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翔宁对王澍的解读有感
#设计的开始#
木兰 2017.7.10 2:00
图片里李翔宁对城市与建筑个体间的复合关系的解读,让我想到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和罗马和平祭坛博物馆。
建筑服从于城市网格的脉络,是否依然保有作为个体应有的尊严?
——王澍的作品是个体与整体之间通过尖锐冲突达到的不稳定的平衡。或者用刘家琨的话说,是一种“有争议的动人”,而不是“近于完美圆熟的庸俗”。
然而我并不是说,服从城市整体脉络便是庸俗。只是当分析柯布等人对巴黎旧城秩序的不服从时,不难发现这些激进的冲撞其实为巴黎这座诠释“cultural mosaic”的城市注入了无穷生机。
同样地,蓬皮杜艺术中心,一个与塞纳右岸高贵冷艳的古建风格毫不相称的裸露怪物,它棱角分明的新姿态与周围环境进行着激烈的对抗。然而谁又能说,它不会形成一种向外辐射的崭新形态呢?
——事实证明,活泼恣意的蓬皮杜虽最初不被接受,却在后来日渐成为巴黎新地标。它与周围建筑脉络的冲突如同宁波博物馆——繁华“曼哈顿” 中一座突兀的新乡土建筑,但二者建成后每天参观人数却不约而同地超出预期成倍增长。
庞德说,灵感和创新是“一个陈腐形式到下一个陈腐形式之间呼出的一口气”。而这些先于潮流的革新思考则蕴含着毫不妥协并超越法则的激烈。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