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直指成功,可惜全部都不对

《我的前半生》是近期令我比较惊讶的一部电视剧。惊讶的地方主要有两点:1、亦舒的作品怎么会被改编成这样?2、改编成这样还有很多观众竟然买帐?
豆瓣评分前期基本上是四星五星,最近才有所滑落——这才正常。

当然不否认它有好的地方,比如配置了不错的演员,像雷佳音、袁泉、吴越,大家演技也都在线;但更多的地方是「不对」,改编之后从内核到外延全部都不对。子君不对,唐晶也不对。
尤其是前几集,几乎每看十分钟就要停一下。马伊琍一开口就想让她闭嘴,她实在是亦舒所写的子君的对立面。实际上在她出场的第一分钟,我就已经被她饰演的子君给击垮了。截了几套马伊琍穿的衣服,大家看一看,像不像一只人形鹦鹉?



人形鹦鹉去买鞋,嘴里说着「通通都要了」的是些什么?全部张牙舞爪。


亦舒的原著里,子君是品味高雅的。永远选淡雅的素色,习惯穿白衣。小说一开头去名品店买衫,挑两条开司米长裤,说自己是古老人,不喜款式,有款式的衣服不大方。离婚后两次评价前夫的穿着,一次讲「领花颜色太恐怖,绿油油的」;一次讲「看得出领带是刻意配衬的,但配得太着痕迹。是他新情人的品味吧。」
她怎么可能是电视剧里的这只人形鹦鹉?
穿着不对,整个人物状态和气质也不对。偶遇丈夫和女实习生一起买项链,立刻抓狂打电话给唐晶,让唐晶帮她查,整段表演都非常浮夸、市井。


然后到这里,直接跑到俊生的办公室,当着全公司人的面骂女实习生,发现自己弄错之后开始双目含泪地走心了。

「相比你的婚姻和你的家庭,教养,是完全不值一提的东西。」会说这种话的,不会是子君啊。原著中面对真实的第三者,子君的态度是「人要脸,树要皮。一个女人失去她的丈夫,已经是一生最大的难堪与狼狈,我不能再出洋相。」
她一心一意决定离婚后,告诉号啕大哭的母亲:「不必哭,我会争气,我会站起来。」连第三者,也要松一口气,称赞一句「受过教育的女性,不会在这种事上生枝节。」
原著中,子君离婚后倒是遇上了一个没教养、不体面的同事妻子,怀疑子君想要抢走她的丈夫,每天来公司接丈夫下班宣誓主权,还闹到她家门口。电视剧版的子君,不是原著的子君,更像是这位妻子的放大版。
相比子君,唐晶的问题小一些。原著里她穿华伦天奴的套装,拎爱马仕的包包,戴劳力士的金表。剧版的唐晶,在形象的还原上没问题,也比马伊琍的子君更接近亦舒女郎的形象。




袁泉和马伊琍的角色对调一下,也许能好一点。下面这张的表情,适不适合用来配上子君的台词?

我不懂这些,我是良家妇女,自问掷地有金石之声。 这样的男人要他来干什么?我还有一双手,我还有将来的岁月。 我并不是世上最不幸的,世上亦有很多女人,怀着破碎的心,如常地活着,我的当务之急是要把青山留着。
但其他地方仍然大有问题。
原著中,唐晶大半年前就知道涓生和女明星辜玲玲的关系,但在子君面前也止于欲说还休,等到子君自己从涓生那里知道,才说了一句「以你这样的性格,早知也无用,一样的手足无措。」
她从来没有过度插手闺蜜的家庭和生活,要不要离婚也是但凭子君打算,自己只是尽朋友的责任请假陪她、帮她找好房子、帮她伪造履历安排工作。子君一开始倾诉她立刻制止:「每天只准诉苦十分钟,你不能沉缅在痛苦的海洋中,当作一种享受,朋友的耳朵耐力有限,请原谅。」
而电视剧的唐晶,整天围着子君的生活团团转,时刻放心不下她、要帮她查怀疑对象、一有情况飞奔过去见她、警告俊生不要想和子君离婚、在俊生和子君摊牌后,甚至还跨公司写匿名举报信要求开除小三凌玲。

