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小暑之后,荷花已入盛期。路过大叔推车叫卖莲蓬和菡萏,莲蓬翠绿,菡萏粉红,洒着水珠在烈阳之下,非常有夏天的画面感。买来几枝后来插进自己买过的最高的花瓶,刚刚还不需剪枝,不蔓不枝另有亭亭玉立的神韵。

其实以前对荷花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小时暑假回老家时,周边的堰塘里都会有种有荷花——目的是为了种藕罢了。铺满水面几乎都是硕大的翠绿叶盘,和高低错落的荷花和花苞,但是往往离塘边还有一米多,近不得人。懊恼时只能央求姐姐徒步去浅滩,攀折下荷叶给我们拿过来。大的可做遮阳一路玩耍,小的又完好的,带回家,晚上做大米粥时,把荷叶反过来做成“锅盖”,直接盖上,饭成后便是碧色清香的荷叶粥了。相比在家里并没有花瓶插花,而且荷花一般长得更远的水面中,对于荷花的兴趣就小得更多。
后来开始慢慢喜欢摄影,认识到了作为“三俗”之一的荷花(其他两个,应该是故宫角楼和车模)。还在大二时,负责English Summer Camp的Photo Group,在各个教室以及活动地点拍照,其中认识到了WRZ老师,也是个发烧友。某一天开会时,W老师兴致勃勃地跟我们分享,她当天早上起了个大早——大概4点多,就奔赴荷塘,跟着一众退休老师拍晨曦荷花,各种画面美丽,光影柔和等等。她拿着一个德国带回来的数码相机,比不了那些老法师的长枪短炮,一直跟我们说自己还是需要买一个更大的单反才可以。后来也不知道W老师是否升级成为器材党了。
荷花初始也是炎日底下。受日开夜合的习性,白天荷花映日是一番美景。有一年大暑日去了圆明园,暴走了三小時,汗如雨下。前日晚间一夜暴雨,过后多为零落,翠消红减,剩下多为菡萏,含苞待放。莲叶接天,又有平湖映空,似乎天地倒转,荷花映日,虽不觉别样艳红,缺有另一番的通透。



再追求更高一点的,如W老师所言,晨间日出时,荷花待开尤闭,衬着早间柔和的光线,更为柔美。于是也动过心思专程去过圆明园,可惜奈何日头太早,路途太远,走到圆明园时也虽才七点,太阳都已经近乎直射,晒下来也是难受。跟着WZM同学有机会去了国企后院,没有游人,更加清净。白杨树繁密叶子遮蔽大半阳光,睡莲、荷花都像是舞台上聚光灯下的舞者们,在晨风中袅袅婀娜。彼时正好绿化带还在例行晨间浇水,不少水珠落在荷花上,“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也是风雅。



雨中荷花是另一番景象,一般是遇见,而非专门有人求之。虽然“杨柳枝头甘露洒,莲花池畔慧风生”,但雨中游园赏荷,还另需一番勇气和雅兴。一次去拙政园,夏雨淅沥,雨时柔时烈,柔时如轻丝拂面,落痕无数,烈时碎珠溅玉,擂鼓敲钹。再有荷声、芭蕉声、青瓦声、穿林打叶声、碎波逐影声,合着荷香暗浮,紫藤香气游移,一派幽绿深碧。此时最爱三十六鸳鸯馆,其中耳听诸声汹涌叠嶂,有昆曲清唱盈耳之感。此中雨中荷花,“轻烟过荷声,落雨痕无数,岂知归路,翠减红消处”,照片里还有雨丝可辨,一般不多见。前日去柳荫公园,晨间细雨无声,只见涟漪圈圈,荷花败去大半,多余莲蓬,惟见荷叶一展连碧,“青荷盖绿水”,是更为清幽景色。踱至东侧湖面,一片白荷花正盛,趋上假山可见一株正近,瓣尖染红,瓣面洁白,莲房嫩黄,真如“昨夜三更里,嫦娥堕玉簪”般,洁素娴静。



蔓生明灭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川中五日 (4人喜欢)
- 津门漫步——从哥特穹顶到海棠花影 (5人喜欢)
- 三月桃花雪 (8人喜欢)
- 京都冬末 | 二访天龙寺,及金阁寺 (4人喜欢)
- 山水清寒,草木希音——2025月历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