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7.16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人的发现
人文主义者发现的人的价值包括尊严、才能和自由。
【人的尊严】
人文主义者以“人的尊严”、“人的崇高”为题,歌颂人的价值。
人文主义者托麦达在《驴的论辩》中摄像人与驴争论谁更优越。西班牙人文主义者斐微斯热情地讴歌了人的形象。高扬人性是人文主义者的共同特征。
【人的才能】
15世纪意大利崇尚古代文化,恢复以古典拉丁文为主的人文学科,包括语法、修辞、诗学、历史和道德哲学,它的培养目标是个人的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人的自由】
人文主义者认识到,人的最高价值是自由,即选择和造就他自己地位的力量;自由是神赋予人的礼物。人运用自由最后达到了与神的儿子和神一样的最高境界。
第二节 自然的发现
文艺复兴时期的新的自然观主要是通过人文学科以外的途径发展起来的,包括:柏拉图主义的复兴、自然哲学的思辨和奇异科学的实践。
【和谐的自然】
达芬奇称绘画是一门“绝妙的科学”,绘画的本质在于自然界的最基本的性质——连续性。绘画反映的是一种类比关系,有两个典型例子:水与空气波动的类比、血液循环与树的结构之间的类比。
阿尔伯蒂认为和谐是一种数字比例关系,“美是稀有的”,和谐的数字比例使得自然成为完善和神圣的,他甚至发出了“自然即上帝”的感叹。
库萨的尼古拉认为要通过数学认识自然,“有知识的无知”,关于上帝的学问归根到底是一种无知。不过这种无知不是一无所有的状态,而是以“无限”为对象的知识。对自然的数量关系知道得越多,就越接近于上帝和宇宙的对立统一的本质。库萨的尼古拉提出用数学研究自然的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了道路。
【能动的自然】
过去人们在神学研究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被引导到对自然的研究上,这种转变是从中世纪神学到近代自然科学的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代表人物:特勒肖、康帕内拉、帕特里奇、布鲁诺。
【经验的自然】
文艺复兴时期盛行占星术、巫术、魔术、炼金术、通灵术,这些在当时被称为“奇异科学”。这些奇技异术之所以被当做科学,是因为它们以实用为目的,要求可感的经验证据和检验,在原则上符合经验科学的一般标准。奇异科学是自然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二章 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精神
第一节 近代自然科学与理性主义的哲学
17和18世纪是理性的时代。古希腊的理性是与宇宙的心灵想通的思辨,中世纪的理性是神学和信仰的助手,近代的理性则是时代的精神,这就是自然科学的精神。
【近代自然科学的哲学精神】
1.探索自然奥秘的求知精神;
2.重视观察和实验的求实精神;
3.通过精确的量化而达到的确定性;
4.理解世界的机械论图式。
【近代哲学的科学精神】
1.哲学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
2.近代认识论中有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阵营,两者的分歧除了唯名论和实在论这一遥远的历史根源之外,还直接、集中地反映了对自然科学方法的不同理解;
3.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一样,也有机械论的特征;
4.近代哲学的理论是以自然科学为范式而建立起来的。
【近代哲学的思辨与实践精神】
近代哲学家还有他们独特的时代特点,他们和希腊哲学家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仅仅追求个人好奇心的满足,他们从事哲学还有明确的功利目的;就是说,除了追求纯粹的智慧,他们还积极谋求经世济用的智慧。近代哲学以改造和控制自然的科学为榜样,按照工具理性的要求,提出了改造和控制社会、人性乃至个人生活的方案。
【近代哲学的开端】
首先,笛卡尔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哲学问题,反映了近代哲学与数学的联系;
其次,培根是经验归纳法的创始人,反映了近代知识与实验科学的联系;
另外,霍布斯的哲学则集中反映了机械论对近代哲学的影响。
第二节 培根
【传统科学观批判】
培根对旧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于对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并为经院哲学所继承的传统科学观和逻辑体系的批判。培根用以衡量知识的标准是实用性,他以此否认传统知识继续存在的权利。培根所说的服务于人类的实用性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只是指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用途,不包括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与满足。
【“四假象”说】
“种族假象”:指人性的缺陷。
“洞穴假象”: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
“市场假象”: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
“剧场假象”: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
【科学的实验方法】
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科学的目的决定它必须采用实验的方法。培根明确地指出,科学的目的是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支配自然,“达到人生的福利和效用”。在此意义上,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科学的归纳方法】
