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一天——从一辆顺风车开始
hi 一天~
顺风车主渐渐成为我了解其他人的一个窗口,满足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心。
回想如何和每个顺风车主打开话题,少数几次从我敏锐的洞察聊起,比如发觉有儿童座椅或者广播节目或者他刚刚通话的内容和口音,基本上还是先从职业开始的,通常是说这个点才上班啊,聊到我是互联网从业者,我的职业也算是比较新鲜带劲,大家也都有兴趣,哈哈,这个是老天爷赏话题。之后自然过渡到对方,聊他的事业和工作,聊孩子的教育,聊家庭生活,聊管理,聊对象,聊能让自己快活的东西,还在人家车里唱过歌。哈哈,很可爱。我曾经收到的评价似乎帮助我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乘客,毕竟我有聊有趣嘛,反正鲜有打不到的情况,虽然我是去拥堵路段三里屯。
遇到过创业公司老总,遇到过优越感十足的女中层,遇到过18年军龄的军人,遇到过音乐制作人。总有美丽的发现,总有不一样的灵魂。
今天坐的是一个台湾大哥的车子,他是一个幕后音乐制作人,也有自己在网易云音乐的音乐节目“一道去台湾”,有北京人妻子和两岁的孩子。我们聊音乐,聊文化差异,聊兴趣。
聊到信仰,我们观点一致,似乎大陆人会更容易评判对方一些,会不由自主地去干涉别人,大陆现在有集体性焦虑,而他说台湾的幼儿教育会更加注重文化培养一些,他总是说服妻子也不是别人有的东西我们也一定要拥有啊。
说到他是基督徒,说到信仰,我觉得其实原则和信仰是同义词,都是一个更高的标准,理性了就叫原则,感性了就叫信仰,一个是准绳,一个是敬畏,都可以对抗焦虑。给原则加上一点神秘色彩,从个体推广到大众,从碎片化的偶有一言一句到系统化、体系化,就是信仰了。
为什么要讲到这俩词?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就会有很多人来告诉你需要什么,结果你就更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奔波一路,仍然没有自在人心。很容易太在乎别人,而别人是个笼统词,别人那么多,别人的观点那么多,左右摇摆,就焦虑了。没有自己的标准又怎么能活好自己的一生,所以要读书,都好书,读透书,找到一些接近永恒的原则或者理论以自持自洽。
发觉毕业后我越来越喜欢自己看书,自己思考,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之前不可能做的事情,现在乐于做了,愿意读《浮生六记》,愿意体验那里面的闺房之乐和闲情偶趣。生活艰辛,为生活加点料。
每天上午都从一个顺风车开始,从接触另一个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开始美好的一天~
短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