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定(三) 王荣生
因循文本体式 确立教学目标
-指向文本的关键点
关键词: 散文阅读 移情 作者经验 关键词句 备教材 备学生
“把诗歌当诗歌教 散文当散文教 把小说当小说教”。
散文:传递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 阅读散文:要分享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 阅读关键:找到作者的经验。 重点:不在写事情本身,在于作者的情绪情感 经验的产生。
课例
一、《生命,生命》(杏林子)
(某师: 飞蛾例子,瓜子、自己,三个例子,最后议论。-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写法:以小见大。)但太浅,并没有讲懂。
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给我极大的震撼
“震惊,擎天撼地,极大的震撼”, 事情本身确实是小事,但是在作者眼里,却是大事。三件事引起我对生活的认识:“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但是……却在于自己掌握”
“无论未来如何……我都愿意为它奋斗。”
这篇文章讲生命本身的价值。不在文采,在于思想。
杏林子是台湾的残疾作家,人道主义者。阅读散文必须联系作者。对作者了解越多,越能了解作者传递的经验。“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
《生命,生命》文艺性的标题。通常的标题 先看题目再读文章。文艺性的标题,读懂文章,才能领悟。因此,本文几个要点:1.标题;2.三件事情;3.三个“震惊,震撼”;4.“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虽然……但是……却在于自己掌握”、“我应许自己”;5.“无论未来多命运 如何……我都愿意为它奋斗。” 好勇敢,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力量。
解读的方法
从散文的体式入手
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
1.阅读经验;2.散文:作者的经验,她经历的事她的反应 她的内心。反应和内心通过议论性的语言反映出来。
本文的教学目标: 理解三个事例给“我”带来的关于生命的震撼与感悟。
1.了解作者,联系作者经历理解课文。
2.从三段中“令我震惊”“擎天撼地”“给我极大震撼”感受作者人生经验。
3.从两段议论中体认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4.体会“生命、生命”标题的意味。
所以散文备课,要先找出要点,理解了它们才算是读懂了文章。
二、《统筹方法》教学目标
要点:1.定义;2.三个图表;3.明白为何用烧开水举例解说统筹方法,“比如”是类比。以及最后,“是一种重要的……”
备课 对要点进行提炼。一句话或者一段话。
备课备两头:1.备教材:依据文本体式,找关键点。即学生要理解感受的地方。通常是语句,有的时候是一种风格。文本的特质;2.备学生:(1)学生能读懂的。(2)学生读的有困难和问题的。(落差)要对这些作区分。
以《生命,生命》为例:1.生词;2.句子读不懂“擎天撼地”“震撼”“必须对自己负责”“自己掌握”“我应许自己”“无论未来的命运如何“等等。 (黄色关键句,困难绿色)
3.《藤野先生》学生会的1.记叙文2.什么样的人 不会的:不知道写的是鲁迅的经历,并且为何题目是《藤野先生》呢
易犯的错误:教的都是学生自己懂的 没教的却是学生读不懂的
4.《百合花开》:为何要默默开花? (第一株百合的信念:我要以花证明自己的存在)
5.《端午的鸭蛋》:备学生 能理解的;不能理解的。
教学重点:关键的+有困难的
教学难点:和理解整篇文章比较分离。 生词啦可以布置在课堂之前或者课后作业,因为和理解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关联。
(Q:这篇文章怎么讲?)
-
是一只蝴蝶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8 15: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