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才集第七期读书会--全球史的形成
分享主题:全球史的形成
时间:2017.7.8 14:00--17:00pm
地点:牛茶馆
分享人:李爱丽老师,中大历史系副教授
首先感谢何老师,邀请了中大历史系副教授李老师来给我们同学主讲全球史的形成,非常难得的一次分享,这一课打破了很多我们以往书本上所学到的历史常识,提醒了我们更加要多元的去思考我们所认知的世界。
这次主要围绕了几个话题:一是远古人类走出非洲以后如何流布到每一块大陆?二是欧亚大陆两端的文化交流如何从内亚绿色海洋转移到跨赤道蓝色海洋?什么是1800年东西方大分流?三是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四是下一个世界领导者是谁?
研究世界史的意义--中国的历史是与世界史是紧密关联的,没有了解世界史是没有办法正确认识中国历史的,这也是了解世界史的必要性的原因。教科书上所知晓的历史知识其实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而是编教科书的人希望大家能了解和知道的知识。我们需要抛开原来的一些认知,从另一个侧面去看真实的历史。
一、 人类是如何走出非洲?人类从而来的?
关于人类历史的研究,目前有几种历史方式,一是通过人类文字;二是考古发现(例如遗物、遗迹等,通过碳14考古测年法);三是语言分析(全世界大约有7500多种语言,主要的分支有尼日尔刚果语、南岛语系、新几内亚语、汉藏
语、印欧语、澳大利亚语、亚非语);四是体质人类学(骨骼、肤色、头发、眼睛颜色,例如蒙古褶、马来眼等特质);而当今社会主要是通过基因检测、分子生物技术等手段来分析了解,透过70万样本的分析,发现99%的人类来自于非洲地区的统一祖先,他也被称为是“现代智人亚当”,而另外1%的属于尼安特人的后代(200万年第一次走出非洲的时候保留下来的基因)。
现代智人,也就是人类的祖先,是大约在6-7万年前走出非洲(第二次走出非洲,第一次走出非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人,而是直立人),随着气候变迁和食物的变化,现代智人从红海南端走出非洲,经过阿拉伯半岛的西侧,因海平面降低,陆地露出来,在阿拉伯半岛开始居住和繁衍,智人开始从世界各地迁移,主要有四个方向:一部分往南迁移,沿着阿拉伯往东走,达到东亚,印度以及东南亚岛屿,中国,澳洲等地区。另一个部分往北迁移,经过中亚,到达西伯利亚半岛,中国新疆、斯坦国等以及中国北方,再绕过白令海峡抵达了美洲;另一部分往西迁移,经过西亚,往土耳其和欧洲等地;最后一部分则留在非洲,由此可以可见人类是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跟我们教科书上所了解的元谋人、蓝田人等都没有任何关系。经过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上海复旦大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基因中,81%是东亚人、8%是中亚人,7%是东南亚人(例如广东集中了这部分人种)、2%是芬兰西伯利亚人。
二、欧亚大陆两端的文化交流如何从内亚绿色海洋转移到跨赤道蓝色海洋?什么是1800年东西方大分流?
