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具体选择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在生活中,做出优质的选择是极其困难的。
之所以如此,不光是因为我们有没有办法正确的思考,还在于我们有没有办法正确的践行。
1
每天要面临具体的选择,比如,是付费请老师教,还是自学?是选择离公司近贵一点的地方,还是选择离公司远但便宜一点的地方?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选择投资什么公司,选择每天做什么事情?
我们每天是用来学习成长还是用来锻炼身体?
再到更具体的地方,如果选择成长,那些从哪里成长开始?用什么方式开始?为什么是这样选择呢?
如果是锻炼身体,我们要选择什么运动?如何保证自己不受伤又能让锻炼帮助到我们?
看似简单的二选一,一旦开始细化,我们就面临各种难以选择,甚至不知道怎么做的情况。
毕竟,每个人的境况不一样,要想有统一的选择标准,也确实很难。所以即便是大牛的选择标准,最后得出来的答案,也可能不在我们的参考范围内。
所以,我们在做具体选择的时候,最好把它变成一道选择题,二选一或者三选一,最多也不要超过四选一。
比如,选择锻炼方式,我们是选择一个人就可以做的,还是选择要多人才能做的?如果选择一个人就能做的,是选择跑步还是游泳,如果选择多人才能做的,是选择网球还是选择篮球?
把选择范围缩小,我们才能得出明确的选项,才有的选。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选,是因为我们什么选项都没有,只知道我们有很多种选择,很多种可能性,放大起来,可能一天我们能做的事情就几百种。缩小选择范围在这种时候就显得非常有意义,我们避免了无穷无尽的选择,进而变成了选择疲劳,到最后即便选对了,也没有精力去做了。
2
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有夹杂了很多因素。
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准备买个电脑,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是买个全新的,还是买个2手的,但配置更高,累积使用时间不到1年的?
这里面显性的选择因素是配置,全新的配置稍微低一些,未来可能存在不够用的情况。
而隐性的因素是维修,二手的虽然只累积使用了1个月,但自己毕竟不怎么懂电脑,如果真的出问题,反复返修都够自己受的了。虽然新电脑也可能出现这种可能,但很明显,这个可能性更低一点。
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如何选择呢?
选择标准是,购买使用一年以上的商品的时候,在经济范围允许的情况下,买最贵的。
这个既可以解决配置的问题,也可以大大降低返修的风险。
毕竟,在我们看来,注意力和时间比金钱都更宝贵,不是吗?
很多时候,这不仅仅是如何花钱的问题,还是对你来讲,什么更加重要的问题。
这一点上,我们要警惕那些看不见的对比因素,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做了错误的决定,造成事后后悔。
3
具体的选择过后,我们还要定时的去检视,毕竟当初设定的选择标准,有可能是不正确的。
这个时候,我们敢不敢勇于自己“打脸”,去修正我们的选择标准呢?
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做到主动找打脸,甚至是羞辱的人,注定会不断的成长。
而成长的意义在于,我们变得更好了,从而生活变得更好。即便和大家活在相同的物理世界,我们却过得不一样的生活。
参考文章
李笑来-《别想讨好所有人,你只会得罪更多的人》
© 本文版权归 Emerson Li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