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梅庵忆语》试译(一)
【Part1】
1. 爱生于昵,昵则无所不饰。缘饰著爱,天下鲜有真可爱者矣。矧内屋深屏,贮光阒彩,止凭雕心镂质之文人描摹想像,麻姑幻谱,神女浪传。近好事家复假篆声诗,侈谈奇合,遂使西施、夷光、文君、洪度,人人阁中有之,此亦闺秀之奇冤,而啖名之恶习已。
(爱由亲昵而生,如果关系亲昵,则希望用一切辞藻来修饰这份情感。若都凭着修饰来书写爱情,天下就真的少有真正可爱的人了。况且内室深处的流光溢彩,只凭借一些并无真才实学的文人加以描述和想象,便生出了麻姑、神女等一些女神仙的故事。最近,一些好事的人甚至把故事作成律曲,大谈一些奇巧合欢之事,使得人人家里都有西施、夷光、文君、洪度这些美人一样,这样其实是闺阁中女子的一大冤事,是贪图名利虚荣者的恶习。)
2. 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籍秦淮,徙吴门。在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倾盖矢从余,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其佐余著书肥遁,佐余妇精女红,亲操井臼,以及蒙难遘疾,莫不履险如夷,茹苦若饴,合为一人。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但见余妇茕茕粥粥,视左右手罔措也。上下内外大小之人,咸悲酸痛楚,以为不可复得也。传其慧心隐行,闻者叹者,莫不谓文人义士难与争俦也。
(我去世的妾室姓董,原名叫董白,字小宛,还字青莲。原为秦淮名妓,后来迁徙到苏州。虽然在风尘之地名声显赫,但并非是她本来的样子。从我们短暂的初识,她就向我许下过誓言,嫁到我家后,她的聪明才学慢慢开始展露出来。这九年里,对我家的上下内外、大大小小都没有忤逆和离间。她陪着我隐居和写作,陪着我妻子做女红,亲自操持家务,甚至在全家逃难的时候,都把遇到的危险和辛苦甘之如饴。现在她突然离去,我甚至不知道究竟是她死了还是我死了,我的妻子也因此孤独忧伤,全家人都因她的离去内心痛楚,认为再难有像小宛这样的人。说到她的聪慧和淡泊,听到的人都会感叹,这样的人连古今的文人义士都难与其媲美。)
3. 余业为《哀辞》数千言哭之,格于声韵不尽悉,复约略纪其概。每冥痛沉思姬之一生,与偕姬九年光景,一齐涌心塞眼,虽有吞鸟梦花之心手,莫能追述。区区泪笔,枯涩黯削,不能自传其爱,何有于饰?矧姬之事余,始终本末,不缘狎昵。余年已四十,须眉如戟。十五年前,眉公先生谓余视锦半臂碧纱笼,一笑瞠若,岂至今复效轻薄子漫谱情艳,以欺地下?傥信余之深者,因余以知姬之果异,赐之鸿文丽藻,余得藉手报姬,姬死无恨,余生无恨。
(为悼念小宛,我已经为她写过数千字的哀辞,但由于格式限制,只能略略记述个大概。与她一起度过的9年时光,都一齐涌入了我的心头,即便是有妙笔生花的文笔也不能详尽追述。这区区含泪之笔,晦涩的文字,甚至不能完全表达出这份感情,又怎么会有多余的修饰呢?况且小宛服侍我的期间,始终和原来一样,并没有故作亲昵而不庄重的时候。我现在已经40几岁,胡须眉毛已经长得如同刀戟一般。15年前,眉公先生曾说我对美色爱宠、富贵发达等一笑置之,没想到如今我也如轻薄之徒一样,写下一些情艳之文来欺哄地下亡灵。但了解我的人都知道,因为我深知小宛是与众不同的,我为她写一些华丽辞藻来报答她,她去世也没有遗憾了,我继续活在世上也没有遗憾了。)