人类最早是采摘的生活,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农耕生活?大约是在1万-8000年前,在新月地带(也就是现在的两河流域附近)人类开始种植小麦,大约在7000年前,人类开始驯化水稻。在东亚、东南亚等好几地方同时培育出稻谷,水稻种植被认为是散点驯化。以稻谷和小米为主的东亚人和以麦类为主的西欧人,形成了两个人群的很大差别。小麦是粉食,而稻米是粒食,主食的差别是导致人类的差别。动物的驯化也是如此。在欧亚大陆上,除了农耕的人类外,还有一部分是游牧而居的,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不好的,认为他们是蛮族,为什么认为他们是不好呢?是因为现在所有的文字的历史书都是农耕的人写的,他们看不起游牧民族,所以称对方为蛮族,但是游牧民族真的是很野蛮吗?也不是,那是因为游牧民族骑着马来抢了他们的粮食,他们又打不过游牧民族,只好把愤恨写到书上,从这个意义上看书写历史的农耕民族是失败者,这是很颠覆我们认知的一点。
因为这些马上的民族没有留下更多的文字,文字记录的历史都是这些农耕的人写的,所以他们会把蛮族写的很坏,其实不是这样的。例如,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是古希腊和中国,在古希腊最有名历史学家的是希罗多德,而中国是司马迁,他们两个写的历史深深的影响了欧洲人和中国人的历史观,希罗多德的历史写的是希腊人和波斯人的战争,简称“希波战争”,这个历史主要描述了欧洲人和亚洲人的不同,两个种族天生就是要打仗的,欧洲人是正义的,亚洲人是恶魔。而中国人历史观其实就是“王朝的更迭”,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的德性。司马迁的另一个观点是汉朝为中心是最文明的,四周各处的人都是野蛮人,例如南蛮、北狄、西戎等。这两种历史观深深的影响了欧洲人和亚洲人,直至今天也是如此。
而没有文字记录的游牧民族是否就是野蛮之人呢?其实不是这样,但是被农耕民族的人认定是野蛮之人。在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之前,大部分的交易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丝绸之路“是指汉朝的时候丝绸通过这个道路传到了西亚和欧洲,“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里希霍夫男爵提出来的,在此之前,丝绸之路的存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承载了东方的汉朝和欧洲的罗马的物质的交流。丝绸是是如何从汉朝到罗马的呢?很显然是由中间的游牧民族来完成传递的。丝绸之路承载了物质、语言、思想和信仰(例如佛教)的交流,游牧民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这条重要的交流通道上,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儒家思想为什么没有传到西方呢?其实是不是说明我们儒家文化其实并不是那么强大呢?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东方的文化不行,不够先进呢?
在公元前2000年,游牧民族建立政权主要有三个,一个是斯基泰人,第二是匈奴人,中国史书上记载了很多关于匈奴人,第三个是贵霜帝国(大约跟匈奴时期差不多),这个帝国是连接欧亚的中亚一带的游牧政权,贵霜帝国的存在把南边的印度、东边的中国以及西边的拜占庭、波斯、希腊都联系在一起。公元3-5世纪,因为气候的变化,游牧民族大规模向农耕民族扩展,从东亚到西亚的南迁,在欧洲体现在西罗马的灭亡和日耳曼人的入侵,而在中国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佛教大规模传入的时期,佛教从西北传入中国,印度文明开始形成了对中国文明长达1000多年的影响。从现在看来,其实隋唐是北朝(游牧民族)的继承者,我们熟知的敦煌壁画主要都是佛教的故事,唐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文明,唐朝的胡化是很厉害的:寺庙、唐三彩、绘画等体现了很多胡人的形象。这个时期是对外交流最多的时期,跟中亚的联系是最紧密的,中亚的力量源源不断的向远东地区扩张。在这个时期,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开始迅速传播,伊斯兰教由东亚扩张,一路往西,到达土耳其,统一了中亚一代,纳入到阿拉伯统治之下。
10世纪的时期,中国进入了宋朝时期,北方都有很多游牧民族的政权与宋朝对抗,例如辽国、西夏、契丹、金。之后蒙古统一了中国,游牧民族的统治达到了顶峰。蒙古人统治时期东西方的交流更加紧密,对世界的影响深远,除了有利于东方交流,还有对世界人口造成很深的影响。蒙古人在对外扩展和统治中,因屠城、黑死病、鼠疫等疾病的传播导致了欧洲等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的变得精贵,促使牲畜、水利包括后来使用动力。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发生在欧洲,跟这个有很大的关联。黑死病对欧洲的第二影响是现世享乐人生,这就是人文主义所推崇的,所以文艺复兴会发生?会在意大利?因为意大利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蒙古人对中亚、西亚两头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金藏汉的遗产被俄罗斯继承,也就是游牧和农耕相结合的一个模式,例如后来的清朝和奥斯曼土耳其等都是这个模式的继承者。奥斯曼帝国利用伊斯兰教拼命扩展,把持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垄断权。在这个时期,欧洲人希望绕开中亚去获得东方的丝绸、瓷器、棉花、香料等产品,于是,欧洲人开始探索另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开始沿着非洲海岸,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穿过马六甲达到东南亚一带,贸易变得相对容易。随着哥伦布、麦哲伦等几个探险家陆续完成了环球的航行,新航路的开辟由原来的内陆的丝绸之路的联系变成了海上的联系,1500年开始世界进入了西欧时代。葡萄牙在16世纪初在印度、东南亚有据点后,海上紧密的贸易联系才建立起来,也吸引了大量中国人到东南亚。虽然华人遍布了东南亚,但除了朝鲜、日本、越南北部信奉儒家文化外,其他区域都是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区域。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三、工业革命为什发生在英国?
