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口述实录 | 我在国民党中央委员家住了一星期,真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百岁外婆的口述实录系列)
40年代中期,因为被世仇追杀,我的丈夫无法在家乡立足,征得亲人同意之后,他和我匆匆告别去了镇江,投奔了二舅姥爷的大儿子国华。
王国华,1891年生,双沟磨盘王人,后来改名王懋功。他的父亲是我奶奶的二弟,也就是说,他是我奶奶的亲侄子。
王懋功在我们当地很有名气。他十几岁中了秀才,年纪轻轻独闯江湖,20来岁就干出了名堂,在“铁路西”做了个不小的官职,后来,还当了国民党陆军中将,以及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
“懋”字意为勤奋努力。王懋功人不负名,从小就勤奋读书。四书五经学得滚瓜烂熟。考秀才时,考官提哪点,他能背哪点,令考官十分满意,所以中了秀才。
二舅姥爷三儿三女,王懋功是大儿子。20岁时由父母做主,娶了一位离双沟街二十里路的少堰庄一个李姓大户人家的闺女。虽是大户,但这闺女命苦,很小就父母双亡,她从小在外婆家长大。
后来,王夫人为了纪念外婆,决定在朝集给她建个牌坊。王懋功当时已名声在外,当了中央委员。汪精卫知道此事,专为这牌坊题了“守贞烈女”的名。牌坊建在朝集镇北去双沟的路边,那里过往的行人都可看到。每次我走娘家,都途经它的旁边。
王懋功比我的父亲年长,所以我称呼他为表大爷,称他的媳妇表大娘。表大娘来到王家,生了一儿五女。说来好笑,头生儿子七个月就出生了。二舅奶奶见到儿子直叫唤:“这孩子七个月就生啦,怎么办?”王懋功不以为然地说:“七个月中状元!”
王懋功青年时期就加入了国民党。由于他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很快就从普通的小兵变成领导。他在广东省政府作过要职。广东人“黄”、“王”读音不分,许多人称他为“黄懋功”。
1937年,我从徐州立达女中毕业后想继续深造,又到南京报考高中,和我同去南京考学的还有张秀荣。到南京,我俩投亲靠友。秀荣的父亲是铁路处长,她自有去处,我呢,投奔了王懋功。
当时,王家好像是住在南京汉口路平仓巷1-2号。在王懋功家,我小住了一个星期左右,见识经历了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这里有许多双沟街没有的东西,比如,人坐着火车,火车又坐着轮船过长江;天水合一的长江景色;洗澡用的大浴缸、抽水马桶等等。
王懋功当时已是国民政府的要员,住的是洋楼。宽大的楼梯拾级而上,楼梯上铺着红地毯,双脚踩在上面松软无声。一尘不染的地毯走过去,生怕留下脚印,我不敢走路。当年的我,真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什么都新鲜稀奇。只是我当时已经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能够控制自己,不愿显得露怯罢了。
王懋功有五个女儿,她们的乳名可能不是秀才父亲起的,全都土里土气:大忍,月娥,老洼,小四,老五。我到她们家期间,都是她们姊妹几个轮换陪着我逛游。如今,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中央大学,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人体标本。
在表大爷家,我第一次看见昙花一现。一天夜里,忽听保姆叫:“昙花开喽!昙花开喽!”大家都跑到客厅,看昙花盛开的情景。昙花的花朵很素净,花开的时间极短,一会会就闭合了。
表大娘喜欢打麻将,她经常约何应钦等人的夫人到家里打牌。夫人们打牌时鸦雀无声,丫头、嬷嬷等全都轻手轻脚地进出。否则,她会一个不饶地骂,连女儿也不放过。
夫人们玩够了牌,就在家里吃喝。不用说,都是些高级的食物。每次夫人撤席后,我和众姐妹才一起去吃。那些所谓的“剩饭菜”,并不真的是残渣剩饭,有的菜只是象征性地动动筷子而已。这样的菜对我来说真是开了“洋荤”,我虽说也长在地主家,但那是土地主。到这里,我就是没见过世面的,满桌菜不敢伸长胳膊去“刀”(方言,夹菜),只刀脸前的几个菜。
在南京女中考完后,没等到发榜,因为“卢沟桥事变”爆发,我又回到了双沟。
乡人都传说,王懋功夫妻关系很好,妻子为他挡过灾祸。早年间,王懋功在政治上的仇家常去他家乡磨盘王,企图抓住他。
王懋功人在外头,但磨盘王是他的生身之地,父母弟兄、妻儿老小,全在那里。所以,过个一年半载,他总要回家看望一次。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大多是夜间匆匆来,又在黎明前匆匆离开。
有一次,王懋功又回来探视家人。当时,已经临近中秋节,他决定陪媳妇过一夜,第二天晚上再走。