4. 己卯初夏,应试白门,晤密之,云:“秦淮佳丽。近有双成,年甚绮,才色为一时之冠。”余访之,则以厌薄纷华,挈家去金阊矣。嗣下第,浪游吴门,屡访之半塘,时逗留洞庭不返。名与姬颉颃者,有沙九畹、杨漪炤。予日游两生间,独咫尺不见姬。将归棹,重往冀一见。姬母秀且贤,劳余曰:“君数来矣,予女幸在舍,薄醉未醒。”然稍停,复他出,从兔径扶姬于曲栏.与余晤。面晕浅春,缬眼流视,香姿玉色,神韵天然,懒慢不交一语。余惊爱之,惜其倦,遂别归,此良晤之始也。时姬年十六。
(崇祯十二年的初夏,我去金陵应考,并见了方密之先生。他告诉我,秦淮河上有一名绝色女子董氏,可以与天仙媲美,正适妙龄,才华和长相都堪称翘楚。我去拜访了这位美人,但听说她因厌弃了纷扰的生活,举家搬去了苏州。后来我考试落榜了,到吴门游览,多次去半塘拜访她,但她总是碰巧去游太湖没有回来。当时与她齐名的还有沙九畹、杨漪炤两人,我日日与她们二人游玩,却唯独没有见过小宛。等我准备回去的时候,又去拜见了一次,她的母亲很贤良通事理,告诉我:“你来了几次了,这次很幸运小宛在家,不过因喝酒有点微醺。”我等了片刻,小宛终于出来见了我,扶着围栏在小径中亭亭玉立,面含春色,眼波微荡,姿态柔美,具备天然的美人韵味,有点慵懒不太爱讲话。我很震惊,对眼前的美女怜爱不已,但却因为担心她太累,于是早早就告辞回去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小宛的情景,那时她只有16岁。)
5. 庚辰夏,留滞影园,欲过访姬。客从吴门来,知姬去西子湖,兼往游黄山白岳,遂不果行。辛巳早春,余省觐去衡岳,由浙路往,过半塘讯姬,则仍滞黄山。许忠节公赴粤任,与余联舟行。偶一日,赴饮归,谓余曰:“此中有陈姬某,擅梨园之胜,不可不见。”余佐忠节公治舟数往返,始得之。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是日演弋腔《红梅》,以燕俗之剧,咿呀啁哳之调,乃出之陈姬身口,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漏下四鼓,风雨忽作,必欲驾小舟去。余牵衣订再晤,答云:“光福梅花如冷云万顷,子越旦偕我游否?则有半月淹也。”余迫省觐,告以不敢迟留故,复云:“南岳归棹,当迟子于虎疁丛桂间。盖计其期,八月返也。”余别去,恰以观涛日奉母回。至西湖,因家君调已破之襄阳,心绪如焚,便讯陈姬,则已为窦、霍豪家掠去,闻之惨然。及抵阊门,水涩舟胶,去浒关十五里,皆充斥不可行。偶晤一友,语次有“佳人难再得”之叹。友云:“子误矣!前以势劫去者,赝某也。某之匿处,去此甚迩,与子偕往。”至果得见,又如芳兰之在幽谷也。相视而笑曰:“子至矣,子非雨夜舟中订芳约者耶?曩感子殷勤,以凌遽不获订再晤。今几入虎口,得脱,重晤子,真天幸也。我居甚僻,复长斋,茗碗炉香,留子倾倒于明月桂影之下,且有所商。”余以老母在舟,缘江楚多梗,率健儿百余护行,皆住河干,矍矍欲返。甫黄昏而炮械震耳,击炮声如在余舟旁,亟星驰回,则中贵争持河道,与我兵斗,解之始去。自此余不复登岸。越旦,则姬淡妆至,求谒吾母太恭人,见后仍坚订过其家。乃是晚,舟仍中梗,乘月一往,相见,卒然曰:“余此身脱樊笼,欲择人事之。终身可托者,无出君右。适见太恭人,如覆春云,如饮甘露.真得所天。子毋辞!”余笑曰:“天下无此易易事。且严亲在兵火,我归,当弃妻子以殉。两过子,皆路梗中无聊闲步耳。于言突至,余甚讶。即果尔,亦塞耳坚谢,无徒误子。”复宛转云:“君倘不终弃,誓待昆堂上昼锦旋。”余答曰:“若尔,当与子约。”惊喜申嘱,语絮絮不悉记,即席作八绝句付之。