不同于教科书上说叙述的那样,老师认为,蒙古人统治时代因为导致了欧洲人口的锐减,劳动力紧张是导致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英国人的劳动力贵,生活比较富裕。英国原本是使用羊毛织物的国家,但东印度公司带回了很多棉织品到英国后,英国人对棉布的需求急剧增加,但进口成本过高,英国人迫切需要把棉纺技术进行改造,自己生产棉布。在这个情形下也就推动了纺织技术的改造,因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而加速了纺织技术的发展,英国由一个棉布需求大国变成了棉布出口大国,加之其他技术的陆续发展,英国从此走上了世界的最前沿,成为日不落帝国。这个因为人口减少而推动工业革命发展是李老师觉得比较能接受的观点,非常新颖。
四、是下一个世界领导者是谁?
老师认为一战二战是将世界的领导权由英国转移到了美国,中国伟大复兴是否可以赶超世界强国?世界的冲突变成了文明的冲突,例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不同交易的冲突,世界下一个领导者是谁?不得而知,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为创造属于我们读书会的历史,从这一期开始,尽量留存文字、图片和录音的照片,以供同学们翻阅,也是我们成立读书会的初心!
时间:2017.7.8 14:00--17:00pm
地点:牛茶馆
分享人:李爱丽老师,中大历史系副教授
首先感谢何老师,邀请了中大历史系副教授李老师来给我们同学主讲全球史的形成,非常难得的一次分享,这一课打破了很多我们以往书本上所学到的历史常识,提醒了我们更加要多元的去思考我们所认知的世界。
这次主要围绕了几个话题:一是远古人类走出非洲以后如何流布到每一块大陆?二是欧亚大陆两端的文化交流如何从内亚绿色海洋转移到跨赤道蓝色海洋?什么是1800年东西方大分流?三是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四是下一个世界领导者是谁?
研究世界史的意义--中国的历史是与世界史是紧密关联的,没有了解世界史是没有办法正确认识中国历史的,这也是了解世界史的必要性的原因。教科书上所知晓的历史知识其实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而是编教科书的人希望大家能了解和知道的知识。我们需要抛开原来的一些认知,从另一个侧面去看真实的历史。
一、 人类是如何走出非洲?人类从而来的?