归纳。
归纳法不是单向的推理过程,而是时上时下、循序渐进的过程。归纳法不依靠最初的前提,也没有终极的结论。归纳法开始于收集材料,然后再整理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证实真伪。
第三节 霍布斯
【机械论的哲学】
举例说明他的哲学与机械论的联系:
例一:世界和人都是机器。
例二:实在的性质只是物体的广延。
例三:可感性质是偶性。
例四:哲学的方法是加减。
【社会契约论】
两条自然律:一是利用一切手段保存自己,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必要时放弃别人也同意放弃的权利。根据第一条规律,人们必然要求和平。根据第二条规律,和平协议是这样一个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放弃和别人一样多的权利,并因此而享受和别人一样多的利益。这就要求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权利转让给一个人或一群人,由他或他们代理行使权利,以保全契约者的生命。国家是这一契约的产物,同意转让权利的契约者是被统治者,接受契约的代理权利者是统治者。
社会契约论第一次用人的自然属性和自然理性说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它取代了中世纪流行的“君权神授”的信仰。后来的自由主义的理论家抛弃了其中包含的“绝对王权”的内容,把它改造成民主国家的理论基础。
第十三章 笛卡尔的唯理论
第一节 方法论的反思
【普遍数学】
哲学首先要研究科学方法来统一各门学科,即“普遍数学”,特征有二:度量和顺序。
【方法论规则】
第一,绝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
第二,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第三,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
第四,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
第二节 第一哲学的沉思
【普遍怀疑】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属于分析的范畴,考虑一切可能性的规则,还要考虑最后剩下的一个可能性:思想能否怀疑自身?笛卡尔的回答是否定的,从而找到了一个不可怀疑的第一原则。
【“我思故我在”】
思想自身是思想的活动,当思想在怀疑时,思想可以怀疑思想的一切对象和内容,但却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否则的话,怀疑就无法进行。并且,怀疑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怀疑的主体,“我”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这样,由于想到我在怀疑,可以确定地知道作为怀疑主体的“我”是存在的。
【真理的标准】
1.“自我”观念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即一切像“自我”那样自明的观念都是真观念。
2.我们极清楚、极明白地想要的东西都是真的。
在分析的步骤中被怀疑的观念重新被确定为真观念。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上帝”的观念具有无限的完满性,“自我”的观念只有有限的完满性,从“自我”的有限性不可能产生关于“上帝”的无限性。因此,必定有一个无限完满的上帝存在,他把关于自身的观念赋予人类,产生出关于“人类”的天赋观念。
【“广延”的观念】
广延的观念是上帝在我们的心灵中造成的。这就保证了我们关于广延的观念能够与外部事物相符合。上帝在我们的思想中产生的观念必定是真实的,这就是我们关于广延的天赋观念必定与外部事物的形状相符合的原因所在。
【心物二元论】
按照笛卡尔的原则,我们只能通过属性认识实体;“思想”和“广延”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无处不在的属性,因此,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只有心灵和物质才是实体。人不但有形体,而且有意识和自我意识。人是两个实体的组合:身体是物质,自我意识是心灵,这就是“身心二元论”。按照二元论的原则,身体和心灵不能相互作用,这一理论与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的协调一致的事实明显不符。
【笛卡尔主义】
笛卡尔建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体系,他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是当之无愧的。他以“普遍数学”为方法论,按照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论规则,把“自我”作为第一原则,建立了“明白清楚”的真理的内在标准,一步一步地推导出关于心灵、上帝和物质的确定知识。他的哲学体系像数学的公理体系一样,有简洁、严格与和谐之美。他的天赋观念论、理智至上的立场,以及身心二元论都表现了唯理论的基本特征,对后来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张亚军《现代汉语语法分析》
第一章 语言符号的三个方面和语法的三个平面分析
第一节 符号和语言符号的三个方面
一、符号及其形式、意义和内容
广义的符号指能够代表某一事物的标志;狭义的符号指形式与意义之间有某种约定关系的标志或标记。
形式是人的感官可以感觉到的;
意义是形式所代表的不与某个特定对象相联系的概念;
内容是某一符号在具体的使用场合中所涉及的具体对象。
二、语言符号及其形式、意义和内容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是一种听觉符号系统,它的形式是语音。语言符号的意义由一定的语音形式表达出来,一定的语音形式表达一定的意义。