(崇祯十三年夏天,我在影园停留,想要过去拜访小宛,但朋友从苏州过来,谈到她已去游赏西湖,并还要去黄山、白岳等处游览,我就没有去探望。崇祯十四年早春时节,我去衡岳探望父母,从浙江经过,想要到半塘看望她,但听说她还停留在黄山没有回来。许忠节到广东上任,我和他乘舟结伴而行,有一天我们一起饮酒时,许忠节告诉我:“这里有一位姓陈的美女,戏唱的极好,你一定要见一见。”我和忠节乘舟数次拜访,才终于见到了陈圆圆。此人淡雅但有风韵,仪态温柔,穿着丝衣湘裙,仿佛一只在烟中雾里亭亭玉立的凤凰鸟。当天她用弋阳腔唱了《红梅记》,那咿呀婉转的声音仿佛白云浮现山间,仿佛珍珠滴落玉盘,令人欲仙欲死。转眼四更天了,忽然风雨交加,我们只好驾舟离去,我与她商量下次见面的时间,她说:“光福的梅花盛开,如万顷的云霞,你明天带我去游赏可好?这样可以一起共游半个月左右”。我跟她说我赶着要去看望父母,不可以久留,并说:“等我从南岳回来,会在虎疁的桂花丛中等待你,算算日子归期大概在8月份”。我与她辞别,刚好在八月中旬奉母之命回去。等到了西湖,听说父亲被调任到已被攻破的襄阳前线,心急如焚。试着联系了陈圆圆,但听说她被皇亲国戚窦霍家族掳走,不免伤心不已。等我到达阊门后,水浅不宜乘船,离浒关还有15里,路却都走不通。我便停留会友,并跟他感慨了佳人难得。朋友却说:“你错了,前面皇亲国戚抓走的,并非是真的陈圆圆。她现在藏在一个地方,离这里很近,我带你去。”最后我终于又与她相见,她依旧如同幽谷中芬芳的兰花。我们相视而笑,她说:“你来了,你不是在那雨夜的船上跟我订下盟约了么?从前我很感念你的好意,却又怕不能再相见了。我几次落入虎口,幸而逃脱能和你再见面,真是太幸运了。我住在非常僻静的地方,常年吃斋静心,焚香饮茗,盼着与您在明月桂树影之下再相聚,慢慢商议”。因为我的老母亲在船上,担心江水路途多阻碍坎坷,便带了百余人在岸边保驾护航,心急的赶回去。到了黄昏时分,听到了震耳欲聋的炮声,声音大到仿佛就在我船边响起,急忙加快速度赶路,却遇到宦官权贵与我们争抢河道,还发生了冲突。纷争平息后我就离开了,从此再也没有登岸。第二天一早,陈圆圆淡妆登门,请求拜见我的母亲太恭人,拜见后坚持与我家订立盟约。当天晚上,船还是搁浅不能出行,我便顶着月色再次与圆圆相见,她突然对我说道:“我如今已经身出牢笼,希望选得良人服侍相伴,世间再没有比你更值得托付终身的男子了。并且刚拜见了太恭人夫人,与她相处十分愉悦,如沐春风,如饮甘霖,真是位令人尊敬的长辈,你一定不要拒绝我啊。”我笑着回答她说:“天底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啊,我的父母亲还都涉身于兵乱环境中,我回去了也必定会抛下妻子儿女,为此献身。两次来拜访你,都是因为行路途中遇到搁浅,才打发时光闲步到你这里,但你突然说这样的话,我真的是感觉很突然很惊讶。即便已经如此,我还是会当成什么都没听到,与你辞别,不要白白耽误了你的韶华。”她又婉转的说到:“只要你答应不会抛弃我,我一定等待到你凯旋归来。”我回答说:“如果你坚持这样,那我们就这样约定吧,”伴着惊喜与幸福,我们反复盟誓叮嘱,谈话很多不能一一陈述,但我当堂写了首八言绝句送给她留念。)
