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看完了《冈仁波齐》后
无论你是冲着信仰,还是冲着张扬导演去看的,每个人看完《冈仁波齐》的感觉都不一样。有的人觉得压抑沉闷,有的人觉得单调无趣。但我看完却觉得充满了希望。这是一部没有旁白的纪录片,也是一部没有高潮和结尾的纪录片。电影海报展现了电影的唯一的内容——朝圣。
其实进影院前我是带好了一整包纸巾的,因为我怕那些最纯粹的东西会直击人心底最柔软的感情。然而全程我并没有哭的多可怕,只是在“车祸”和“磕长头时为面前经过的小虫而停下”的那些片段里,莫名的开始流泪,无法形容。
我还记得,电影放到这一群朝圣人第三次夜里睡觉前唱经的时候,坐在我身边的姑娘说:他们这样一遍遍朝拜磕头,每夜都念经,到底有什么意义啊?拉萨那么远,万一路上出意外死了,也是值得的吗?真的搞不懂。
其实我们搞不懂的事情有很多,我们每天重复着挤地铁,重复着同样的工作,重复着赚钱,重复着还信用卡,重复着到点就睡觉,这些事情的意义又是什么?仿佛我们的前方总会有一根标杆,然后日复一日的活在别人的影子里。已经麻木到看不清自己,和所剩无几的时光。
这样想来,或许能理解这群虔诚的朝拜人,不惜变卖所有家当,三步一个长头,走上这条可能有去无回的朝圣路吧。可能在很早以前,还没有公路的时候,朝圣人也是这样风雨无阻的用身体拥抱草地,泥地,陡坡,悬崖。就算是遇到河流,过了河也要拜完与河流同样宽度的路程才会继续上路。他们每个人都会坚持磕完自己那至少十万次长头,没有人偷懒,没有人抱怨,只要他们在路上。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那份虔诚与敬畏,也为了这一生不留遗憾。
我们无法知道朝拜者每一次额头触地时都在想些什么,但磨破的鞋和手脚,裹身体的皮布和满脸的泥土,就是他们的态度。一路上,车来车往,灯红酒绿与他们好像都没什么相干,只有雪山与虔诚的心一道,漫漫长长。
在这2000多公里中,有车祸,有受伤,有新出生的婴儿,也有在神山脚下去世的杨培爷爷,而他们却没有停下脚步。当他们将爷爷以天葬的形式舍身布施的时候,他们显得很坦然。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有一天也会经历这一段过程,并且他们相信灵魂可以往复。途中还有雅安来的朝拜者,他们把驴子当作朋友,不忍心它受累于是和它一起驼着重重的板车前行,也将会拿它的毛发到佛前为它祈福。他们在想着驴子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的同时,也在想着他们能为驴子做些什么。这些人,不比我们活的更明白,更有人情味么?
说白了,宗教信仰也可以很纯粹 。那些朝拜的人,或是为了赎罪,或是为了祈福。有的老者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顺利的到达拉萨,到达冈仁波齐。但往往最简单纯粹的人拥有一颗最强大的内心,他们用这一路的虔诚,哪怕没能到达神山,相信他们的灵魂也一定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