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分享歌曲,孤独只剩这一出口
野哥\野玫瑰歌舞厅
小王打开朋友圈,十分钟前分享的一首歌只有一个赞,还是个点赞狂魔的ID …… 意兴阑珊。要知道,他随便一张自拍都可以收获数十个赞和评论。
曾几何时,在那个听CD和磁带的黄金年代,小王推荐给别人的CD要是不还回来,他会杀了对方。
【好奇心日报】曾经说过一句话————
“朋友圈歌曲,一种自说自话的心照不宣:你分享的歌我从来不听,你也知道你分享的歌没什么人听,我也知道你分享歌的目的不是要别人听。”
听着蛮戏谑的,但也不无道理。
所以,朋友圈到底是个听歌的地方吗?
虾米音乐曾经推出一个功能,叫: LOOP
那是什么?它给你提供了一个房间,一个广场,在那里你就是DJ,负责播放歌曲。任何人都可以进来房间去享受。

怎么样,对于喜欢分享音乐的人是不是听起来棒极了?
这样开放式的功能打破了朋友圈的小格局,你可以真实的看到房间里的人数,并设有交互功能,对方可以马上对你播放的歌曲品头论足。
小王曾和朋友们玩过好一阵LOOP,尤其对于一些“我正在写方案,我需要音乐,但我不知道听什么,电台对我的喜好有偏差,我宁愿相信朋友的品味”这样的朋友,房间里可是好不热闹呢。
然而突然一天,LOOP关掉了。
虾米音乐社区一片哀嚎,我那些牛逼闪闪的歌单,去给谁听嘛!

离开线上,每个人都参加或组织过轰趴,背景音乐成了相当重要的存在之一。
DJ应该就那几个人,有些人是不碰歌单的。小王自然是其中之一,一股子摩拳擦掌的较量就此展开。
“诶,这不是A在去年发行的C歌曲的B版本吗?”
“对啊,网易留言都999+了”
“我跟你说这首歌A绝对抄了D的旋律,不信我找给你听。”
“这不算是抄袭啊,这是哪门子抄袭,我听过的E抄F那才叫夸张咧,我找给你们对比。”
“诶,上次你从日本给我带回来的G的CD,听说线上有iTunes版本啊,我想听一下。”
“啊,对对对,来下一首给我播。”
几个人轮番对播放器进行轰炸,也一定有另外几个专注于威士忌加方冰还是圆冰好的人在发出疑问:你们在逼逼啥呢?
曲终人散,离开上述两种热闹的场景,回归到朋友圈,便像极了刚被扫过的大宅子门前,干干净净,冷冷清清。
一个现象:
出现在朋友圈的歌曲,冷门的较多,以及相当私人化。比如某个二次元的朋友分享出来的歌再配合的自言自语直逼b站注册测试题了。

几乎,也不是没有,但很少会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分享《小苹果》,《爱情买卖》,《青春修炼手册》,连《演员》这样的大hit歌也不多。
所以朋友圈成了彰显品位的“装逼圣地”?
毕竟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一首冷门歌曲的分享是最快速可以直达目的的。
不见得。
可能因为你在工作,正在休假的朋友发了海滩照你一定觉得拽什么啊?
朋友在第一时间订到了亮黑色iPhone 7 你又要气得跳脚。
闺蜜秀了男友而单身的你看到是不是暗暗的诅咒他们早点……那啥?
因为得不到,又看到别人拥有,这种隐隐的反击感自古就扎根在人类的心房,只不过有人控制得很好,有人修炼得很好。
正如看到一首xxxxx的《xxxxxxx》的歌从朋友的朋友圈里出现,是你没听过的,而朋友又没有配任何的文案,自然,你会觉得:吼,又来臭显摆。
可此时躺在床上的小王刚看完一场电影,里面这段配乐让他泪腺崩塌,久久不能平静的他旋即在朋友圈把这首歌分享出来,也什么都没说。
正应了上文那句话:一种自说自话的心照不宣。
叮,小王的手机出现了红色的提示,一个素未谋面的工作上有合作的朋友给他留言:这是电影《xxxx》里最末端那段配乐啊,当时看得我哭到妆都花了。
小王握紧手机,马上点了回复键。
在那一刻,他的孤独找到了一个小小小小的出口。
小番外:微信曾经封过网易和虾米的分享端口,只可以分享QQ音乐的歌曲到朋友圈的。那一阵子,大家集体为网易和虾米鸣冤叫屈,大骂马化腾,捍卫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像朋友圈歌曲这件事一直很热闹一般。
的确,挺热闹的,闹在各自的内心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