6. 归历秋冬,奔驰万状,至壬午仲春,都门政府言路诸公,恤劳人之劳,怜独子之苦,驰量移之耗,先报余。时正在毗陵,闻音如石去心,因便过吴门慰陈姬。盖残冬屡趣余,皆未及答。至则十日前复为窦霍门下客以势逼去。先,吴门有昵之者,集千人哗劫之。势家复为大言挟诈,又不惜数千金为贿。地方恐贻伊戚,劫出复纳入。余至,怅惘无极,然以急严亲患难,负一女子无憾也。是晚壹郁,因与友觅舟去虎疁夜游。明日,遣人至襄阳,便解维归里。
(回来后经历秋冬季节,为父亲的事四处奔走,很快就到了崇祯十五年的晚春时节。京城中向朝廷进言的官员,体恤我奔波的辛劳,怜惜我家只有一个独子,一得到父亲可以调出襄阳前线的消息,就先告诉了我。当时我正在常州,听到消息后,心里如一块大石落地。正好经过吴门时,我打算去安慰一下陈圆圆。大约从冬天起她就屡次催促我,我都没有给她答复。但当我到了后,才知道她10天前又被窦霍家的门下客(汪起先)仗势掳走。在此前,吴门有喜欢圆圆的人,召集千人打算救下她。但两家权高位重,出言威胁,又用千金贿赂,地方官也害怕留下更多的祸患,便纵容窦霍家将她带走。我知道后十分难过,但我是因为解救父亲于水火中,为此辜负了一个女子,我也没什么可悔恨的了。当天晚上,因为心情抑郁,我便很朋友乘船到虎疁夜游。第二天,派人到襄阳接父亲,我便解开船缆,回归故乡。)
7. 舟一过桥,见小楼立水边。偶询游人:“此何处?何人之居?”友以双成馆对。余三年积念,不禁狂喜,即停舟相访。友阻云:“彼前亦为势家所惊,危病十有八日,母死,鐍户不见客。”余强之上,叩门至再三,始启户,灯火阒如。宛转登楼,则药饵满几榻。姬沉吟询何来,余告以昔年曲栏醉晤人。姬忆,泪下曰:“曩君屡过余,虽仅一见,余母恒背称君奇秀,为余惜不共君盘桓。今三年矣,余母新死、见君忆母,言犹在耳。今从何处来?”便强起,揭帷帐审视余,且移灯留坐榻上。谭有顷,余怜姬病,愿辞去。牵留之曰:“我十有八日寝食俱废,沉沉若梦,惊魂不安。今一见君,便觉神怡气王。”旋命其家具酒食,饮榻前。姬辄进酒,屡别屡留,不使去。余告之曰:“明朝遣人去襄阳,告家君量移喜耗。若宿卿处,诘旦不能报平安。俟发使行,宁少停半刻也。”姬曰:“子诚殊异,不敢留。”遂别。
(小船经过小桥,看到有个小楼矗立在水边。我问行人:“这是哪里啊?什么人住在这里呢?”朋友回答说这里就是董家。我思念小宛3年了,听到后欣喜若狂,赶紧停了船去拜访。朋友阻拦我说:“之前她也被权贵势力所惊吓到,重病多日了,母亲死了后,便闭门谢客了。”我还是执意拜访,再三敲门,大门才被打开,门内却一片寂静,灯火惨淡。转身上了楼,发现药堆的桌上床上都是。她低声问是什么人来访,我回答她说正是当年在曲栏见到过你醉态的男子。她回忆起来,潸然落泪说:“从前你总是来看我,虽然我们只见了一次,但我母亲背后经常夸你优秀不凡,为我没能跟你在一起而觉得得惋惜。如今已经3年过去了,我的母亲也刚去世了,看到你我就想起我的母亲,她说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响起。你这次是从哪里过来的?”她挣扎着起身,掀开床帏打量着我,并把灯挪近到坐榻上。聊了一会,我心疼她病着,便想要告辞了。她拉着我挽留道:“我十来天都不能好好的吃饭睡觉,昏昏沉沉仿佛在梦里一样,灵魂不宁,心情难安。但今天我一见到你,就感觉神清气爽了。”然后就让家仆准备酒饭,在床边对饮。她不停敬酒,我多次想告辞却又被她挽留,不让我走。我告诉她:“明天早上我还要派人去襄阳,告诉家里父亲调离前线的喜讯。如果住在你这里,明早就不能及时的报平安了。我这就得走了,半刻也不能再耽误了。”她说:“你确实有重要的事,我也不敢再多留你了。”于是送别我离开。)