说完这一段,她对着闺蜜的丈夫撩狠话,「如果你敢对不起子君,我会跟你死磕到底。」
这样的唐晶,对别人的生活,是不是太过于热衷了?不仅把自己搭进去,还次次拉上自己的男朋友,让他替自己照顾、开导、帮助子君——原著里,她交了男朋友直至同居都没让子君知道。
袁泉扮演的,也不是亦舒笔下的唐晶。
捋完这些,我们来重点讲讲剧情为什么这样改编,以及这样的改编是否成功。
亦舒的原著初版于1982年,背景设在香港,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五年。三十五年的时间,世事变迁,但这个故事的内核仍是符合当下的——女性的独立。编剧索性大刀阔斧,放大了一些东西,又改变了一些东西。
观众是不是觉得主线清晰又好看?觉得好看就对了,这就是剧版要的效果。影视行业大概很多人也都会认同,这是一次成功的改编。
但我很不喜欢。因为从中看到的,满满都是套路,而且所有的套路都非常明晃晃,就跟马伊琍前期的造型一样鲜明;是剧方一味讨好市场、讨好观众,没有创作该有的进取心。他们太知道观众想看什么、喜欢看什么,呈现出来反而缺乏诚意。
套路一,唐晶为什么从一个和朋友有边界和分寸感的形象变成子君的管家婆?
因为大部分观众喜欢这样为了朋友死磕到底的人、难以理解原著中的相处方式的可贵。另外让唐晶死活把贺涵往子君的生活里生拉硬拽,后面剧情的开展也更加省力。
套路二,主要情节上,直接把子君后期遇到的翟君和唐晶的男朋友莫家谦合二为一变成贺涵,并直接提为男主。然后上演子君和贺涵从互相看不顺眼到爱上彼此、子君抢了闺蜜唐晶的十年男友的老套狗血剧情,制造戏剧冲突。
为什么要这么改呢?我倒觉得原著中大家各自找到陪伴、唐晶子君调转人生的设定更好。但也许,那样就显得情节太散、冲突不明显了?总归好过现在。
套路三,第三者的戏份为什么要放大?因为这是现在的观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情节。

尤其是还把这个第三者,塑造成为了一个高段位小三的形象。和原著中直接要求离婚不同,这个小三外表柔弱、内心精明而有手段,以退为进步步为营令懦弱的俊生和子君摊牌——这样的小三,讨论度和话题性才会高,引起全民戒备和讨伐就正和剧方心意。
以现在的效果来看,这个套路是成功的,尤其吴越和雷佳音的演技都很好,完成度也还算高,可能是唯一一个不让人反感的。
套路四,最明显的、也最容易看出剧方小九九的就是对子君这个人物的处理。
剧方不是没有能力去贴近亦舒对子君的描写,而是故意不这么做。他们明明可以给袁泉穿上不错的衣服,也可以让马伊琍在进入职场后提升自己的着装品位,但前期的造型就是要故意把她打造成一个肤浅浮夸的形象,以显示她在离婚前后转变之大——这和其他电视剧在表现人物黑化的时候总是给画上烟熏妆有什么区别?

在对这个人物的塑造上,想象得出马伊琍在前期的表演方式上肯定是尽量夸张外放,说话的表情和语气都要120%的展现这个人物的肤浅无知,行为更是。而前期有多讨厌,完全是为了和后面的改变形成强烈的对比,让观众感受到冲击。
大概处理原著中写的「以前你四平八稳,像块美丽的木头,一点生命感也没有,现在是活生生的,眼角带点沧桑感」「你又风趣又爽快,多么摩登」这样的人物转变,比处理现在这样简单粗暴的转变要困难多了吧。
而在套路的背后,他们期望的就是透过这些性格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价值观更不同的人的碰撞,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处理得太过刻意就落了下乘。况且期待观众代入这样的子君,也暴露了剧方眼里的观众水准。
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在市场面前,把自己变得非常精分的作品。一方面,有它优秀的地方,比如片头片尾、主角的旁白都还算有调性,这证明它有能力把自己往真正的精良制作上去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撕裂了自己,比如子君前期的表演/台词和旁白就完全是两种风格,再比如海报的宣传词写「不畏将来,不念过去」这种鸡汤语,推广的物料也存在几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当然也有可能这是后期宣传团队的锅,只是这个戏也确实从制作到宣传都给人一种分裂感。一部戏是立于制作一部好作品、还是立于制作一部可能会爆的好作品,这中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你可以找到它之所以这么改编的逻辑,也知道这样改编对于市场而言自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明白过来之后更会对此感到不舒服。
现在这样是没有信心的体现。尤其是对观众没有信心,不认为观众有足够智识和感受力去体察一些细微的、曲线式的,缓慢而更为合理的转变,去和更为内敛的情感发生共振,才会这么简单粗暴地去处理人物,呈现一些更加鲜明、更加典型的形象;才会整天想着怎么给观众提炼关键词、找话题点、帮助他们理解。需要考虑市场没错,考虑太多就过犹不及。
如此算计,可能在商业上会取得成功,但不妨碍我不喜欢。
微博:陈苍苍_
公众号:陈苍苍(ID:followcangcang)

-
ciss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7-17 18:44:44
-
要早睡啊minam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7-17 12:08:18
-
Goodbobche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7-17 12:06:21
-
轮回之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7-17 09:57:13
-
比基尼海滩的鱼 转发了这篇日记
我不懂这些,我是良家妇女,自问掷地有金石之声。 这样的男人要他来干什么?我还有一双手,我还有将来的岁月。 我并不是世上最不幸的,世上亦有很多女人,怀着破碎的心,如常地活着,我的当务之急是要把青山留着。
2017-07-14 16: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