当天晚上,王家门前,一片寂静中响起了敲门声,惊醒了酣睡中的夫妻俩。王懋功立即起身,他意识到这声音不善。深更半夜,四邻不会有人来,敲门人可能是抓他的仇人。一人难敌,只能逃走。王懋功穿好衣服,抄起手枪,让媳妇去开门,自己钻进了马厩。
马厩的料槽边拴着一匹马和两头骡子,料槽下有一块青石板,盖着一个只能容纳一个人的地窖。地窖上面是料槽,料槽跟前栓着牲口,屎尿满地都是,不会有人想到牲口的面前还藏着人。那是王家早为儿子挖好的藏身之地。
俗话说,“有事要胆大,无事要胆小”。对头来王家抓人不止一次,每次都是表大娘独自抵挡过去,可那是因为丈夫确确实实不在家,家人谁都敢说大话,任他们翻个底朝天也不怕。这一次可不比以往,丈夫就在家里,不让翻动就会露馅,就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
表大娘见丈夫已进入安全地点,她扭着小脚,镇定地开门。“呼啦啦”,从门外闯进五六个持枪的男人,小脚的表大娘险些被撞倒。
其中一个人黑着脸,端着枪问表大娘:“有人看见你男人回来了,快叫他跟我们走一趟!”经过他这么一诈,胆小没经验的,还真能让他唬住。但此时的表大娘沉着冷静,故作诧异地反问:“谁看见的?谁看见让谁找!我男人走了几年,从来没回来过,是死是活也没个信,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大家子也不问,不信你们找找。我敢拿头担保,找到他就带走,我的头你们也割了去!”
这帮人根本不听这一套,从前到后,这里捣捣那里戳戳,里里外外翻个遍,也有人到马厩里转了一圈,可能是马屎马尿的气味难闻,扇着鼻子走了出来。没搜到人,他们又空手而归。
小脚媳妇让王懋功躲过了一劫,媳妇不再只是媳妇,还成了他的救命恩人。所以,身居要职之后的王懋功,个人生活始终洁身自好,没有走过“下坡路”。在镇江时,他已是中央委员,担任着江苏省政府主席的职务,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但他不嫌弃瞎字不哼 的小脚女人,从南京到镇江,从中央委员到省政府主席,王懋功始终把一家人带在身边,共享天伦之乐。
环境变化,地位也变化了。做了省主席的王懋功没变,变了的是那小脚的表大娘。头上的纂变成了上翻的发卷,宽大的大襟衣裳换成凸显腰身的旗袍,小皮鞋代替了绣花鞋。
我们不久之后,从镇江回到了老家,便和王懋功失去了联系。但我们知道,小脚表大娘解放前夕跟王懋功去了台北,直到两口子在台湾去世。
---------
口述实录系列:
《风月情浓,子孙分了家业》https://www.douban.com/note/593555881/
《香荷包里装童年 榨油坊里转圈圈》 https://www.douban.com/note/594437947/
《过大年》 https://www.douban.com/note/603990603/
《私塾先生和教会牧师》 https://www.douban.com/note/595971929/
《相亲与备嫁》 https://www.douban.com/note/587983488/
《花轿到了门前》 https://www.douban.com/note/588041911/
《喜宴》 https://www.douban.com/note/588200183/
《土匪夜袭村庄》 https://www.douban.com/note/588355029/
《三叔三婶 叶落归根》 https://www.douban.com/note/591054486/
《1938年,日本兵住进了我家,头儿是田中角荣》 https://www.douban.com/note/615979138/
《财产被分,丫头翻身,没人伺候的四姑娘拒绝新社会》 https://www.douban.com/note/616170397/
《饿死的哑巴大弟》 https://www.douban.com/note/616352637/
《抗战时,传言炮弹药治疥疮,有人去拆炮弹》https://www.douban.com/note/621478518/
《新婚二嫂约我半夜采莲子,没想到……》https://www.douban.com/note/623476494/
《我们那会产妇多受罪?跪着生就算了,还要在新生儿裤裆里塞土》https://www.douban.com/note/623629830/
《日据时期丈夫被世仇追杀,国民党司令说,给钱消灾》https://www.douban.com/note/624574766/
《媳妇领回家,家里的财物就开始离奇失踪》https://www.douban.com/note/627781037/
40年代中期,因为被世仇追杀,我的丈夫无法在家乡立足,征得亲人同意之后,他和我匆匆告别去了镇江,投奔了二舅姥爷的大儿子国华。
王国华,1891年生,双沟磨盘王人,后来改名王懋功。他的父亲是我奶奶的二弟,也就是说,他是我奶奶的亲侄子。
