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自我觉醒第四章 文 明 第四节 正确追求
本章开头说了文明的几个要素:物质基础、生活情趣、有序的社会活动、精神文化,那么下面将简单介绍在文明社会中获得幸福的正确姿势。
物质基础、有序的社会活动是外在的环境,只能选择,只能适应,和有限的改造,如果不满足现状,可以有目标的追求,不管这个目标是具体的目标,还是虚的目标-放眼美好的未来,目标对人生有着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没有目标的人生总是充满空虚感的,即便是偶尔获得了意外之财,也很茫然,没有目标,人的内心是不踏实的,即便生活情趣丰富多彩,也很容易陷入沉溺的深渊,醒来后发现自己仍然空虚无助。所以我们都可为自己定个小目标,当然不是“先赚1个亿”,这个目标一定要能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不是空洞的炫耀,否则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付出的辛苦会变成抱怨。积极培养目标感,有了目标才能每天都感觉到自己正在朝着目标的路上迈进,这种循序渐进而又充满目标感的生活才是踏实的,最幸福的感觉是你就在路上。有了目标,起床都变得容易了呢。幸福感下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目标难以实现,人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所以心生不安。
很多人会制定量化的物质目标,例如,几年内能够买房、买车,且有存款可以去旅游等使用,但是这种从物质化中获得幸福感的方式正在退却,因为从物质获得幸福感的程度越来越低。那么不妨将物质化的目标作为精神目标的一部分,做一个基础,这个物质基础我们是可以选择的,你有想过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或工作环境吗?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有着怎样的活法,对未来都是有很多期许的,用心挑一个适合自己的居住或工作的环境,这是强化关于幸福的仪式感,关乎幸福。可能美国人、欧洲人觉得很习以为常,或者是很符合情理的,不少人因为喜欢一种生活状态而举家迁徙是常有的事。但在中国,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少,有这种能力的人更少,当然有些原因是中国人还没有将工作和生活分开来对待,这种融合使得大多数人感觉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城市或农村)是满意的,即便是生活中较少的不满意,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却是感觉良好的。
既然自己有了小目标,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在兴奋中逐步的展开计划,予以实施。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目标),最美的风景是在路上,有一种力量叫做奔跑在幸福的路上,摆正视角即能欣赏一路的美景,摆正心态立即能收获奋斗的幸福感,所以首先要身心健康,在拼搏的路上不要试图走捷径,总是推卸责任充当受害者的人、经常处于消极状态的人、习惯性寻找借口的人,都很难邂逅幸福。思维不能总是僵硬且局限于常态,需要不断的充实、不断的提升。
然后就是想办法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不是说你必须拥有多么庞大的资产,或者有相当高的收入,只要满足你的安定生活就可以了。绝大多数人是靠努力工作来实现,那么就要有享受工作的心态,否则在实现目标的回望中,一路的心酸和痛苦,哪有幸福可言。这和工资的高低没有关系,你觉得工资低,可以换工作呀,但是既然你选择了一份工作,那就尽量要做的开心,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才更能体现成就感。要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如果事业成功,却没有朋友和家人的分享,根本谈不上幸福。要不断的在工作中学习、成长、进步,并能为之感到满足。
在满足一定的生活基础条件之上,在生活情趣上,选择富于激情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否则一味的追逐目标,人生将是多么苍白和乏味,良好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既是让自己充分享受人生乐趣的方式,也是拓展自己社交圈的借助工具,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在愉悦自己的同时,会吸引更多的朋友。当然生活情趣也不能追求的过度,毕竟还不是精神的较高层次,玩物丧志是历史开具的最好证明。
精神文化上如何找寻幸福感呢?在前面也提到了,单纯的物质目标获得的幸福感正在下降,更需要确立精神目标。文明社会的延续时间越长,人们在爬升需求金字塔的时间也越充分,随着物质、安全需求的满足,人们更需要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以及稳定的社会关系。在自我意识觉醒的情况下,人们的思维意识层次不断提高,不再愿做精神贫瘠的人,一些人将寻求归属和爱作为终生精神目标,一些人将荣誉、受到尊敬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还有一些人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些都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在目标实施的行动中,不但带给自己幸福感,更是一路播撒爱的种子,使更多人感受到幸福感。在精神追求的过程里,拥有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重要,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朋友和家人,这些点点滴滴的幸福感就是爱;可以有更多精力投身于热爱的服务事业中,受到广泛尊重不仅仅在于体现出的个人品质的优秀,还要有更多务实的行动。精神上孜孜不倦的追求才是一个人该有的面貌,这样的面貌年轻而精神,精神上获得的幸福感才更充实而强烈。
说到精神层次的提升,不仅要有卓识远见,思想观念上则要更加自由,就是学会摆脱金钱、权力、时间、场所等外部的束缚。在细节上有所转变:从“拥有金钱”变成“拥有时间”,从追逐地位的提升到追逐自由(这也是自由职业者增多的主因),从随大众到追随自己的内心的转变,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借助平台或生活情趣开拓自己的世界,营造个人品牌的积累。提高工作效率,改变“重量不重质”的习惯,享受精简主义的生活,为自己赢得更多自由时间,从而投入到精神上,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体验,比起短暂的巨大幸福,寻常间一点一滴的喜悦感,可持续性长久才更令人感动。
