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专题】你还记得儿时记忆中的香港味道吗?让昊子的镜头告诉你
第【101期】有交流的请添加微信LH19892012或长按以下二维码:
我是一个很喜欢老味道的人。
旧时候的无花果,塑料罐装,灰白色,极不显眼,味道古早。
赤豆棒冰,略显灰暗的包装纸,单纯的赤豆冰的味道,没有什么奶油味,很清爽。
鸡蛋摊饼,有葱花有香菜有榨菜和甜酱、油条、火腿肠,有一点微黄的边。
我也很喜欢未来感。
大陆发展的太快了,一切都来得太新了。新的东西,总是不知不觉的带你走入一种未来感。比如拆了新建的笔挺高耸的大厦,比如四环五环欧式的日式的中式的住宅小区,形态各异的地标性建筑。 。
所以,我特别喜欢香港这个地方,她是一个多变的双子座女生。
记得有一家做龟苓膏的恭和堂,很多年了。店里有半个墙面的瓶瓶罐罐药材药散药丸,加上打字海报张贴着疗效,整个氛围让你觉得应该坐下来遵从古法。港人对古法的推崇让人非常有安心的感觉。
先来一碗龟苓膏,再喝一杯雪梨水,自觉累积在身体里面的毒素,就不治自愈了。
我很迷恋电影《古惑仔》,看过很多遍,几乎每次都去南丫岛吃海鲜。那次天下着淅沥沥的小雨,海边的一排酒家,很有电影场景的感觉,我挑了一家半户外的洪记海鲜酒楼就在户外坐下,感受着湿润的空气。洪记,让我时不时想到古惑仔里面的洪兴。香港的吃食价格比大陆的吃食要贵上一些,海鲜亦然。
在九龙湾,经过天文台道和金巴利道的交叉口,看到了一个随处可见的垃圾桶,我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志明与春娇在那抽烟似的。问这快乐为何来去如飞,像那天上白云乍离乍聚,是那深深关注犹似不经意,信可伸向永恒谁知有尽时。
我很喜欢彭胖的志明春娇电影,钟意这部主角是姐弟恋的电影了。
“你介唔介意我大过你阿??”
“但系我高过你喔。”
那次圣诞时节,街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真是很热闹。逛街于我的诱惑并不大,我更偏向于坐着。
爱情,是最永恒的没有地域没有人种没有年龄甚至没有性别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部电影《甜蜜蜜》,黎明和张曼玉演的。1986年的黎小军和李翘,1986年的内地和香港,1986年的事情和爱情。故事的开始。共同奋斗的友情,失败后相濡以沫的深情,彼此只是在他乡偶遇的人。哪怕再喜欢,李翘也记得初衷“你来香港的目的不是我,而我来香港的目的也不是你啊!”黎小军和他的初恋情人小婷结婚了,他说那是他的理想。说不清纠缠的缠绵的爱情,只是在香港的街头巷尾,响起过邓丽君歌声的地方,都有一个故事。
我喜欢有故事的地方,特别是在这个地方本身就是一个故事。香港是一个可以探寻城市密码的东方明珠,她有着东西方文化集锦碰撞的那种矛盾感,钢筋水泥间有无穷无尽的广告牌,转角街边有卖鸡蛋仔的老人,每一幕都是一场剧情。
香港平地不多、四周多山,是一座四周环海的滨海山城。由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香港的国际自由港重要地位无可取代,很早就是世界各国海上船舶贸易往来的国际航运中心。受地形地貌所限,除海岸周边的老城外,新兴的住宅和商品加工区、商业繁华区都向海边的山地台地延伸发展,偌大的城市从很太平山顶鸟瞰后呈现出了一个“锅底”状的造型。尽管如此,但由于十分重视环保,加之雨水充沛,所以,海边或高或低的山体除平展之处和山坳之地整齐划一地修建了不少楼宇外,所裸露出的山体和海岸边的山岩上一律生长着南方特有的绿色乔木、灌木和人工栽植的草坪景观。
香港寸土寸金,土地金贵,是一座座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由于香港人口密度大,地处海滨一隅,因此除个别富豪和国际金融、经贸机构和政府机关以及名目繁多的会展中心是低层建筑外,其他大部分都是拔地而起、矗立云天的摩天大厦,尤其在繁华地段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各色建筑,均为四五十层、五六十层、七八十层不等错落有致、高低相间、参差不齐的摩天大楼,有的楼顶似一柄利刃直指云天,有的如同剑锋凸显凌利造型,总而言之,设计独特,造型各异,不拘一格,十分别致,给人外观的视觉感受尽善尽美,所有建筑都严格遵循了政府规划,并非你建你的,我盖我的,这座楼朝南,那座楼朝北,而是体现了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楼下虽然相对而言少了一些阳光普照,但空地还是有的,并不是楼宇间空间过于狭小,四周交通仍然四通八达,每当夜幕降临之际,楼城香港可谓霓虹闪烁,灯火通明,五光十色,每个楼宇上都装有光怪陆离的照明设施,每当乘着游轮游弋于风平浪静、碧波浩渺的维多利亚港时,楼宇间闪烁不停的各色灯光将长长的海港照射得一片通明,碧波荡漾的海面上倒映着五光十色的各种灯光和楼宇靓影,几十公里的海面远远望去一片灯火辉煌,香港被誉为东方明珠实在不假。
