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版本
《金瓶梅》的版本主要有两个系统:
一为现存早的有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东吴弄珠客及欣欣子序的《金瓶梅词话》,一百回,所谓“词话”是指书中插有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统称词话本。
一为崇祯年间刊行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又称《原本金瓶梅》,故一般称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为崇祯本。清康熙年间张竹坡对崇祯本加以评点,推出《奇书金瓶梅》。这就是张竹坡的批评本。流行非常广。清同治年间,蒋敦复删削《奇书金瓶梅》不洁文字而成的《绘图真本金瓶梅》,民国五年由存宝斋印行,成为《金瓶梅》的部删节本。齐鲁书社出版了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金瓶梅词话 《金瓶梅词话》一书是一部古今艳情小说中灿烂的一朵文化奇葩。曾因历史的变迁遭到打击,后因战乱以致流失海外。
随着新时代的改革开放,社会的研究需要,港台金瓶梅研究协会从日、英、法、美、德等国家搜集加以整理,才从新得以完善。让这部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化奇葩,重放异彩。
此书故事曲折、生动、情节感人,并有六十余幅古代俏男、倩女狂爱之图片,实为读书爱好者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藏书爱好者收藏之精品。
《金瓶梅词话》算得上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并列。但《金瓶梅》是一部奇书,被列为“淫书”,历代禁止公开出版发行。
《金瓶梅词话(初刻本)》仿古印制,它包括拥有充分原始信息、可读性的"崇祯本"全部内容
作者简介 兰陵笑笑生,1932年,北平图书馆从山西介休收购到一部明刻本《金瓶梅词话》。这个版本刊行于公元1617年,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早刻本,内容更接近原著,刻本前还附有一篇署名“欣欣子”的序,指明书的作者为“兰陵笑笑生”。这样,就为人们考证《金瓶梅》的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线索。山东苍山县兰陵镇和江苏武进县,古时均曾名“兰陵”,但从书中大量使用山东方言来看,作者应是山东人,而不会是江苏武进县人。1933年,吴晗著文,通过大量的考证,考证出了《金瓶梅》的成书年代应在明万历十年到三十年,因而作者不可能是嘉靖间大名士。人们虽肯定了《金瓶梅》作者系山东人,但在《峄县志》中却找不出关于欣欣子或笑笑生或《金瓶梅》一丝一毫的信息来。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的真实身份一直众说纷纭。近日在山东省诸城市召开的《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上,围绕学者张清吉提出的“丁惟宁说”,“金学”研究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奇书”《金瓶梅》成书约在明万历年间,以“禁书”、“奇书”闻名,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作者“兰陵笑笑生”作为位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作家,其真实面目成为历史谜团,50多种说法各持己见。 万历丁巳(1617年)刻本《金瓶梅词话》开卷就是欣欣子序,欣欣子序句话就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显然,《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兰陵”是郡望,“笑笑生”是作者。所以该序后一句话是“吾故曰:笑笑生作此传者,盖有所谓也。”
“笑笑生”只是笔名,究为何人呢?该本欣欣子序后接着有一篇廿公《金瓶梅跋》,廿公跋句话说“《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巨公寓言。”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则说是“嘉靖间大名士手笔。”就是说,“笑笑生”是明嘉靖间“一巨公”、“大名士”。
从回到第七十九回,男主角为西门庆,自第八十回到九十九回,继之者为陈经济。自回到第十二回,女主角单表潘金莲;自第十三回起至第六十二回止,描写李瓶儿与潘金莲;自第六十三回到八十七回,因李瓶儿已死,除金莲外带写春梅;自第八十八回起,则独写春梅了。因全书以金莲、瓶儿、春梅为主,所以小说名为《金瓶梅》。东吴弄珠客在《金瓶梅词话(上下)》序里所谓:“诸妇多余,而独以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命名者,亦楚《梼杌》之意也:盖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整部小说,脉络分明,结构完整,主要人物依次上场而归宿,各个个性鲜明生动,描写细腻入微,如潘金莲之泼辣,李瓶儿之委婉,吴月娘之平顺,庞春梅之灵俊,孟玉楼之平凡,西门庆之豪诈,陈经济之巧滑,应伯爵之谄顽,刘二之刁狠,都活灵活现。