物质基础、有序的社会活动是外在的环境,只能选择,只能适应,和有限的改造,如果不满足现状,可以有目标的追求,不管这个目标是具体的目标,还是虚的目标-放眼美好的未来,目标对人生有着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没有目标的人生总是充满空虚感的,即便是偶尔获得了意外之财,也很茫然,没有目标,人的内心是不踏实的,即便生活情趣丰富多彩,也很容易陷入沉溺的深渊,醒来后发现自己仍然空虚无助。所以我们都可为自己定个小目标,当然不是“先赚1个亿”,这个目标一定要能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不是空洞的炫耀,否则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付出的辛苦会变成抱怨。积极培养目标感,有了目标才能每天都感觉到自己正在朝着目标的路上迈进,这种循序渐进而又充满目标感的生活才是踏实的,最幸福的感觉是你就在路上。有了目标,起床都变得容易了呢。幸福感下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目标难以实现,人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所以心生不安。
很多人会制定量化的物质目标,例如,几年内能够买房、买车,且有存款可以去旅游等使用,但是这种从物质化中获得幸福感的方式正在退却,因为从物质获得幸福感的程度越来越低。那么不妨将物质化的目标作为精神目标的一部分,做一个基础,这个物质基础我们是可以选择的,你有想过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或工作环境吗?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有着怎样的活法,对未来都是有很多期许的,用心挑一个适合自己的居住或工作的环境,这是强化关于幸福的仪式感,关乎幸福。可能美国人、欧洲人觉得很习以为常,或者是很符合情理的,不少人因为喜欢一种生活状态而举家迁徙是常有的事。但在中国,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少,有这种能力的人更少,当然有些原因是中国人还没有将工作和生活分开来对待,这种融合使得大多数人感觉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城市或农村)是满意的,即便是生活中较少的不满意,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却是感觉良好的。
既然自己有了小目标,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在兴奋中逐步的展开计划,予以实施。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目标),最美的风景是在路上,有一种力量叫做奔跑在幸福的路上,摆正视角即能欣赏一路的美景,摆正心态立即能收获奋斗的幸福感,所以首先要身心健康,在拼搏的路上不要试图走捷径,总是推卸责任充当受害者的人、经常处于消极状态的人、习惯性寻找借口的人,都很难邂逅幸福。思维不能总是僵硬且局限于常态,需要不断的充实、不断的提升。
然后就是想办法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不是说你必须拥有多么庞大的资产,或者有相当高的收入,只要满足你的安定生活就可以了。绝大多数人是靠努力工作来实现,那么就要有享受工作的心态,否则在实现目标的回望中,一路的心酸和痛苦,哪有幸福可言。这和工资的高低没有关系,你觉得工资低,可以换工作呀,但是既然你选择了一份工作,那就尽量要做的开心,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才更能体现成就感。要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如果事业成功,却没有朋友和家人的分享,根本谈不上幸福。要不断的在工作中学习、成长、进步,并能为之感到满足。
在满足一定的生活基础条件之上,在生活情趣上,选择富于激情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否则一味的追逐目标,人生将是多么苍白和乏味,良好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既是让自己充分享受人生乐趣的方式,也是拓展自己社交圈的借助工具,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在愉悦自己的同时,会吸引更多的朋友。当然生活情趣也不能追求的过度,毕竟还不是精神的较高层次,玩物丧志是历史开具的最好证明。
精神文化上如何找寻幸福感呢?在前面也提到了,单纯的物质目标获得的幸福感正在下降,更需要确立精神目标。文明社会的延续时间越长,人们在爬升需求金字塔的时间也越充分,随着物质、安全需求的满足,人们更需要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以及稳定的社会关系。在自我意识觉醒的情况下,人们的思维意识层次不断提高,不再愿做精神贫瘠的人,一些人将寻求归属和爱作为终生精神目标,一些人将荣誉、受到尊敬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还有一些人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些都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在目标实施的行动中,不但带给自己幸福感,更是一路播撒爱的种子,使更多人感受到幸福感。在精神追求的过程里,拥有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重要,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朋友和家人,这些点点滴滴的幸福感就是爱;可以有更多精力投身于热爱的服务事业中,受到广泛尊重不仅仅在于体现出的个人品质的优秀,还要有更多务实的行动。精神上孜孜不倦的追求才是一个人该有的面貌,这样的面貌年轻而精神,精神上获得的幸福感才更充实而强烈。
说到精神层次的提升,不仅要有卓识远见,思想观念上则要更加自由,就是学会摆脱金钱、权力、时间、场所等外部的束缚。在细节上有所转变:从“拥有金钱”变成“拥有时间”,从追逐地位的提升到追逐自由(这也是自由职业者增多的主因),从随大众到追随自己的内心的转变,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借助平台或生活情趣开拓自己的世界,营造个人品牌的积累。提高工作效率,改变“重量不重质”的习惯,享受精简主义的生活,为自己赢得更多自由时间,从而投入到精神上,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体验,比起短暂的巨大幸福,寻常间一点一滴的喜悦感,可持续性长久才更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