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淘影:《饮食男女》

我想有个家
《饮食男女》是一部舌尖上的人生,是一场盛大的“饮食秀”。
一开场,俯拍的车流和喧闹声,短暂、聒噪,接下来镜头摇到朱家,欢快的乐曲,朱爸辗转腾挪,煎炒烹炸、煮熬汆炖。到了晚上,一桌“满汉全席”便妥妥地摆在了三个女儿的面前。
相对于这样的喧嚣与热闹,晚宴之上的挑剔与冷清,便撕裂了传统家庭这道最后的屏障。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是朱家二女儿家倩的心愿,于是她倾其所有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只等着离开的那一天。
在第二次团圆饭时,她把这个好消息宣告于众,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她想有个家,而家却不想拥有她,家倩的投资失败了,前男友雷蒙再婚了,但却提出可以继续保持“朋友”关系,这令她作呕,唯可欣慰的是她和李凯的适可而止,算是“发乎情,止乎礼”。
经历了这些,家倩的“我想有个家”的这个“家”的意义便发生了变化,她成为了最后一个离开这个传统家庭的人。因为她经历了现代生活之后才深深的体悟到只有传统性象征的家才能给予她真正的归宿感,让自己安定下来。恰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人生的真谛不在于追求流行感,而在于体验自心的真实感受。
我想有个家,“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小女儿家宁未婚先孕,最先唱响了这首歌。
接下来,那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家珍,也从我要守护这个家的誓言中走出来,甩掉了自已臆造的恋情,尘封已久的激情一下子迸发了。在传统抛绣球这个梗的发力下,释放的激情得到了回应。她也接力“我想有个家”这个心愿,离开了那个要坚守的大家。
到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朱爸这儿,就是一颗定时炸弹,老少恋把传统根基夷为平地,幸好,还有家倩这个迷途知返的羔羊,她选择留守了这个阵地,传统观念的承传才有了一点生机。
一切都是意料之外,却皆在情理之中的。传统大家庭的解构与重组成为这个时代下的必然。但是身具儒生气质的李安最终却圆融了这一切。
朱爸和二女儿家倩在最后的晚餐上,两人握手言和,这是极其不易的,其背后代表的深意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对人生形而下的阐述是美好的,是人的本性,是《诗经》中窈窕淑女的君子好逑。
但随着传统与人们渐行渐远,对人性的约束也越来越无力,人的欲望便乘风而上,煽风点火,李安借朱爸说出了自已心中的话,也道出了为什么当代人无法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本意了。
朱爸要离开他工作了几十年的饭店,经理挽留他,朱爸说了这样一番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财死是人的事情,为食亡是鸟的事情,值得吗?人心粗了,吃的再精也没什么意思。三江五湖汇流入海,都是一个味。什么叫可惜啊,只要心中有个“惜”字才知道可惜。
是的,人心粗了,被财迷了心窍,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成为了一种形式。影片中的饕餮盛宴之下是无奈的团聚替代了团圆之情,鲍鱼也能代替鱼翅了,饮食已经失去了文化内核为依托,只剩下一具空壳。因此朱爸放下了这些欲念,去追求属于本心的好滋味去了。所以,在结尾处,朱爸恢复了他失去已久的味觉,开始品味起饮食男女真正的生活。

恋爱那点事儿
《饮食男女》 ,人间烟火味十足,游走于烟火之间的便是形形色色的爱情。
朱爸与亡母的爱情,老式吵吵闹闹的相亲相爱,争吵是他们情感交流与升华的一种方式。这是我们身边最接地气的爱情。
朱爸和锦荣的忘年恋,是我们生活中最饱受争议的爱情。看到他们的爱情,就像看到杨振宁和翁帆爷孙恋的影子一般。不过,朱家经过了宣告恋情的那一场喧闹之后,却是息事宁人了,每个小家也是温情脉脉,情意绵绵。
“我欲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梁伯母“想当然”的认为她与同龄的朱爸是最佳的生活伴侣,未曾想,剃头挑子一头热,着实是栽了一个大大的跟头,赔了女儿又损了面子。
闪婚一族的家宁与家珍,一个上演了“防火防盗防闺蜜”,一个演绎了现代版的抛绣球以定终身,风风火火地逃离了这个生养她们的原生家庭。
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家倩的日子也并非好过。激情过后,是冷酷的现实,着实发人深醒。
这就是《饮食男女》中的恋爱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