香港道路狭窄、街衢互通,堵车较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车辆通行率很高。由于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显得十分金贵,因此,不论是公路宽度、街道小巷、盘山公路、立交高速的路面都不是很宽,而且显得有点狭窄,由于英国一百年的殖民统治,行车规则也是英国皇室的那一套,所有行车都一律靠左,这与我国大陆的行车规则恰恰相反。虽然香港的街道、巷道、路面、立交设计由于地形地貌多山和人口密度大的原因,一律显得过窄过小,但由于一百多年来形成的行车讲规矩、走路遵法规的缘由,所以,尽管大批量的车流形成了车水马龙的高密度流动现象,但却不像大陆一些城市那样堵车现象十分严重,并且香港驾车者大多数都很文明礼貌,非常遵守交通规则,随意擅撞红灯现象基本没有,每当遇见行人穿越斑马线时都会主动停车等候,等到全部通过后才鸣号起行,在行人通过时穿插而过的现象十分罕见,这一点,有待于我们大陆的司机学习效仿。
香港人崇信风水,尊崇舆学,风水舆学在这里根深蒂固、长盛不衰。风水舆学是《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从漫长的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门学问可谓绝学,为啥这样说呢?因为《易经》这一国粹之学学起来十分艰涩、深奥,它根本不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那样得心应手,对于疑难丛生的数理化我们学起来都不觉得深奥难懂,但这门学科尽管我也粗略翻阅过,也曾留心研究过一阵,但实在是太难、太繁、太深了。
在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历经“破四旧”和“十年文革”等多次政治运动,封建迷信被整得差不多了,很多人都成为了“无神论”者,当然,风水舆学虽然有点深奥难懂,但它也有着科学的光芒在闪烁,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绝不仅仅是迷信的东西。
一般在我们大陆城市,但凡靠近繁华地段商业圈的楼市价格都是最贵的,但在香港不一样,在香港,一些商业繁华区域的楼市价值倒是偏低,远离闹市的滨海或山顶僻静之地的楼市据说由于风水原因独占鳌头,因此价值不菲。
在香港乃至东南亚一些国家听说风水大师是个热门行业,名气越大,学识越广,越是吃香,一年下来能挣到很多钱。在香港一个十分繁华的十字路口,曾经塑有一个长达三米多长的真金黄龙,据说这里阴气太重,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频发而有不少人命丧车轮之下,自从遵照风水大师的指点由一个本地大富豪以善举的名义在此耗巨资邀请艺术大师塑了这条真金黄龙后,此地再也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无独有偶,在另一个十分繁华的十字路口,偌大的一片地段不仅栽植着密密麻麻的各色常青树木,而且还塑有小型的塔幢林立着,原本我以为这是为纪念古代哪位先贤大圣或民族英雄而为,后方知此乃当地几个富豪家的祖宗陵园,真是奇观!在我们大陆城市,这种奇怪现象不曾听闻。香港是个法治社会,富豪们很早以前就付重金从港督政府手里买下这块地皮,时间一晃将近百年了,由于有契约文书为凭,所以长期以来这片陵园遂被合法地完整保留下来。
香港有一段100余里的徒步线路,被称为“麦里浩径”,有非常多运动徒步爱好者慕名而来。其实香港虽然寸土寸金,但是坚持保持了这段自然处女地。麦里浩径穿行于西贡郊野的森林、湖泊与海滩之间,算是香港这颗东方明珠的戒托一般的存在。
开始徒步之后,便发现同行者不在少数,三三两两地都在这片自然里寻找着自我的存在。行走是一种力量,行走是一种禅定,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静默的行走来寻找自己内心的声音。刚开始徒步的时候,我还可以稍稍对风景做出一点赞叹,但是没多久,便在时而缓慢时而加快的脚步中慢慢安静了下来。是因为疲惫,也是因为心情的平静。
除非是专业的徒步爱好者或者是在山峰的旅游景点,不然的话,很少有游客会在购物天堂香港徒步,然而这是真正本地的生活,很有乐趣。
我看过一本书,叫做《香港味道》,是欧阳应霁编写的,写的是香港的美食。话说香港与泱泱大陆相比,只是弹丸之地,却有很多独特的味道。
欧阳应霁书中如是道:味道是一种神奇而又实在的东西,香港也是。也正因为不是什么东西,很难科学地,准确地说得清楚,介乎一种情感与理智之间,十分个人。
欧阳的味道固然是指吃的食物的口感等等,我却喜欢拿来做另一种感官的形容。作为一个殖民地的地区,回归到大陆,面临着两种体制的交融和碰撞,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对待两岸的态度想法,来内地挖金的香港人越来越多,去香港感受资本主义体制的大陆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矛盾集合的香港,这是一个新旧变迁的香港,这是一个开始年迈的香港,这是一个坚守青春的香港。
很多人来香港钟情迪士尼或者购物商场,我更钟意用当地的作息做当地人会做的事情看当地人喜欢看的风景。那点繁华,刹那芬芳,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