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优达学城换10个中国大学公开课
中国大学公开课越来越多,但坚持看完者有几人?
盖因起意不久,便已放弃。学习材料枯燥,卒。学而不思,识记不深,卒。不犯手实做,可曰知乎?卒。
选网络课程时,我十之有九要听外国人讲课。三个原因:
1.从绘画开始的对话
和中国大学公开课的教室录制风不同。在可汗学院、优达学城的视频里,往往看不到人,都是一根笔、一个小板子,边说边画。
这种授课方式,一是迎合了学生接受信息时的倾向。互联网世界中 90% 的数据是可视化的,看电视的人总比读书的人多。如果单是录制教授和他的文字版PPT,视频的图像意义何在?
我们要加入的对话永远是顾客脑海中已经开始的对话。
——Robert Collier(美国 20 世纪著名广告文案创作者)

来自《一页纸创意思考术》
二是绘画本身展现了思考过程。老师边讲边画,你的脑子随之思考。他的画成,你的结论也在脑海生。自己得出的结论,远比记忆来得深刻。
2.「第一性原理」思维
讲搜索引擎原理时,优达学城就用了 3 个短语:Find Data、Build an Index、Rank Pages。

分析直抵本质,不用概念解释概念,是可汗学院、优达学院们的最大优点。
支撑这种授课风格的思维模式,即「第一性原理」。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教授一样新东西,是引导学生一层层剥开事物,直至看到本质,而不是填鸭般抛结论。
就像「中庸」是儒家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价值取向,「第一性原理」思维则是希腊文明留给西方人的遗产。从学习到商业,从费曼到马斯克,这种思维模式在西方世界里无处不在。
3.无处不在的练习课
优达学城的视频多在三五分钟,每段视频用练习间隔。很多时候我自以为懂了,一上手发现,还是没懂。
所谓真知必可见诸实行,知而不行非真知。不用说编程等课程,就是微观经济学这类,也实在需要犯手实做,在应用中实现认知的螺旋式上升。
这个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吧,用刚学的 Python 制作一个简单的爬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