关于人类历史的研究,目前有几种历史方式,一是通过人类文字;二是考古发现(例如遗物、遗迹等,通过碳14考古测年法);三是语言分析(全世界大约有7500多种语言,主要的分支有尼日尔刚果语、南岛语系、新几内亚语、汉藏
语、印欧语、澳大利亚语、亚非语);四是体质人类学(骨骼、肤色、头发、眼睛颜色,例如蒙古褶、马来眼等特质);而当今社会主要是通过基因检测、分子生物技术等手段来分析了解,透过70万样本的分析,发现99%的人类来自于非洲地区的统一祖先,他也被称为是“现代智人亚当”,而另外1%的属于尼安特人的后代(200万年第一次走出非洲的时候保留下来的基因)。
现代智人,也就是人类的祖先,是大约在6-7万年前走出非洲(第二次走出非洲,第一次走出非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人,而是直立人),随着气候变迁和食物的变化,现代智人从红海南端走出非洲,经过阿拉伯半岛的西侧,因海平面降低,陆地露出来,在阿拉伯半岛开始居住和繁衍,智人开始从世界各地迁移,主要有四个方向:一部分往南迁移,沿着阿拉伯往东走,达到东亚,印度以及东南亚岛屿,中国,澳洲等地区。另一个部分往北迁移,经过中亚,到达西伯利亚半岛,中国新疆、斯坦国等以及中国北方,再绕过白令海峡抵达了美洲;另一部分往西迁移,经过西亚,往土耳其和欧洲等地;最后一部分则留在非洲,由此可以可见人类是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跟我们教科书上所了解的元谋人、蓝田人等都没有任何关系。经过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上海复旦大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基因中,81%是东亚人、8%是中亚人,7%是东南亚人(例如广东集中了这部分人种)、2%是芬兰西伯利亚人。
二、欧亚大陆两端的文化交流如何从内亚绿色海洋转移到跨赤道蓝色海洋?什么是1800年东西方大分流?
人类最早是采摘的生活,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农耕生活?大约是在1万-8000年前,在新月地带(也就是现在的两河流域附近)人类开始种植小麦,大约在7000年前,人类开始驯化水稻。在东亚、东南亚等好几地方同时培育出稻谷,水稻种植被认为是散点驯化。以稻谷和小米为主的东亚人和以麦类为主的西欧人,形成了两个人群的很大差别。小麦是粉食,而稻米是粒食,主食的差别是导致人类的差别。动物的驯化也是如此。在欧亚大陆上,除了农耕的人类外,还有一部分是游牧而居的,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不好的,认为他们是蛮族,为什么认为他们是不好呢?是因为现在所有的文字的历史书都是农耕的人写的,他们看不起游牧民族,所以称对方为蛮族,但是游牧民族真的是很野蛮吗?也不是,那是因为游牧民族骑着马来抢了他们的粮食,他们又打不过游牧民族,只好把愤恨写到书上,从这个意义上看书写历史的农耕民族是失败者,这是很颠覆我们认知的一点。
因为这些马上的民族没有留下更多的文字,文字记录的历史都是这些农耕的人写的,所以他们会把蛮族写的很坏,其实不是这样的。例如,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是古希腊和中国,在古希腊最有名历史学家的是希罗多德,而中国是司马迁,他们两个写的历史深深的影响了欧洲人和中国人的历史观,希罗多德的历史写的是希腊人和波斯人的战争,简称“希波战争”,这个历史主要描述了欧洲人和亚洲人的不同,两个种族天生就是要打仗的,欧洲人是正义的,亚洲人是恶魔。而中国人历史观其实就是“王朝的更迭”,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的德性。司马迁的另一个观点是汉朝为中心是最文明的,四周各处的人都是野蛮人,例如南蛮、北狄、西戎等。这两种历史观深深的影响了欧洲人和亚洲人,直至今天也是如此。
而没有文字记录的游牧民族是否就是野蛮之人呢?其实不是这样,但是被农耕民族的人认定是野蛮之人。在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之前,大部分的交易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丝绸之路“是指汉朝的时候丝绸通过这个道路传到了西亚和欧洲,“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里希霍夫男爵提出来的,在此之前,丝绸之路的存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承载了东方的汉朝和欧洲的罗马的物质的交流。丝绸是是如何从汉朝到罗马的呢?很显然是由中间的游牧民族来完成传递的。丝绸之路承载了物质、语言、思想和信仰(例如佛教)的交流,游牧民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这条重要的交流通道上,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儒家思想为什么没有传到西方呢?其实是不是说明我们儒家文化其实并不是那么强大呢?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东方的文化不行,不够先进呢?