8. 越旦,楚使行,余亟欲还,友人及仆从咸云:“姬昨仅一倾盖.拳切不可负。”仍往言别,至则姬已妆成,凭楼凝睇,见余舟傍岸,便疾趋登舟。余具述即欲行,姬曰:“我装已成,随路相送。”余却不得却,阻不忍阻。由浒关至梁溪毗陵、阳羡、澄江,抵北固,越二十七日,凡二十七辞,姬惟坚以身从。登金山,誓江流曰:“委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返吴门!’余变色拒绝,告以期迫科试,年来以大人滞危疆,家事委弃,老母定省俱违,今始归,经理一切。且姬吴门责逋甚众,金陵落籍,亦费商量,仍归吴门,俟季夏应试,相约同赴金陵。秋试毕,第与否,始暇及此,此时缠绵,两妨无益。姬仍踌躇不肯行。时五木在几,一友戏云:“卿果终如愿,当一掷得巧。”姬肃拜于船窗,祝毕,一掷得“全六”,时同舟称异。余谓果属天成,仓卒不臧,反偾乃事,不如暂去,徐图之。不得已,始掩面痛哭,失声而别。余虽怜姬,然得轻身归,如释重负。
(第二天早上,穿着整齐准备出发,刚要走,朋友和家仆都说:“小宛昨天只和你叙旧了片刻,可不要辜负了她的殷切盼望啊。”我便去小宛家与她道别,到了后她已经整理好妆容,靠在楼上远望着我,看到我的船靠岸,边赶紧跑过来登到船上。我与她辞别后准备走时,她说:“我已经整理好行装,将一路跟随送你”我无法拒绝,不忍阻拦,只好由她。从浒关出发,经由梁溪毗陵、阳羡、澄江,最后到达北固,经历足足27天,这27天我日日想要辞别她,她都坚持要跟着我。登了金山,她对着湍急江流起誓:“我这辈子就如这东流的江水,发誓再也不回吴门。”我变了脸色生气拒绝,告诉她已经现在已经临近科举考试的时间了,几年来我父亲留在危险的疆场拼命,无法打理家事,甚至不能定期回来看望母亲,如今才可以归还,好好打理一切。何况你在吴门还有很多债务,在金陵除去乐籍也是很难的事,你还是先回吴门去,等我夏天到那里考试的时候,我们再相约一起去金陵。考完秋试后,不管是否及第,我才有时间考虑这些,如果现在我们就沉溺于缠绵,只是妨碍正事,而没有什么好处。她听了仍然犹豫着不肯走,正巧桌子上大家在掷骰子玩,朋友便开玩笑说:“你要真的那么想遂了心愿,不如掷个骰子看看运气。”她很恭敬的拜窗求得保佑,结果竟然掷出全六点的结果,船上的人都连连称奇。我说这真的是天意啊,但如此仓促的决定真的不好,反而会坏事,你还是暂时回去吧,我们慢慢再商议。她见没办法了,掩面痛哭与我辞别,我虽然很怜惜她,但也得以一身轻的回去,如释重负。)
9. 才抵海陵,旋就试、至六月抵家。荆人对余云:“姬令其父力已过江来云:姬返吴门,茹素不出,惟翘首听金陵偕行之约。闻言心异,以十金遣其父去曰:“我已怜其意而许之,但令静俟毕场事后,无不可耳。”余感荆人相成相许之雅,遂不践走使迎姬之约.竞赴金陵,俟场后报姬。金桂月三五之辰,余方出闱,姬猝到桃叶寓馆。盖望余耗不至,孤身挈一妪,买舟自吴门江行。遇盗,舟匿芦苇中,舵损不可行,炊烟遂断三日。初八抵三山门,只恐扰余首场文思,复迟二日始入。