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白羽:黑暗中的玫瑰
(编者按:本期书话特别编发青年作家司马白羽评论俄罗斯诗歌月亮阿赫马托娃的文字,以飨各位文友亲朋。)

如果把世界文学比作大洋,则俄罗斯文学是注入大海的最为宽阔和凶猛的一条河流。如果把世界文学比作地质板块,则俄罗斯文学是崇山峻岭最多的一片大陆。俄罗斯不只拥有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大师,更拥有享誉世界的女诗人,她们是洛赫维茨卡娅、吉皮乌斯、巴尔诺克、茨维塔耶娃和阿赫玛托娃。在这些女诗人中,我最喜欢茨维塔耶娃和阿赫玛托娃,如果说前者是炙热的火焰,则后者是孤独的月亮。我喜欢前者少女般的炽热,更喜欢后者母亲般的痛楚与苍凉。

诗人伊沙与其妻老G重译了阿赫玛托娃的诗,名之曰《我知道怎样去爱》,我很想一看。实际上,我早先是读过不少阿赫玛托娃诗歌的,译者的水准参差不齐。可惜,我不懂俄文,所以无法对翻译作出客观的评价,只能纯粹从汉语角度做出评判。伊莎夫妇本身是诗人,则翻译域外诗人的作品大概另有衷肠吧,因而是值得看看的。

阿赫玛托娃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月亮,然而她并非一轮皎洁的圆月,也不是一弯清朗的银月;她是半边孤独的,带着忧郁和不安,充满苦涩气息的月亮,这轮月亮下既没有安静的大海,也没有甜睡的少女,只有一片幽暗的大地。大地如同累累坟茔,她是这坟茔上的流萤。她的诗歌是光,是沙,是风,是夜晚的玫瑰,在黑黝黝的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中绽开层层花瓣,企图用一缕香气抵消重重压下来的黑暗力量。
伊沙夫妇的译诗中有不少可称道的地方,比如《胜利》这篇:
越过码头,第一座灯塔燃烧着——
大海游骑兵的先锋;
水手哭了然后露出他的头;
他与前后左右的死亡相伴航行
在海里,凶险万状
通过我们的门,伟大的胜利停了下来……
但是我们如何赞颂她的来临呢?
让妇女将孩子们举得更高!他们是受过祝福的
用亿万条生命的死亡
如此便是最尊重的死亡。
这首诗写于1943年至1945年期间,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阿赫玛托娃在这首诗中寄寓了对战争的理解。战争是什么?战争不是荣誉、勋章、英雄、胜利……战争只是杀人。这首诗固然有能够被主流接受的积极因素,然而深层来看,其中更多的是私密化的体验,其中有着动人心魂的东西。她绝非一些字母的堆叠,也不是感情的宣泄,这里面有生命体验的复杂成分。
二战前后的俄罗斯和中国一样,走过很长的一段弯路。在这条弯道上,人类一度丧失了理性,被狂热所主宰。在狂热之下,是知识分子的血在流淌。诗人不仅仅要动笔,更要做出自己的姿态。针对苏联时期斯大林主义所造成的伤害,阿赫玛托娃曾写了《安魂曲》。在政治高压和迫害下,最先遭受苦役、流放、死亡的肯定是诗人。阿赫玛托娃的丈夫古米廖夫曾被污蔑,最终被政府枪决,就连当时最受尊重的革命作家高尔基也未能保住他。古米廖夫的死使得阿赫玛托娃陷入了更加孤绝的境地,加之后来她的儿子多次被构陷入狱,她的诗歌就拥有了更加令人不安的现实因素。
在二十世纪人性最为疯狂的时候,那片大陆上人头滚滚坠地,在“革命”的名义之下,一批又一批知识分子被拉出来“陪斩”。在恐怖的气息之下,阿赫玛托娃那些充满象征主义味道的诗歌显得弥足珍贵。

尽管阿赫玛托娃的不少诗歌读起来很难懂,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去体味,然而却并非没有门径。一旦推开诗歌之门,就像站在电闪雷鸣的雨夜,声声巨雷入耳,一道又一道闪电入眼,难以平了心境。
与我早先读过的译诗相比,伊沙夫妇所译诗作脱离了语义的含混,大概更加纯粹些,至少在汉语美学上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也许,这对理解阿赫玛托娃的诗歌是一种帮助吧。
白银的月亮,为众生安魂 | 《阿赫马托娃诗文抄》
普希金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而与之对应的阿赫马托娃,被视作“俄罗斯诗歌的月亮”。作为“白银时代”的代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阿赫马托娃用自己独特的声音深情书写,写下无数关于爱情的篇章,也写下抒发整个民族心绪的《安魂曲》,滋润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阿赫马托娃去世五十年了,《世界文学》前主编、著名俄语翻译家高莽先生发心抄写了130余首自己翻译的阿赫马托娃的诗,一字一句反复咀嚼、打磨,力求保存原文神韵和精神,成书《阿赫马托娃诗文抄》。
这本书不但内容丰富,制作也极考究、精美,还有限量版纯银白银圆月纪念章附赠,可以说是送给中国阿赫马托娃迷与诗歌爱好者最好的礼物。在书评周刊小铺(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此书,可独家定制纪念章铭刻你的名字,写给自己或送给他人,使银章更具唯一性和纪念意义。
逝世50周年纪念版

《阿赫马托娃诗文抄》
在阿赫马托娃逝世50周年之际,大道行思文化传媒秉持“诚意出版”理念,特别为中国阿赫马托娃迷与诗歌爱好者制作一套极富收藏价值与升值潜力的礼物:高莽先生手抄影印《阿赫玛托娃诗文抄》。
该书作者高莽先生,1926年生,《世界文学》前主编,著名翻译家、作家、画家。长期从事苏俄文学研究、翻译、编辑及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曾获俄中友谊奖、普希金奖、奥斯特洛夫斯基奖,俄罗斯总统颁发的友谊勋章,乌克兰总统颁发的三级功勋勋章。著有《久违了,莫斯科!》《俄罗斯美术随笔》;著译有《锌皮娃娃兵》等。2013年凭借译作《安魂曲》,获得“俄罗斯-新世纪”俄罗斯当代文学作品最佳中文翻译奖。
“
为表达对这位女诗神的敬仰之情,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大家、作家、画家,年逾九秩的高莽先生亲笔抄写自己翻译并打磨了一生的阿赫马托娃诗歌一百三十余首,完整反映了诗人一生创作的整体风貌,并精心撰写长文《凤凰涅槃》作此书序言。
”
|《阿赫马托娃诗文抄》|
“
此书单页为手迹,双页为印刷体,方便读者对照阅读。每一部分诗歌开头插入一幅高莽先生创作的俄罗斯风景画,共收入高莽先生画作近30幅。
”“
此版高莽手抄影印《阿赫玛托娃诗文抄》,仅限量制作500套(均为先生亲笔签名并钤印毛边本)。
”
其中200套为礼盒银章版,以精美布面礼盒包装,内有布面函套图书一册、纯银(Ag999,40g)阿赫马托娃白银圆月纪念像章一枚。该银章由大道行思与专业钱币制作公司联合定制,拥有独立编号。银章上铭刻有高莽先生专门为此题写的“安娜·阿赫马托娃 俄罗斯诗空的月亮”字样。本品已经在亚马逊、京东商城等网站上线,欢迎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