--------------------------------------------
《金瓶梅》版本两个系统简评:
1.词话本,又称万历本(即明万历年间刻本《金瓶梅词话》),是早期版本,有民间说唱色彩,语言叙事都比较朴质,有原始风貌。
2.绣像(张评)本,又称崇祯本(即明崇祯年间刻本),此书有200幅木刻插图,全称《新镌绣像批评金瓶梅》故称绣像本,是后来经过文人润色加工过的,文字比较规范,文学性更强些,但早期的朴质风格受到了影响,有一些士大夫说教的色彩。 后来清初张竹坡对这个版本进行了评点,之后评点本大行其道,崇祯本便为张评本取代,现在的崇祯本基本都是张评本。
以上两个版本系统孰优孰劣不好定论,只能说各有特色。
说到《金瓶梅》的出版,因为其淫秽内容又有全本和删节本、港台版和大陆版、正版和盗版之分。
一.大陆版,多为删节版: 1.词话本, 最早80年代初由人民文学出版《金瓶梅词话》,戴鸿森校点,删节19174字,2000年出版了陶慕宁校注的“世界文库本”。 目前最新的是2008年版,“上下两册,精装,水红色的封面,书名是大红的,全书共删去四千三百字”。
2.绣像(张评)本, (1)最早由齐鲁书社出版,王汝梅校点,收录张竹坡评点,删节10385字。 齐鲁书社在出这个版本之后,国家特批,出版了这个版本的全本未删节本,当初是省部级领导和相关专家学者才能买到,现在也不好买了。(这版也是大陆目前出版的唯一的全本) (2)王汝梅于齐鲁版之后94年又出版了《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吉林大学出版社),此版也是张竹坡评点本,但齐鲁版用的是康熙甲本,吉林大学版用的是康熙乙本,使两种张评本都与读者见面了。而且此版繁体竖排,只删节了几千字,后来王汝梅又以补遗的形式将删节的文字单独印刷了一些附与书后,使这个版本成为一个准全本。 目前不管港台还是大陆,词话本出版和印行的较多,张评本很少,据我所知目前好象就齐鲁版和吉大版是纯粹的张评本。吉大版是王汝梅点校出版齐鲁版之后,又点校的一个版本。 吉大版主要特点是,以康熙乙本做底本(齐鲁版用甲本),尽量保留乙本的版本特点,凡改动处皆出校记。繁体直排,并做了简要的注释,从体例上看,比齐鲁版要好(缺点是错字还是不少)。 删节字数上,齐鲁版删一万多字,这版没有明确标明删节字数,但据补删文档看,所删不多,估计也就两三千字而已,比人民文学版还要少。而且有人说是王自己做的补删,并印刷了一部分与书一起发行,如属实,这其实是打了个擦边球,可算准全本。 大陆还有两个虽删节但比较有特色的版本: 1.中华书局《会评会校金瓶梅》秦修容校点本,有删节。以中华书局藏张竹坡评本为底本,会校明万历本《金瓶梅词话》和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刊本《新镌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撰有详细的校勘记,置于全书之后,是为会校。《金瓶梅》诸本中的各类评语均收入书中,如:张竹坡、文龙的评语,是为会评。此书的校勘比较有价值,兼顾了词话本和绣像本两个系统。
2.岳麓书社《金瓶梅词话校注》白维国、卜键校注,此书删节约4000字,对词话本进行了详细的注释,注文近100万字,是对明代社会生活的全面展示,学术价值极高。
二.港版,均全本无删节: 1.词话本, (1)梦梅馆 梅节校本《金瓶梅词话》,此本是目前公认的词话本系统最好的校本,有注释,每回前附2幅绣像本的插图。据说现已出版了三校本,但目前市面上多为二次校订的重校本。 (2)香港太平书局影印本《金瓶梅词话》,此书全六册,影印万历本,有版本价值,适合版本研究。
2.绣像(张评)本,香港天地公司《会评会校金瓶梅》此书和中华版相似,收录各家评语,但无删节,繁体竖排双色套印,是目前最好的会评本。
综合来说三种版本最好。
词话本:是梅节校《金瓶梅词话》最好; 绣像(张评)本:是天地公司《会评会校金瓶梅》最好; 校注本:是岳麓书社《金瓶梅词话校注》最好。
说说盗版:
因正版的出版有限制,所以盗版便大行其道,人民文学、齐鲁的都有盗版,但因有删节,受欢迎程度不如港版,盗版的数量也比港版的少。
目前盗印港版最多的是梅节校本和太平书局影印本,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国盗,即前些年国家以内部发行的名义,由一些正规出版机构印刷的港版,这部分书和正版的区别不大,质量也好,价格不低,都得几百元,也可通过新华书店定购,近年因港版书容易买到,国盗的这种书少了。 另一种就是民间盗印,质量要差许多了,除个别的还可以外大多粗制滥造,但价格便宜一般3、40元即可。
购买建议:
购买《金瓶梅》得看经济实力,现在港版的质量好、无删节,但正版的都得几百元,如果资金充足当然直接买港版的。
如果不想花那么多钱,可以先买齐鲁张评本,毕竟文学价值高些,张评的价值也高。同时买一套盗印港版的,可以了解全本的大概面貌。 盗印港版的以买梅节校本为好,因齐鲁版是绣像(张评)本系统,梅节校本是词话本系统,这样对两个系统的概况都有个了解,梅节校本又有注释和200幅非常漂亮的插图。只是需要找一个质量比较好的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