姬见余虽甚喜,细述别后百日茹素杜门与江行风波盗贼惊魂状,则声色俱凄,求归逾固,是魏塘、去间、闽、豫诸同社,无不高姬之识,悯姬之诚,咸为赋诗作画以坚之。场事既竣,余妄意必第,自谓此后当料理姬事,以报其志。讵十七日,忽传家君舟抵江干,盖不赴宝庆之调,自楚休致矣。时足二载违养,冒兵火生还,喜出望外,遂不及为姬谋去留,竟从龙潭尾家君舟抵銮江。家君阅余文,谓余必第,复留之銮江候榜。姬从桃叶寓馆仍发舟追余,燕子矶阻风,几复罹不测,重盘桓銮江舟中。七日,乃榜发,余中副车,穷日夜力归里门,而姬痛哭相随,不肯返,且细悉姬吴门诸事,非一手足力所能了。责逋者见其远来,益多奢望,众口狺狺。且严亲甫归,余复下第意阻,万难即诣。舟抵郭外朴巢,遂冷面铁心,与姬决别,仍令姬返吴门,以厌责逋者之意,而后事可为也。
(一到达海陵就开始应试了,直到六月份才回到了家里。妻子对我说:“小宛让父亲赶来传话:她回到吴门后,无心打扮,也不出门,只是翘首等待着和你一起到金陵的那个约定。我听了后也觉得恻隐,送给她父亲十金让他回去,并转告小宛:‘我可怜她的情意,已经应许了此事。只要静候他的考试全部结束之后,没有什么不能商量的。’”我感念妻子的成人之美,便没有履行当初约定的接她一起去金陵的约定,而是直接到了金陵,打算考完试后再告诉小宛。农历八月十五,我刚从考试院出来,小宛却突然到了桃叶渡的寓馆。大概是苦苦等我我也没有来,她就只带了一个老妇,买了小船从吴门出发来找我。路上遇到贼盗,驾小船藏身在芦苇丛中,船舵却也因此碰坏了,不能再继续行走,三天都没能吃上饭。初八就到了三山门了,却又怕打扰到我首场考试的思路,便晚了两天才进来。她看到我虽然开心,但讲到和我分别后素面闭门的岁月,以及坐船遇到盗贼的可怕场景,还是声泪俱下,想跟我回去的心思更加坚定。同行的来自魏塘、去间、闽、豫等各地的学子,听到小宛的故事,无不称赞她的胆识,怜悯她对我的一片真心,纷纷为她赋诗作画鼓励她。全部考试结束后,我很得意,觉得一定会考中,打算这些都结束后就处理小宛的事情,报答她对我的一片心意。没想到十七日后,忽然传来消息,父亲的船已经抵达江干,他不再需要去宝庆副使的调任,从楚地就退休还乡了。足足两年没有好好赡养父亲,如今他冒尽战场危险,平安归来,我觉得喜出望外,便也无暇处理小宛去留的事情了,直接从龙潭跟着父亲的船到了銮江。父亲看了我考试的文章,也说我必定会中选,我们便留在銮江等着张榜。小宛从桃叶馆一路乘船追到这里,在燕子矶遇到大风浪,几次差点身遭不测,只能在銮江船内徘徊等我。七天后发榜了,我只考中了乡内的副车,心里只想日夜兼程的赶回去,但小宛哭着跟着我,不肯回去,但我知道她在吴门遗留下来的事情,并不是我一人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追债的人看我是远道而来的人,必定会狮子大开口,气势众高。况且我父亲刚刚回来,我又因没有中选,心情烦闷。船到达村郭外朴巢后,我便铁了心,神色严峻的赶她走,让她回吴门去处理好追债者的事,然后才可以讨论我们的事情。)
10. 阳月过润州,谒房师郑公,时闽中刘大行自都门来,与陈大将军及同盟刘刺史饮舟中。适奴子自姬处来,云:姬归不脱去时衣,此时尚方空在体。谓余不速往图之,彼甘冻死。刘大行指余曰:“辟疆夙称风义。固如是负一女子耶?”余云:“黄衫押衙,非君平、仙客所能自为。”刺史举杯奋袂曰:“若以千金恣我出入.即于今日往。”陈大将军立贷数百金,大行以参数斤佐之。讵谓刺史至吴门,不善调停,众哗决裂,逸去吴江。余复还里,不及讯。