王懋功在我们当地很有名气。他十几岁中了秀才,年纪轻轻独闯江湖,20来岁就干出了名堂,在“铁路西”做了个不小的官职,后来,还当了国民党陆军中将,以及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
“懋”字意为勤奋努力。王懋功人不负名,从小就勤奋读书。四书五经学得滚瓜烂熟。考秀才时,考官提哪点,他能背哪点,令考官十分满意,所以中了秀才。
二舅姥爷三儿三女,王懋功是大儿子。20岁时由父母做主,娶了一位离双沟街二十里路的少堰庄一个李姓大户人家的闺女。虽是大户,但这闺女命苦,很小就父母双亡,她从小在外婆家长大。
后来,王夫人为了纪念外婆,决定在朝集给她建个牌坊。王懋功当时已名声在外,当了中央委员。汪精卫知道此事,专为这牌坊题了“守贞烈女”的名。牌坊建在朝集镇北去双沟的路边,那里过往的行人都可看到。每次我走娘家,都途经它的旁边。
王懋功比我的父亲年长,所以我称呼他为表大爷,称他的媳妇表大娘。表大娘来到王家,生了一儿五女。说来好笑,头生儿子七个月就出生了。二舅奶奶见到儿子直叫唤:“这孩子七个月就生啦,怎么办?”王懋功不以为然地说:“七个月中状元!”
王懋功青年时期就加入了国民党。由于他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很快就从普通的小兵变成领导。他在广东省政府作过要职。广东人“黄”、“王”读音不分,许多人称他为“黄懋功”。
1937年,我从徐州立达女中毕业后想继续深造,又到南京报考高中,和我同去南京考学的还有张秀荣。到南京,我俩投亲靠友。秀荣的父亲是铁路处长,她自有去处,我呢,投奔了王懋功。
当时,王家好像是住在南京汉口路平仓巷1-2号。在王懋功家,我小住了一个星期左右,见识经历了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这里有许多双沟街没有的东西,比如,人坐着火车,火车又坐着轮船过长江;天水合一的长江景色;洗澡用的大浴缸、抽水马桶等等。
王懋功当时已是国民政府的要员,住的是洋楼。宽大的楼梯拾级而上,楼梯上铺着红地毯,双脚踩在上面松软无声。一尘不染的地毯走过去,生怕留下脚印,我不敢走路。当年的我,真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什么都新鲜稀奇。只是我当时已经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能够控制自己,不愿显得露怯罢了。
王懋功有五个女儿,她们的乳名可能不是秀才父亲起的,全都土里土气:大忍,月娥,老洼,小四,老五。我到她们家期间,都是她们姊妹几个轮换陪着我逛游。如今,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中央大学,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人体标本。
在表大爷家,我第一次看见昙花一现。一天夜里,忽听保姆叫:“昙花开喽!昙花开喽!”大家都跑到客厅,看昙花盛开的情景。昙花的花朵很素净,花开的时间极短,一会会就闭合了。
表大娘喜欢打麻将,她经常约何应钦等人的夫人到家里打牌。夫人们打牌时鸦雀无声,丫头、嬷嬷等全都轻手轻脚地进出。否则,她会一个不饶地骂,连女儿也不放过。
夫人们玩够了牌,就在家里吃喝。不用说,都是些高级的食物。每次夫人撤席后,我和众姐妹才一起去吃。那些所谓的“剩饭菜”,并不真的是残渣剩饭,有的菜只是象征性地动动筷子而已。这样的菜对我来说真是开了“洋荤”,我虽说也长在地主家,但那是土地主。到这里,我就是没见过世面的,满桌菜不敢伸长胳膊去“刀”(方言,夹菜),只刀脸前的几个菜。
在南京女中考完后,没等到发榜,因为“卢沟桥事变”爆发,我又回到了双沟。
乡人都传说,王懋功夫妻关系很好,妻子为他挡过灾祸。早年间,王懋功在政治上的仇家常去他家乡磨盘王,企图抓住他。
王懋功人在外头,但磨盘王是他的生身之地,父母弟兄、妻儿老小,全在那里。所以,过个一年半载,他总要回家看望一次。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大多是夜间匆匆来,又在黎明前匆匆离开。
有一次,王懋功又回来探视家人。当时,已经临近中秋节,他决定陪媳妇过一夜,第二天晚上再走。
当天晚上,王家门前,一片寂静中响起了敲门声,惊醒了酣睡中的夫妻俩。王懋功立即起身,他意识到这声音不善。深更半夜,四邻不会有人来,敲门人可能是抓他的仇人。一人难敌,只能逃走。王懋功穿好衣服,抄起手枪,让媳妇去开门,自己钻进了马厩。
马厩的料槽边拴着一匹马和两头骡子,料槽下有一块青石板,盖着一个只能容纳一个人的地窖。地窖上面是料槽,料槽跟前栓着牲口,屎尿满地都是,不会有人想到牲口的面前还藏着人。那是王家早为儿子挖好的藏身之地。
