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
主人公:佟振保 王娇蕊 孟烟鹂
摘抄: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在扇子上。就在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振保的扇子却还是空白,而且笔酣墨饱,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
“男人憧憬着一个女人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到她的灵魂,自己骗自己说是爱上了她的灵魂。唯有占有了她的身体之后,他才能够忘记她的灵魂。也许这是唯一的解脱的方法。”
“第二天起床,振保改过自新,又变了个好人。”
读后感:
大多数人经历过红玫瑰香艳热辣的刺激后,都会选择白玫瑰作为归宿。毕竟,生活是一天天的平淡堆砌而成。
表面看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其实是关于人生观、价值观割裂碰撞挣扎的故事。
振保出洋留过学,游历过欧洲大陆,有体面的工作,算是那个时代有见识、思想开放的人物。这使得他可以理解很多当时人眼中匪夷所思的事情,在面对朋友的妻子娇蕊的风情万种和大胆求爱时,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和配合。
但他骨子里的传统思想却使他无法追随自己的内心,母亲憔悴又充满期待的面容是他自由舞动时的镣铐,别人的眼光是他大胆追求爱情时的绳索,不断拷问他,限制他,把他的放飞的思想牢牢地框定在世俗的行为标准中。于是,他不敢面对自己与娇蕊爱情的公告天下,毅然抛弃了她;对母亲万般孝顺,对亲朋好友尽心尽力,无底线的照顾帮忙。在爱情方面同样回归到传统家庭所需要的贤妻良母型女子。看起来无比完美的人生却发酵出一颗虚空而躁动的灵魂。
他不满妻子的无趣和无个性,不满母亲的专横和任性,不满自己死水般的生活,便慢慢走向堕落的边缘。随意出入风月场所,公然带各色女人四处玩乐,还不给家用。面对妻子的控诉他恼怒摔东西。然后故事的结局却颇耐人寻味。第二天,振保改过自新,又变了个好人。
夹杂着讽刺和无奈,仿佛注定般,又不甘。振保对自己的生活纵有千般不满,他也断不会抛弃苦心经营白手创造的这一切。他完全按照身边人和大环境对他的期待那样去安排自己的人生,以至于委屈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因此,他觉得满世界都是老母亲,泪眼汪汪的,抬头只看见他;他觉得全世界都应该拍拍他的肩膀,认可他的牺牲和付出,对他竖起大拇指,赞赏他是多么忠孝仁义,牺牲自我,成全他人。
而这种价值观、人生观的割裂在半个多世界后的今天依然存在。尤其是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成长的几代人。他们没有像父母那样经历过苦难的年代,对传统价值观并非全盘认可和接受;他们绝大多数受到高等教育,具备薄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他们更加受到西方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吃得穿得用得玩得看得学得都带有强烈的西方文化痕迹。
但是,他们在爱情婚恋家庭事业方面却无力飞得更高。大多数还是安安分分的谈恋爱、结婚、买房、生小孩,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下磕磕绊绊的展开新生活。高昂的房价、巨大的生活压力、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强大惯性已经挤压掉他们仅存的一些理想主义。于是久而久之,大多数人都过着趋同的生活,一点一点失去鲜活的生命力。
红玫瑰总有一天会变成他人的白玫瑰;热烈和香艳不再;而白玫瑰在经久的漠视之后兀自挤压出一支红杏,跌跌撞撞张望着出墙来。
振保的身上可有张爱玲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