句子也是“三位一体”的语言单位,具体的句子与抽象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三、语言符号与语法分析
句法学:主要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语义学:主要研究符号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主要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语法的三个平面分析
一、语言中的形式与意义
对于语言来说,文字的形体也是形式。它们构成了两个层级上的形式与意义的关系:
传统语法学以传统逻辑的分析方法为基础,在词类划分的问题上,以“意义”作为主要标准。
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看到了传统语法从逻辑语义出发去分析语法的局限性,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语言的形式方面对语言结构做出科学而合理的解释。
语法研究中争论最多的是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词汇意义把一个词从一系列词中间分辨出来,把它与其他词区别开来,语法意义则把这一系列的词连结在一起,使之成为(或某些)语法意义为特征的同类现象。
语法意义比词汇意义更为抽象,更为概括。
二、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
(一)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
1.句法平面
第一,对句法结构内部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
第二,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之间的层次进行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
2.语义平面
研究语法,应该从形式出发去发现意义,也就是通过句法结构的分析去深入了解句子内部的语义关系,并通过语义关系的分析来进一步了解句法关系的同异,从而对句法结构做更精密的描写。
3.语用平面
语用偏重于讲表达,所以语用分析是一种动态的分析。将语用分析与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结合起来,做到动态与静态的统一,才算最后达到了语法分析的目的。
(二)三个平面分析的基本模式
1.三个平面的成分分析法
这种模式认为语法结构的组成成分可以分为句法成分、语义成分和语用成分三类。
2.三个平面的因素分析法
“主语是话题”
根据这种模式,语法研究的路子是确定句法上的“结构”,然后对“结构”成分作语义和表达上的说明。
3.三个平面的结构分析法
不但句法平面有结构,语义平面上也有结构,语用平面上也有结构。三个结构各是一个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大系统,构成语法结构。
林语堂《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人的发现
人文主义者发现的人的价值包括尊严、才能和自由。
【人的尊严】
人文主义者以“人的尊严”、“人的崇高”为题,歌颂人的价值。
人文主义者托麦达在《驴的论辩》中摄像人与驴争论谁更优越。西班牙人文主义者斐微斯热情地讴歌了人的形象。高扬人性是人文主义者的共同特征。
【人的才能】
15世纪意大利崇尚古代文化,恢复以古典拉丁文为主的人文学科,包括语法、修辞、诗学、历史和道德哲学,它的培养目标是个人的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人的自由】
人文主义者认识到,人的最高价值是自由,即选择和造就他自己地位的力量;自由是神赋予人的礼物。人运用自由最后达到了与神的儿子和神一样的最高境界。
第二节 自然的发现
文艺复兴时期的新的自然观主要是通过人文学科以外的途径发展起来的,包括:柏拉图主义的复兴、自然哲学的思辨和奇异科学的实践。
【和谐的自然】
达芬奇称绘画是一门“绝妙的科学”,绘画的本质在于自然界的最基本的性质——连续性。绘画反映的是一种类比关系,有两个典型例子:水与空气波动的类比、血液循环与树的结构之间的类比。
阿尔伯蒂认为和谐是一种数字比例关系,“美是稀有的”,和谐的数字比例使得自然成为完善和神圣的,他甚至发出了“自然即上帝”的感叹。
库萨的尼古拉认为要通过数学认识自然,“有知识的无知”,关于上帝的学问归根到底是一种无知。不过这种无知不是一无所有的状态,而是以“无限”为对象的知识。对自然的数量关系知道得越多,就越接近于上帝和宇宙的对立统一的本质。库萨的尼古拉提出用数学研究自然的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了道路。
【能动的自然】
过去人们在神学研究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被引导到对自然的研究上,这种转变是从中世纪神学到近代自然科学的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代表人物:特勒肖、康帕内拉、帕特里奇、布鲁诺。
【经验的自然】
文艺复兴时期盛行占星术、巫术、魔术、炼金术、通灵术,这些在当时被称为“奇异科学”。这些奇技异术之所以被当做科学,是因为它们以实用为目的,要求可感的经验证据和检验,在原则上符合经验科学的一般标准。奇异科学是自然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二章 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精神
第一节 近代自然科学与理性主义的哲学
17和18世纪是理性的时代。古希腊的理性是与宇宙的心灵想通的思辨,中世纪的理性是神学和信仰的助手,近代的理性则是时代的精神,这就是自然科学的精神。
【近代自然科学的哲学精神】
1.探索自然奥秘的求知精神;
2.重视观察和实验的求实精神;
3.通过精确的量化而达到的确定性;
4.理解世界的机械论图式。
【近代哲学的科学精神】
1.哲学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