俗话说,“有事要胆大,无事要胆小”。对头来王家抓人不止一次,每次都是表大娘独自抵挡过去,可那是因为丈夫确确实实不在家,家人谁都敢说大话,任他们翻个底朝天也不怕。这一次可不比以往,丈夫就在家里,不让翻动就会露馅,就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
表大娘见丈夫已进入安全地点,她扭着小脚,镇定地开门。“呼啦啦”,从门外闯进五六个持枪的男人,小脚的表大娘险些被撞倒。
其中一个人黑着脸,端着枪问表大娘:“有人看见你男人回来了,快叫他跟我们走一趟!”经过他这么一诈,胆小没经验的,还真能让他唬住。但此时的表大娘沉着冷静,故作诧异地反问:“谁看见的?谁看见让谁找!我男人走了几年,从来没回来过,是死是活也没个信,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大家子也不问,不信你们找找。我敢拿头担保,找到他就带走,我的头你们也割了去!”
这帮人根本不听这一套,从前到后,这里捣捣那里戳戳,里里外外翻个遍,也有人到马厩里转了一圈,可能是马屎马尿的气味难闻,扇着鼻子走了出来。没搜到人,他们又空手而归。
小脚媳妇让王懋功躲过了一劫,媳妇不再只是媳妇,还成了他的救命恩人。所以,身居要职之后的王懋功,个人生活始终洁身自好,没有走过“下坡路”。在镇江时,他已是中央委员,担任着江苏省政府主席的职务,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但他不嫌弃瞎字不哼 的小脚女人,从南京到镇江,从中央委员到省政府主席,王懋功始终把一家人带在身边,共享天伦之乐。
环境变化,地位也变化了。做了省主席的王懋功没变,变了的是那小脚的表大娘。头上的纂变成了上翻的发卷,宽大的大襟衣裳换成凸显腰身的旗袍,小皮鞋代替了绣花鞋。
我们不久之后,从镇江回到了老家,便和王懋功失去了联系。但我们知道,小脚表大娘解放前夕跟王懋功去了台北,直到两口子在台湾去世。
---------
口述实录系列:
《风月情浓,子孙分了家业》https://www.douban.com/note/593555881/
《香荷包里装童年 榨油坊里转圈圈》 https://www.douban.com/note/594437947/
《过大年》 https://www.douban.com/note/603990603/
《私塾先生和教会牧师》 https://www.douban.com/note/595971929/
《相亲与备嫁》 https://www.douban.com/note/587983488/
《花轿到了门前》 https://www.douban.com/note/588041911/
《喜宴》 https://www.douban.com/note/588200183/
《土匪夜袭村庄》 https://www.douban.com/note/588355029/
《三叔三婶 叶落归根》 https://www.douban.com/note/591054486/
《1938年,日本兵住进了我家,头儿是田中角荣》 https://www.douban.com/note/615979138/
《财产被分,丫头翻身,没人伺候的四姑娘拒绝新社会》 https://www.douban.com/note/616170397/
《饿死的哑巴大弟》 https://www.douban.com/note/616352637/
《抗战时,传言炮弹药治疥疮,有人去拆炮弹》https://www.douban.com/note/621478518/
《新婚二嫂约我半夜采莲子,没想到……》https://www.douban.com/note/623476494/
《我们那会产妇多受罪?跪着生就算了,还要在新生儿裤裆里塞土》https://www.douban.com/note/623629830/
《日据时期丈夫被世仇追杀,国民党司令说,给钱消灾》https://www.douban.com/note/624574766/
《媳妇领回家,家里的财物就开始离奇失踪》https://www.douban.com/note/627781037/
id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拥有魔法的日子 (117人喜欢)
- 一间房子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47人喜欢)
- 跟随一个标签去找义乌人 (248人喜欢)
- AI帮我写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言情小说,它又嫌我违反规定 (100人喜欢)
- 怎么办,懂王和马斯克都爱上在白宫干保洁的我了 (6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