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儿杂感
其实在当妈以前,我就是一个有一点较真和心理洁癖的人。婚后,对养育小孩也是有憧憬的,立志要摆脱母辈陈旧的方式,努力向现代科学靠齐。怀孕时就在不断储备妇产、育婴和疫苗方面的资讯。
宝宝出生后,我也还算是个能够坚持的妈妈。可是育儿路上的未知,残存到现在的,也就只有睡婴儿床和睡着时不抱着这么两条了。仅有的两条,第一点是家人基本支持,我极力坚持,才没有跑偏。第二点,是和婆婆斗争后闹过不愉快才争取到的。
卡卡现在刚满十个月。旁人都说过得好快,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其中的不易。
一开始,她还算是好带的宝宝。因为最初就确定了分开睡的基调,所以大人小孩都睡得不错。可惜的是她过于消瘦,体重总是和标准线隔着距离,在如今到处都是高胖宝宝的环境里,她显得那么不协调,成了我最大的心病。我是个听话的妈妈,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期体检。三月龄时,医生说她太轻,会影响运动能力的发育,必须想尽办法增加奶的摄入量,要半夜弄醒吃奶。那时卡卡可谓是天使宝宝,晚上睡着后基本不用吃奶,我们大人都能得以安睡。接收到医生的指令后,我买了可以挤的奶瓶,可她不吃,遂废弃。弄起来不醒,吃得仍不理想。好习惯是难以培育的,坏习惯却能一朝养成。我最担心的夜奶破坏睡眠,真的如约而至,她再也很难一觉睡到大天亮不用哼哭醒了。
随后让我最崩溃的厌奶期来了。每每回想起育儿路上的艰难,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四个月时候的厌奶。她从来就不是很能吃奶的孩子。对于这么小的宝宝来说,长肉的唯一方式就是吃奶。可她在那段时间里,一碰到奶瓶就哭,不管几个小时没吃奶了,就是不吃。我着急又抓狂,发脾气,想摔奶瓶。最后婆婆摸索到了她的特点,要在睡得迷糊后才能接受吃奶。这是医生所谓的吃迷糊奶。亲戚们看到的时候陆续指责方式错误,可我没有别的办法,吃到肚子里是首要的。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一个月左右。过年期间,也许是因为各地辗转,她拉了好几天肚子。回到株洲后,医生让我更换成水解奶粉。现在我都不知道她是因为水土还是奶粉的原因,当时她开始愿意吃奶了,奶量开始上涨,也不依赖迷糊奶,体重终于保持每月一斤的涨幅。由于基础太差,她一直还是同龄宝宝里特瘦的那个,但我已不再那么纠结了。
她的运动能力也总是不太好的。三月时抬头不正、不会吃手和肌张力高,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育儿方式的错误和卡卡本身能力的后滞,自此开始了当妈的焦虑期。随后大运动里的重要里程碑——翻身,也在我们不断的期待和训练中,不断的让人失望。就在我快要被磨掉信心时,七个半月时,卡卡终于学会自主翻身,接着能够翻滚,在八月半龄开始爬行,随后学会扶物站立、自己坐起、扶着沙发走路。比起同龄的小孩来,她的每一项大运动基本都是滞后的。当然,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惊奇的,因为她在不断进步。如今,医生说她的运动能力和月龄达到匹配。
九月龄时我们开始下决心给卡卡断夜奶。此前她需要在午夜吃一次奶,若不吃,便坚决不回到她的小床。在不带太多期待时,她突然能够在半夜哼起时,通过我的安抚回去睡觉而不需要喝奶,我才开始坚定不给夜奶。可是酷暑来了,突然爆发的痱子,她不再能在安抚后安睡至清晨,没晚都要哼起好几次,不胜其扰,半夜成了我一天中最焦躁的时候。持续了一个月不给夜奶,后半程却总不能睡好。到底该继续坚持还是重新喂奶,我想我可能需要帮助了。
大概现在进入第二个艰难阶段了。她总是很烦躁,哭得更频繁,也不那么亲我,更依赖外婆。身体也不好,吃的更少,原本就瘦,如今更甚。
我关注了一些自认为很靠谱的育婴公众号,可是资讯太庞杂,无法及时吸收。甚至这些,都是为我妈妈不齿的,她有时相信所谓的科学育儿,更多时候老一辈的做法在她心里深深扎根。偶然间看到一些文章解答了育儿路上曾有过的碰壁,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泪奔感。学习总是好的,过后的能让我释然,预先了解的让我心里有底。
焦虑期是已经过了。回过头看,我本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少一些急躁,但我做不到什么都准备好了再去接受挑战。
母亲这个身份在她出生那一刻就确定了。作为了个不到一年的新手妈妈,我还是很期待往后的生活。现在我能告诉自己的,是你需要坚定爱宝宝的心,不管她是吵闹的还是生病的;要相信她的独特,不要因同龄宝宝的比较而惊慌失措,要保护自己的玻璃心。
老公总是那么忙,他能分给孩子的时间很少,他总是把工作排在第一位。婆婆和妈妈还在不断助长他的这种思维。不过我一直相信他会是个好爸爸,因为他的温柔和爱心。只是,他不能像我那样在第一天就进入角色,至今还处在慢热期。
现在我要应对的,是卡卡还在持续的不安睡和不爱吃。我相信,总能熬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