2.近代认识论中有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阵营,两者的分歧除了唯名论和实在论这一遥远的历史根源之外,还直接、集中地反映了对自然科学方法的不同理解;
3.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一样,也有机械论的特征;
4.近代哲学的理论是以自然科学为范式而建立起来的。
【近代哲学的思辨与实践精神】
近代哲学家还有他们独特的时代特点,他们和希腊哲学家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仅仅追求个人好奇心的满足,他们从事哲学还有明确的功利目的;就是说,除了追求纯粹的智慧,他们还积极谋求经世济用的智慧。近代哲学以改造和控制自然的科学为榜样,按照工具理性的要求,提出了改造和控制社会、人性乃至个人生活的方案。
【近代哲学的开端】
首先,笛卡尔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哲学问题,反映了近代哲学与数学的联系;
其次,培根是经验归纳法的创始人,反映了近代知识与实验科学的联系;
另外,霍布斯的哲学则集中反映了机械论对近代哲学的影响。
第二节 培根
【传统科学观批判】
培根对旧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于对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并为经院哲学所继承的传统科学观和逻辑体系的批判。培根用以衡量知识的标准是实用性,他以此否认传统知识继续存在的权利。培根所说的服务于人类的实用性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只是指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用途,不包括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与满足。
【“四假象”说】
“种族假象”:指人性的缺陷。
“洞穴假象”: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
“市场假象”: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
“剧场假象”: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
【科学的实验方法】
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科学的目的决定它必须采用实验的方法。培根明确地指出,科学的目的是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支配自然,“达到人生的福利和效用”。在此意义上,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科学的归纳方法】
归纳。
归纳法不是单向的推理过程,而是时上时下、循序渐进的过程。归纳法不依靠最初的前提,也没有终极的结论。归纳法开始于收集材料,然后再整理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证实真伪。
第三节 霍布斯
【机械论的哲学】
举例说明他的哲学与机械论的联系:
例一:世界和人都是机器。
例二:实在的性质只是物体的广延。
例三:可感性质是偶性。
例四:哲学的方法是加减。
【社会契约论】
两条自然律:一是利用一切手段保存自己,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必要时放弃别人也同意放弃的权利。根据第一条规律,人们必然要求和平。根据第二条规律,和平协议是这样一个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放弃和别人一样多的权利,并因此而享受和别人一样多的利益。这就要求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权利转让给一个人或一群人,由他或他们代理行使权利,以保全契约者的生命。国家是这一契约的产物,同意转让权利的契约者是被统治者,接受契约的代理权利者是统治者。
社会契约论第一次用人的自然属性和自然理性说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它取代了中世纪流行的“君权神授”的信仰。后来的自由主义的理论家抛弃了其中包含的“绝对王权”的内容,把它改造成民主国家的理论基础。
第十三章 笛卡尔的唯理论
第一节 方法论的反思
【普遍数学】
哲学首先要研究科学方法来统一各门学科,即“普遍数学”,特征有二:度量和顺序。
【方法论规则】
第一,绝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
第二,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第三,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
第四,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
第二节 第一哲学的沉思
【普遍怀疑】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属于分析的范畴,考虑一切可能性的规则,还要考虑最后剩下的一个可能性:思想能否怀疑自身?笛卡尔的回答是否定的,从而找到了一个不可怀疑的第一原则。
【“我思故我在”】
思想自身是思想的活动,当思想在怀疑时,思想可以怀疑思想的一切对象和内容,但却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否则的话,怀疑就无法进行。并且,怀疑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怀疑的主体,“我”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这样,由于想到我在怀疑,可以确定地知道作为怀疑主体的“我”是存在的。
【真理的标准】
1.“自我”观念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即一切像“自我”那样自明的观念都是真观念。
