母亲的一扇一摇,把我的思绪扇回到了儿时,那些飞萤流火的盛夏夜晚,那些小扇轻摇的旧日时光。
记得小时候,村里还没有通上电,到了夏天,人们纳凉的唯一工具就是蒲扇。
记得那时的村头巷尾,一到天黑,便空前热闹起来:看吧,人们有坐马扎的,有睡蒲席的;听吧,人们有拉家常的,有谈收成的,谈笑声此起彼伏,异常热闹。孩子们则在一边追逐打闹,自得其乐。
等跑得热了累了,就会回到母亲身边,让母亲用那把宽大的蒲扇,在慢慢摇动中驱走炎热,继而慢慢入睡。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睡在母亲身边,等一觉醒来,母亲手中的蒲扇还在轻轻的摇着,一下,一下……
记不清从何时开始,蒲扇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风扇和空调。
尽管晚上人们还出来避暑纳凉,但人数和在外乘凉的时间已大不如以前。不长的功夫,聚在一块的人们便逐渐散去,各回各的家。
不知是对蒲扇有种特殊的情感,每每到了夏季,母亲总会在当地的集市上买上几把蒲扇,用花布包边,用细线穿好,用时拿在手中,轻轻摇动,不用时挂在墙上。但只要是到了晚上,每每总要从墙上取下蒲扇,再走向室外,边走边摇。
到了天凉不用时,就一直把它挂在墙上。有时到了冬季,火炉中的火不旺时,母亲总是会取出蒲扇,在火炉下猛扇几下,就会听得“突”的一声,火苗就溢满整个炉膛了……
当天傍晚,与母亲相伴散步,母亲自是带了折扇,走累的时候,坐在长椅上休息,母亲摇动着小扇,左一下,右一下,,慢慢摇着,风,缕缕自来,听着母亲说旧事,望着星垂的天空发呆,恍然回到乡下的老屋------
还记得前些年,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母亲总是盼着,暑假的时候,我能带女儿回乡下老家多住几天,她种的瓜呀果的,总念着我娘俩吃个新鲜。
那时,我在某商场办公室上班,有年休假,本可以带女儿回去的,但总是一拖再拖,直到母亲再三打电话,说瓜再放要坏掉了,才肯把自已和女儿送回去让想念我们的母亲看一看,但这样的小住也只是那么几次。
记得有一年暑假,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水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女儿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女儿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姥娘,你家太热了!”
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
女儿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去方便一下太难受了。”
我立即绷着脸,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女儿,对母亲笑笑:“妈,别听她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家里受热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杜牧的诗吧,画屏,小扇,月光,凉风,但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定格着在炎热的夏夜母亲轻摇的小扇下。转眼女儿上大学了,今年夏天,是母亲在许昌城中过的第一个夏季,不知她可否想念乡下的菜园?是否也会记起那些小扇轻摇的的时光?
我悠悠的思绪,突然被母亲话打断,只听她说,“你还记得以前的老邻居刘婶吗?就是那个你上初中时,送给你一件花布衫那个刘婶“。
“记得,个不高,大眼,很会做衣服,脸上总是带笑。哦,她现在怎么样了,好像年纪比你小点对吧。”
“她死了。现在算起来两个多月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那天,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一大碗粥呢。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啊!”母亲叹一声。
“ 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怵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还能有多长呢?星满夜幕,星闪虫吟,依稀如旧,流年如梭,星转斗移,霜染白头,重拾小扇,风清人安。
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要给母亲再买一把蒲扇,伴着她摇扇叙旧,好好珍惜这小扇轻摇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