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一直以来探索世界的触角
小时候吧,就还蛮喜欢看杂志,最初从家里接手报刊亭,看故事大王、故事会、少男少女、女友(真是古老的记忆),泛泛地都会接触到,后来初中以来课业也不繁重,喜欢在阅览室看课堂内外、女友、看天下、世界博览,可以说是在小城无聊的生活里最能触达世界的触角了,且能让我在紧绷的高三睡前泳有一个充满憧憬的高睡眠质量,而后去了大学,喜欢待的地方是图书馆,民大7层、国图、传媒南图、大阅城,喜欢翻各种时尚杂志,大刊都有泛泛看(毕竟不是核心TA?),喜欢一页一页看的有idn、设计与艺术、动脑等海外视觉系专业类杂志,就是觉得好看,偶尔会看一些oversea vision、城市画报、周末画报读读文化界发生的事情,偶尔买一些画报、1626、milk等回来,单单为了实现一直以来的那个梦境,就是巨大的工作台,参考资料都是好看的图文,想想这样的工作状态不要太美好。
当然梦境毕竟是梦境,后来没有做到。只是可以说一直以来都受到杂志的感召了,觉得这样一些能给都市生活带来启示、有给予读者文化质感享受的事物十分美好,我本人也常常感动于这些杂志美好阅读时光。
后来也渐渐觉得一些杂志就越来越不好看了,至少体感上会觉得没有多少好看的东西,互联网通路多了嘛,主编卷首语没有人看,成了老文青叨逼叨的自说自话,封面专题又冗长又拖沓,拜托你可不可以直说重点,而漫天盖地的书影音资讯,不用再从杂志获取了,大家看的都是人生必看的十大经典影片,因小编由网上应付工作胡乱划拉,看着也心不诚无兴趣,大家都从互联网找到替代品啦,哪有那么多的美好时光可以浪费。

后来风生水起的是微信公众号,友号有总结泛泛有分成三大类,讲新闻的,缓解资讯焦虑,讲干货的,缓解生存焦虑,讲情绪的,缓解焦虑焦虑,还真是不乏道理。一开始我以为的认知,公众号可以做一个专栏撰稿,包括我自己也艰难地写过,后来发现好多有个性的生活方式公众号,其实也还是杂志栏目的变体,比如有讲穿衣潮流护肤介绍的,有讲读者来信的,有讲城市旅行的,云云,靠着广告收入营生,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环顾世界,杂志界发生的事情也不都同国内这般惨淡,vice、monocle等文化生活类杂志依旧生龙活虎,各大品牌开始着手自己的品牌内容建设,airbnb要发行自己的杂志了(尽管已经说了好几次)、在看的这本杂志俱乐部招生中也表明诚品书店一直在做 on the desk,我刚刚下单的beams at home(一本厚厚的讲生活方式的广告),跟服装品牌出型录(lookbook)似的,大约也是品牌的一个方向。

目前来看公众号真的是经营惨淡,不少运营人员都表示打开率开始了断崖式的下滑,毕竟狂热的新鲜感过去了,大家开始流于平缓,开始不消费情绪狂飙的眼泪,开始不屑于为了广告商编撰的故事,那我个人作为一个资深读者(毫不谦虚地说)开始变得说找不到优质的东西来看,为什么看到像孙赛赛、造洋饭书、太格有物、O'henry、KY这些撰稿人传统媒体出身、自身商业化程度不高的公众号仍有热情,我需要的依旧是能给都市生活带来启示、能带来文化质感享受的美好阅读体验呀。
这两个星期的休闲时间看完了杂志俱乐部招生中这本不能再散的散文集(严重到把on the desk所有期刊前语、招人启示都拿出来凑字数),当然也会有一些较为启发性的观点和技巧,照例以记之。
1、用时尚的手法用广告的手法讲新闻的政治的故事。大约是突出重围的一个方法之一吧,当大家都乱糟糟的写实的画面去报道新闻,用多一些的想法和角度去构图去打光去呈现,更狠一点呢,像电影制作一样一帧帧规划出来。
2、稍稍了解了一下杂志落在页面上,要有编辑+美术+摄影铁三角组合。当然不是固定的,但是这样的经验组合感觉就十分专业,编辑要想好呈现什么主题内容,美术可能要考虑画面和文字排布装订版面,摄影要角度要构图要打光,甚至美术一开始还要把分镜头给画出来,可以说是细思极恐了。
3、杂志画面中有对谈场景十分动人。
4、可以拍、要拍在地自己的东西啊。可以搞这种路边摊来吗,这是我每天去的地方,穿着夹脚拖鞋,坐在长条板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啊(vie摄影师敏佳)!我觉得他简直好有种,这大概就是罗曼罗兰说的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的真诚写照吧,不要全去拍那些仿地中海仿欲望都市,要把自己的东西拍出来美感。
5、出发前提前做好功课,不会那么焦虑,不会总是寄希望于灵感,先用想的难道不是更加透彻吗,这大概是任何工作都适用的吧。
6、要对生活保持热情,多看剧,多听音乐,多出去小店走走。
7、标题就像店招,要放在入口处。
8、总编当久了要有些贱招,比如一开始邀约时候要引用对方说过的观点或者写过的文章,成功率难道不是大大提升吗,对于和同事意见不同的时候怎么办,那就把名片摆出来咯,总编可是总编耶。
9、总编大人是很喜欢日本杂志的,常常照搬其版式啦封面啦,还说本来就是很喜欢嘛,终于当了总编啦当然要践行啦。这让我想起那本当时读得心潮澎湃的 steal like an artist,今天想不起来一些些书里的观点,看来要开始重读一遍了。

丸。
看的多了,才慢慢去了解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