(阴历十月,我经过润州,去拜见房师郑公,当时闽中的刘大行从都门来,和陈大将军以及他的同盟刘刺史在船内饮酒。适逢家奴从小宛那里来,告诉我说:小宛回去后不更换衣服,这个时节天冷里面也没有添衣。你若不快赶到她身边,她宁可自己被冻死。刘大行指着我说:“一向都说辟疆你是个重风度情义的人,你怎么能这样辜负一个女子呢?”我说:“债主都是些官吏侠客,我不比君平、仙客一样能救出心上人。”刘刺史举起杯,挥袖激动的说:“要是给我千两黄金任我使用,我今天就去吴门帮忙调停。”陈大将军马上借给他几百两黄金,刘大行又给了他很多人参帮衬。据说刘刺史赶到吴门,但不擅长调停矛盾,反而惹起众怒导致决裂,羞愧逃到吴江去了。我又一次回去,却再没有得到过他的消息。)
11. 姬孤身维谷,难以收拾。虞山宗伯闻之,亲至半塘,纳姬舟中。上至荐绅,下及市井,纤悉大小,三日为之区画立尽,索券盈尺。楼船张宴,与姬饯于虎疁 ,旋买舟送至吾皋。至至月之望,薄暮侍家君饮于拙存堂,忽传姬抵河干。接宗伯书,娓娓洒洒,始悉其状,且即驰书贵门生张祠部立为落籍吴门,后有细琐,则周仪部终之,而南中则李宗宪旧为礼垣者与力焉。越十月,愿始毕,然后往返葛藤,则万斛心血所灌注而成也。
(她一个人陷在苦难中,难以收拾局面。虞山宗伯钱谦益听说后,亲自到半塘去,在船上与她见了面。上到权贵官宦,下到市井村民,纷纷问了债务数目,三天内帮她还清了所有的债,索要回的契约堆积几乎一尺高。宗伯于楼船上摆酒席庆祝,在虎疁为小宛践行,并买了船把她送回我的家乡。到了十一月十五黄昏,我正陪父亲在拙存堂饮酒,忽然传报说小宛已经靠岸了。接到了宗伯的书信,信中将为小宛还债等事娓娓道来,我这才搞清楚状况,并写了书信给门生张祠部,帮小宛除去了在吴门的乐籍赎身,其他琐碎之事,由周仪部帮忙处理完成,南中原礼部的李宗宪也帮忙出了不少力。过了十月,终于彻底了却心愿,来回往返,倾注了万般心血才促成了此事。)
12. 壬午清和晦日,姬送余至北固山下,坚欲从渡江归里。余辞之,益哀切,不肯行。舟泊江边,时西先生毕今梁寄余夏西洋布一端,薄如蝉纱,洁比雪艳。以退红为里,为姬制轻衫,不减张丽华桂宫霓裳也。偕登金山,时四五龙舟冲波激荡而上,山中游人数千,尾余两人,指为神仙。绕山而行,凡我两人所止,则龙舟争赴,回环数匝不去。呼询之,则驾舟者皆余去秋浙回官舫长年也。劳以鹅酒,竟日返舟,舟中人宣瓷大白盂,盛樱珠数斤,共啖之,不辨其为樱为唇也。江山人物之盛,照映一时。至今谭者侈美。
(崇祯十五年四月末,小宛送我到北固山下,坚持跟着我渡江回乡。我想要推辞,她很难过,不肯离开。船停在江边,西洋友人毕金梁寄给我一匹西洋布料,如蝉纱一般轻薄,比雪还洁白明艳。我为小宛裁制了粉红色里子的衣衫,不比张丽华宫中的霓裳逊色。我带着小宛一起攀登金山,当时有四五条龙舟迎着激流随我们而上,山中有几千游人,都跟在我们俩后面,说我们仿佛神仙眷侣一般。绕着山游览,凡是我俩所到之处,龙舟都争相划过来,绕了几圈都不走。我叫住龙舟询问,发现划船的人都是我去年秋天去浙江的船工们。我请他们吃鹅肉喝酒,到晚上回到船中,船里人已准备了很多斤樱桃,装在宣瓷大白盂内,我和小宛一起吃樱桃,分不清到底是樱桃还是小宛的朱唇。大好江山人多物博,照映一时,至今谈起来都觉得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