2.我们极清楚、极明白地想要的东西都是真的。
在分析的步骤中被怀疑的观念重新被确定为真观念。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上帝”的观念具有无限的完满性,“自我”的观念只有有限的完满性,从“自我”的有限性不可能产生关于“上帝”的无限性。因此,必定有一个无限完满的上帝存在,他把关于自身的观念赋予人类,产生出关于“人类”的天赋观念。
【“广延”的观念】
广延的观念是上帝在我们的心灵中造成的。这就保证了我们关于广延的观念能够与外部事物相符合。上帝在我们的思想中产生的观念必定是真实的,这就是我们关于广延的天赋观念必定与外部事物的形状相符合的原因所在。
【心物二元论】
按照笛卡尔的原则,我们只能通过属性认识实体;“思想”和“广延”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无处不在的属性,因此,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只有心灵和物质才是实体。人不但有形体,而且有意识和自我意识。人是两个实体的组合:身体是物质,自我意识是心灵,这就是“身心二元论”。按照二元论的原则,身体和心灵不能相互作用,这一理论与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的协调一致的事实明显不符。
【笛卡尔主义】
笛卡尔建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体系,他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是当之无愧的。他以“普遍数学”为方法论,按照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论规则,把“自我”作为第一原则,建立了“明白清楚”的真理的内在标准,一步一步地推导出关于心灵、上帝和物质的确定知识。他的哲学体系像数学的公理体系一样,有简洁、严格与和谐之美。他的天赋观念论、理智至上的立场,以及身心二元论都表现了唯理论的基本特征,对后来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张亚军《现代汉语语法分析》
第一章 语言符号的三个方面和语法的三个平面分析
第一节 符号和语言符号的三个方面
一、符号及其形式、意义和内容
广义的符号指能够代表某一事物的标志;狭义的符号指形式与意义之间有某种约定关系的标志或标记。
形式是人的感官可以感觉到的;
意义是形式所代表的不与某个特定对象相联系的概念;
内容是某一符号在具体的使用场合中所涉及的具体对象。
二、语言符号及其形式、意义和内容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是一种听觉符号系统,它的形式是语音。语言符号的意义由一定的语音形式表达出来,一定的语音形式表达一定的意义。
句子也是“三位一体”的语言单位,具体的句子与抽象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
三、语言符号与语法分析
句法学:主要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语义学:主要研究符号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主要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语法的三个平面分析
一、语言中的形式与意义
对于语言来说,文字的形体也是形式。它们构成了两个层级上的形式与意义的关系:
![]() |
传统语法学以传统逻辑的分析方法为基础,在词类划分的问题上,以“意义”作为主要标准。
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看到了传统语法从逻辑语义出发去分析语法的局限性,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语言的形式方面对语言结构做出科学而合理的解释。
语法研究中争论最多的是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词汇意义把一个词从一系列词中间分辨出来,把它与其他词区别开来,语法意义则把这一系列的词连结在一起,使之成为(或某些)语法意义为特征的同类现象。
语法意义比词汇意义更为抽象,更为概括。
二、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
(一)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
1.句法平面
第一,对句法结构内部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
第二,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之间的层次进行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
2.语义平面
研究语法,应该从形式出发去发现意义,也就是通过句法结构的分析去深入了解句子内部的语义关系,并通过语义关系的分析来进一步了解句法关系的同异,从而对句法结构做更精密的描写。
3.语用平面
语用偏重于讲表达,所以语用分析是一种动态的分析。将语用分析与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结合起来,做到动态与静态的统一,才算最后达到了语法分析的目的。
(二)三个平面分析的基本模式
1.三个平面的成分分析法
这种模式认为语法结构的组成成分可以分为句法成分、语义成分和语用成分三类。
2.三个平面的因素分析法
“主语是话题”
根据这种模式,语法研究的路子是确定句法上的“结构”,然后对“结构”成分作语义和表达上的说明。
3.三个平面的结构分析法
不但句法平面有结构,语义平面上也有结构,语用平面上也有结构。三个结构各是一个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大系统,构成语法结构。
林语堂《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 |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