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林夏师
“我想何老师了。”“怎么突然想起何老师了?”“不知道,突然想了。你说他现在里面好吗?”“嗯,一定好好的。”——其实见素并不识得林夏师,只是听我这么痴痴地问,也就这么傻傻地回。
去年四月十三日的日记云:“林夏师正式免职,境况未悉,愁怵不可名状。”五月三日记云:“晚子龙告以林夏师事,愀然不乐。”五月廿三日记云:“林夏恩师罹难,既忧且惧。友朋多来相询。”六月六日记云:“心境颇恶。佐之师来所授《国学概要》课,讲江永天宁寺辨,课后谈及林夏师,称以‘人不可及’。”七月十日记云:“林夏师寿辰,食面,想念殊甚。”
所记诚然太过简略,但事事宛在目前,不觉忽忽一年了。当时还写过一段话:
吾辈“身处不夷不惠之间,托命于非驴非马之国”,一切怪诞与愆邪,都该麻木不仁了,但林夏恩师在中国出版史上的功绩与地位,他日必有能言之者!
而今看来,哀而有怨,实在不免负气之嫌,但自谓尚属不偏之见。
作为学者,林夏师博通而有格局。他早年师从张舜徽、刘迺龢这些享盛名的前辈大家,学有渊源。平日他交代门下弟子所做的功课,也无非是抄书与读《四库提要》——可至今我也没敢告诉他,这两条我什么也没做好;门弟子无论研究什么,他均不予干涉,但要人做出的东西“空前绝后”——这个标准很简单,却也难到了极致。作为出版家,我仍坚信“他日必有能言之者”,但盖棺定论,为时尚早,况且也不是我所能说的。
据说早年间,林夏师对弟子严厉得很,一次聚餐之后,孟起师兄很惊诧我在老师面前的“放得开”,其实“放松”而不“放肆”,两者中间我还是有分寸的。林夏师因职业的关系,交游殆遍天下,腹中掌故,真不知凡几。师门聚会的乐趣,莫过于听他讲述闻见。他性格偏向率性,论学论治,能言人所不能言,但绝少书生意气,轻易不讥弹他人。我问起退休后的打算,他说,“看书啊,家里那么多书。嗯,还要编一本回忆录,把我们这些年访书出书的好玩的事写进去。”紧接着便飞眉舞色、不能自休地“痛陈革命家史”,那些出版的事我不甚关心,却对此中涉及到的余英时、黄裳、杜维明等学者大感兴趣。我总觉得,假如林夏师把肚子里的见闻掌故编录成书,《郎潜纪闻》《冷庐杂识》不能过也。
当年读止庵的《惜别》,对他那句怀念母亲的话很有感触,他说,“我们面对死者,有如坐在海滩上守望退潮,没有必要急急转身而去。”如今,林夏师身陷囹圄,相见恐不可期,我怕,怕生命中那么重要的一个人像潮水般,在我脑海中渐渐退去,上面那些拉杂记下的片段,早晚也会成了记忆中的竹头木屑。
去年四月十三日的日记云:“林夏师正式免职,境况未悉,愁怵不可名状。”五月三日记云:“晚子龙告以林夏师事,愀然不乐。”五月廿三日记云:“林夏恩师罹难,既忧且惧。友朋多来相询。”六月六日记云:“心境颇恶。佐之师来所授《国学概要》课,讲江永天宁寺辨,课后谈及林夏师,称以‘人不可及’。”七月十日记云:“林夏师寿辰,食面,想念殊甚。”
所记诚然太过简略,但事事宛在目前,不觉忽忽一年了。当时还写过一段话:
吾辈“身处不夷不惠之间,托命于非驴非马之国”,一切怪诞与愆邪,都该麻木不仁了,但林夏恩师在中国出版史上的功绩与地位,他日必有能言之者!
而今看来,哀而有怨,实在不免负气之嫌,但自谓尚属不偏之见。
作为学者,林夏师博通而有格局。他早年师从张舜徽、刘迺龢这些享盛名的前辈大家,学有渊源。平日他交代门下弟子所做的功课,也无非是抄书与读《四库提要》——可至今我也没敢告诉他,这两条我什么也没做好;门弟子无论研究什么,他均不予干涉,但要人做出的东西“空前绝后”——这个标准很简单,却也难到了极致。作为出版家,我仍坚信“他日必有能言之者”,但盖棺定论,为时尚早,况且也不是我所能说的。
据说早年间,林夏师对弟子严厉得很,一次聚餐之后,孟起师兄很惊诧我在老师面前的“放得开”,其实“放松”而不“放肆”,两者中间我还是有分寸的。林夏师因职业的关系,交游殆遍天下,腹中掌故,真不知凡几。师门聚会的乐趣,莫过于听他讲述闻见。他性格偏向率性,论学论治,能言人所不能言,但绝少书生意气,轻易不讥弹他人。我问起退休后的打算,他说,“看书啊,家里那么多书。嗯,还要编一本回忆录,把我们这些年访书出书的好玩的事写进去。”紧接着便飞眉舞色、不能自休地“痛陈革命家史”,那些出版的事我不甚关心,却对此中涉及到的余英时、黄裳、杜维明等学者大感兴趣。我总觉得,假如林夏师把肚子里的见闻掌故编录成书,《郎潜纪闻》《冷庐杂识》不能过也。
当年读止庵的《惜别》,对他那句怀念母亲的话很有感触,他说,“我们面对死者,有如坐在海滩上守望退潮,没有必要急急转身而去。”如今,林夏师身陷囹圄,相见恐不可期,我怕,怕生命中那么重要的一个人像潮水般,在我脑海中渐渐退去,上面那些拉杂记下的片段,早晚也会成了记忆中的竹头木屑。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