在公元前2000年,游牧民族建立政权主要有三个,一个是斯基泰人,第二是匈奴人,中国史书上记载了很多关于匈奴人,第三个是贵霜帝国(大约跟匈奴时期差不多),这个帝国是连接欧亚的中亚一带的游牧政权,贵霜帝国的存在把南边的印度、东边的中国以及西边的拜占庭、波斯、希腊都联系在一起。公元3-5世纪,因为气候的变化,游牧民族大规模向农耕民族扩展,从东亚到西亚的南迁,在欧洲体现在西罗马的灭亡和日耳曼人的入侵,而在中国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佛教大规模传入的时期,佛教从西北传入中国,印度文明开始形成了对中国文明长达1000多年的影响。从现在看来,其实隋唐是北朝(游牧民族)的继承者,我们熟知的敦煌壁画主要都是佛教的故事,唐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文明,唐朝的胡化是很厉害的:寺庙、唐三彩、绘画等体现了很多胡人的形象。这个时期是对外交流最多的时期,跟中亚的联系是最紧密的,中亚的力量源源不断的向远东地区扩张。在这个时期,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开始迅速传播,伊斯兰教由东亚扩张,一路往西,到达土耳其,统一了中亚一代,纳入到阿拉伯统治之下。
10世纪的时期,中国进入了宋朝时期,北方都有很多游牧民族的政权与宋朝对抗,例如辽国、西夏、契丹、金。之后蒙古统一了中国,游牧民族的统治达到了顶峰。蒙古人统治时期东西方的交流更加紧密,对世界的影响深远,除了有利于东方交流,还有对世界人口造成很深的影响。蒙古人在对外扩展和统治中,因屠城、黑死病、鼠疫等疾病的传播导致了欧洲等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的变得精贵,促使牲畜、水利包括后来使用动力。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发生在欧洲,跟这个有很大的关联。黑死病对欧洲的第二影响是现世享乐人生,这就是人文主义所推崇的,所以文艺复兴会发生?会在意大利?因为意大利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蒙古人对中亚、西亚两头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金藏汉的遗产被俄罗斯继承,也就是游牧和农耕相结合的一个模式,例如后来的清朝和奥斯曼土耳其等都是这个模式的继承者。奥斯曼帝国利用伊斯兰教拼命扩展,把持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垄断权。在这个时期,欧洲人希望绕开中亚去获得东方的丝绸、瓷器、棉花、香料等产品,于是,欧洲人开始探索另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开始沿着非洲海岸,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穿过马六甲达到东南亚一带,贸易变得相对容易。随着哥伦布、麦哲伦等几个探险家陆续完成了环球的航行,新航路的开辟由原来的内陆的丝绸之路的联系变成了海上的联系,1500年开始世界进入了西欧时代。葡萄牙在16世纪初在印度、东南亚有据点后,海上紧密的贸易联系才建立起来,也吸引了大量中国人到东南亚。虽然华人遍布了东南亚,但除了朝鲜、日本、越南北部信奉儒家文化外,其他区域都是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区域。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三、工业革命为什发生在英国?
不同于教科书上说叙述的那样,老师认为,蒙古人统治时代因为导致了欧洲人口的锐减,劳动力紧张是导致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英国人的劳动力贵,生活比较富裕。英国原本是使用羊毛织物的国家,但东印度公司带回了很多棉织品到英国后,英国人对棉布的需求急剧增加,但进口成本过高,英国人迫切需要把棉纺技术进行改造,自己生产棉布。在这个情形下也就推动了纺织技术的改造,因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而加速了纺织技术的发展,英国由一个棉布需求大国变成了棉布出口大国,加之其他技术的陆续发展,英国从此走上了世界的最前沿,成为日不落帝国。这个因为人口减少而推动工业革命发展是李老师觉得比较能接受的观点,非常新颖。
四、是下一个世界领导者是谁?
老师认为一战二战是将世界的领导权由英国转移到了美国,中国伟大复兴是否可以赶超世界强国?世界的冲突变成了文明的冲突,例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不同交易的冲突,世界下一个领导者是谁?不得而知,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为创造属于我们读书会的历史,从这一期开始,尽量留存文字、图片和录音的照片,以供同学们翻阅,也是我们成立读书会的初心!
![]() |
-
云门读书会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7-08 23: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