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春意盎然的日子

冯延巳在那首《蝶恋花》中写:
“谁道闲情抛却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春天本是万物复苏,是希望憧憬的季节,诗人为何“惆怅还依旧”。
且容我穿越去南宋,用现代的思维,试着去揣摩诗人为何要“抛却久”,为何“要惆怅?”
下两句“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给出了答案。
照着镜子,他已经知道自己越来越瘦,还天天在花前饮酒,每次喝昏沉乱醉。
明知道这样是错的,对自己身体有害,却死不悔改。
即使心不惆怅,身体也是惆怅的。
春天来了,天时地利,不去期许希望,动手播种,活该惆怅一辈子。
他只是知道,却没有做到,严重缺乏执行力。
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典型代表。
一个人接受新的认知,就好比在春天许下了愿望。
在扑天盖地狂轰乱炸的信息中,要象挑种子一样。精挑细选,挑个最饱满,对自己最有用的。(种子贵在精,不在多)。
然后把它种在最肥沃的大脑处。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就要拿出来理解消化,把那些线性的认知,进行深度思考领悟,“发芽”成网状的小树。
就像要常去给种子浇水施肥,种子才容易发芽。
在小树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长歪的“枝丫”,被虫子吃坏的“叶”。
这时需拿出你的“屠龙宝刀”一一元认知能力,砍掉“坏的”,“烂掉的”,“不恰当的”……,留下茂盛、强状,适合自己的。
细心的培育,耐心的向阳坚持。
契机一到,自然收获满满。
收获的不止是硕果,还有你这一路的迭代。
那些知道早就融入你的骨血,打通了任督二脉,运用的出神入化,成为了做到。
知道到做到的距离,就是播种到收获的距离。
每天都是“春”的日子,每个人都要有一点点不安份,春意盎然,伺机而动。
你要敢梦想,敢播种,多耕耘,多收获。
未来的日子,才会春暖花开,阳光满地。
春光大好,容颜尚俏,扫蛾眉,点朱唇,换绮罗,裙裾飞扬出门去。
要么去收获,要么去播种,要么去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