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童年
想写就开始写,拒绝拖延症。第一次认真写读后感,很普通请见谅。

我坐在沙发里看完了《城南旧事》,然后接着看完了电影。文字与电影融为一体,与骊歌一起在脑海挥之不去。该书是作家林海音老师童年的回忆录,平淡的文字描述凝结着淡淡的思念与忧伤,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质朴又温暖。“每一个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我而去。”每一次离别每一次成长,造就了坚强善良的英子。
故事一:惠安馆传奇
这是最让人感动余味的故事。惠安馆有一位美丽善良的“疯子”叫秀贞,因为恋人离去、女儿被父母抛弃而痴傻。不过英子总是把妞儿看成小桂子,已经悄悄埋下了伏笔。那个害羞的小姑娘,竟真是秀贞的小桂子。只可惜结局模模糊糊告诉我们,秀贞和妞儿都葬送在火车下。
英子不顾高烧帮助妞儿秀贞团聚,偷走母亲的手镯,还有自己最爱的手表都给她们,可见英子的纯真正义与善良。妞儿受尽养母父的打骂,最终勇敢逃跑让我也对这个胆小的姑娘另眼相看。都说秀贞疯,可是她多么正常,不过是比常人想念成痴罢了。
故事二: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英子仿佛记得,有人曾跟她说,天空白色的云彩是一条船,慢慢往天边上挪动,仿佛自己上了船,心是飘的。所以英子格外喜欢这篇课文,我们看海去。
搬到新胡同,开始上小学。家旁边的草地很茂盛。里面常有位年轻人蹲在那里,这是英子的第二个朋友,一个收买破烂的货郎。他问英子,我是好人?英子摇头,我是坏人?英子摇头。他笑着,眼泪从眼屎后面流出来。那是无尽的心酸,还有一丝做贼的无奈与被人理解的喜悦。原来是为了供有出息的弟弟漂洋过海去读书,而自己曾败光家产走投无路。最终英子的懵懂,暴露了他而被抓。英子突然哭起来,因为又失去了朋友,因为内疚。
电影里贼子被抓时,他对英子一笑,心生温暖而顿时又响起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又让人鼻头一酸,又一次离别。可是英子不知道他是好人坏人仍然和他做朋友的这份勇敢,约定“我们看海去”的纯真,让读者感觉温暖而美好。
故事三:兰姨娘
电影里略去了这一情节,事实上我对这一篇印象也不深刻。兰姨娘出身低微,她和父亲的纠缠突然让我对英子爸爸的形象重新认识了。不过英子鬼机灵,撮合了兰姨娘和德先叔。一个是热情活泼不失温柔的玫瑰,一个是正义纯朴的新青年,走在一起碰撞出美丽的烟火。英子也是喜欢兰姨娘的,她要随德先叔离开北京的时候,那想哭又想笑的滋味。
英子为了保护母亲故意撮合兰姨娘和德先叔足以可见她的聪慧机灵。
故事四:驴打滚儿
宋妈的丈夫每年冬天都要来要钱回去,宋妈当初放下自己的小栓子和小丫头来北京胡同英子家奶孩子,一来就是三四年,对英子的弟弟妹妹极为慈爱。没想到小栓子早就溺水死了,小丫头也不知道被她黑心的丈夫送哪去了。最终宋妈回家重新生养孩子去了。宋妈是那个时代的贫苦女性,她勤劳,慈爱又善良。
故事五:爸爸的花儿落了
小学快毕业了,英子因为第一名可以上台致辞,这也是爸爸曾经对她的期望。快回家去快回家去,仿佛什么已等不及。自此之后,英子挑起了父亲的重担,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小小年纪,让人心疼。
英子爸爸很严厉,一直叫她闯练闯练,所以她很勇敢。爸爸也很慈爱,教她写字,为她答疑解惑。爸爸的离去,让她学会坚强,承担起照顾母亲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每个故事,都是温暖质朴的,结局才更显得悲戚。那曾经拥有最终逝去的童年,童年里曾经相伴又别离的朋友,都变成回忆,留下细细的感动。回忆起来恬淡又苦涩,仍终将铭记。
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童年。我最害怕的就是翻开旧相册,看着一张张斑驳的老相片,眼泪唰唰唰地。父母年轻的容貌尽在眼前,最爱的外祖父昂首挺立,还有外祖母依偎在旁,而我是个短发假小子,穿着印有红遍大江南北的“小燕子”的衣裳,和哥哥一旁打闹,一切仿佛昨日,却又恍若隔世。父母已老,外祖父已逝,外祖母卧病多年,而我和哥哥在这缤纷世界沉浮。童年有多美好,回忆起来就有多伤感。愿仍能保留一份天真,学会坚强学会勇敢,不忘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