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普拉效应:畅销与口碑并存

书这么多,究竟该看哪一本呢?
早在十多年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就有十万多种,至2011年已达到三十万种以上,如今更是多得难以计数。面对这么多新书、再版书,作为一枚小书虫,一不小心就被卷进纷至浩繁的图书里了。
而对于一本好书来说,怎样从众多“同类”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部经典,抵达爱书的读者手中,也是一场充满机缘的冒险。
那么,如何将好书与读者联系在一起呢?这时候就需要荐书人登场啦,帮你在万千书目中选出经典。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绝对靠谱的荐书人——奥普拉,以及她推荐的几部经典。

奥普拉是谁?
奥普拉·温弗雷,美国著名主持人,演员,制片人,奥普拉图书俱乐部创始人。
在今天,也许她并不是特别有名。但在十几年前,她可是很多80后的励志导师,带领无数学子疯狂学习英语,最新一期的《奥普拉脱口秀》成为学生电脑硬盘中的常客。
不过,除去主持人这个身份,奥普拉在美国更为人熟知的身份则是荐书人。作为荐书界的大神级人物,从1996至2011,15年时间,奥普拉一共向读者推荐了70本书。她不仅能把新书变成畅销书,更能将经典变得重新流行。这一二十年来,只要是奥普拉推荐的书,几乎都能够大卖特卖,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和认同。

先来看看奥普拉都创造了哪些出版界销售奇迹:
●小说《Gap Creek》每年的印数只有1万册,奥普拉推荐后,此书在一个月内卖了超过60万册。
● 福克纳的作品《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和《喧哗与骚动》,之前年销量为14万册,在她推荐之后,年销量涨到90万册。
● 《安娜·卡列尼娜》的年销量在她推荐之后,从2万册涨到96万册。
● 创作于1977年的作品《所罗门之歌》,在奥普拉推荐之前19年间,总销量是37.4万册,她推荐之后,一个月内销量就增长到89.5万册,最后接连涨到140万册。
● 而去年奥普拉力荐的小说《地下铁道》席卷全美,成为当年最热的作品之一。
喏,这就是传说中的“奥普拉效应”。但凡是奥普拉推荐的书,几乎都成了美国人人手一本的超级畅销书。

为什么她推荐的书这么受认可?
奥普拉说,她挑书的首要原则就是作品的情感面,“如果一本书不能在前50页打动我,我就选择放弃。”
而影响她荐书的主要因素有:
1.情感
2.长度和难易程度
3.族裔身份
这些筛选标准使她推荐的书总能以情动人,扣人心弦。对作品故事性的强调,保证了荐书都是情节精彩的作品,可读性很强。对种族歧视、弱势群体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也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那么,她到底推荐了哪些好书呢?下面是精选了一组奥普拉的书单,分享给大家。

我们能谈论的,只有我们所携之物,以及我们所取之物。
《毒木圣经》是芭芭拉·金索沃最负盛名的杰作,既是饱满细腻的家族史诗,又是磅礴锐利的历史寓言。主人公普莱斯牧师带着妻子和四个女儿从美国来到比属刚果,把种子、蛋糕粉和圣经带进了遍布毒木的丛林。在这片神秘、辽阔的大地上,草木虫兽毫无理由地疯长着,热闹的生命在浓密的森林中勃勃轮回。牧师眼里,这里是一片蛮荒之地,满是需要救赎的灵魂。然而,他不但没能拯救那些“无知”的土著,反而将一家人拖入了危机四伏的动荡人生。一场惨剧悄然而至。他们要在生命的丛林里兜转挣扎多久,才能继续向前,步入光亮之中?

我们并不坚强,只是争强好胜;我们并不自由,只是放纵无度;我们并不满怀怜悯,只是客气礼貌;我们也并不善良,只是举止优雅。我们为了故作勇敢而追逐死神,像窃贼般躲在生活的背后。我们以得体的语法取代智慧;我们改变习俗来模仿成熟;我们重组谎言称其为真理,把以新形式包装的陈词滥调视为上帝的启示和金玉良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处女作。
邪恶的人以邪恶的方式去爱,残暴的人以残暴的方式去爱,软弱的人以软弱的方式去爱,愚蠢的人以愚蠢的方式去爱。
那一年的秋季,金盏花没有发芽。当时,我们以为那是因为佩科拉怀了她父亲的孩子。很久以后,我和姐姐才承认我们的种子不会长出绿芽了。我们的天真、信念跟她父亲的兽欲或者绝望相同,全都颗粒无收。佩科拉的父亲死了,我们的纯真也死了。种子枯死了,她的孩子也死了。

世上有太多的滥情者和无情者以及半吊子的痴情者,因此真正执着而忠诚的痴情者便显得尤为可贵。
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人们吵架是因为,虽然彼此相爱,但他们仍然有各自完整的个性,仍然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
《自由》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所经历的梦想与失败。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一个个鲜活而又现实的人物跃然纸上。
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自由带给我们的,原来是幸福之外的一切……

我们的生活层层叠叠,下一层紧挨着上一层,以至于我们老是在新鲜的遭际中碰触到过去的旧痕,而过去既非完美无缺也不功成身退,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眼前的现实中。
15岁的中学生米夏恋上36岁的女人汉娜,他们开始交往,读书,做爱。不辞而别的汉娜在八年后作为被告出现在审判纳粹战犯的法庭上。为了隐藏自己的秘密,汉娜宁愿被判终身监禁。这是一个让文学界震惊的故事,很快成为全世界范围的阅读话题。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对于一个想要成为证人的幸存者来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他有责任为死去的人,同时也为活着的人——尤其是下一代——作证。我们无权剥夺他们了解属于集体记忆的过去的机会, 忘记死去的人相当于再一次杀了他们。
那是我生命中最难以承受的一夜。
父亲躺在病床上,仍然在用嘶哑的声音呼唤——他叫的是我的名字。
我听见他在喘气,一阵一阵的,我没有动。
他说的最后一个词是我的名字。一声呼唤,而我,不敢也不愿回应他。
我经历了奥斯维辛的一切,除了焚尸炉。无数信念和身体在我眼前化为烟尘。
重新成为自由人,我们的第一个动作是冲向粮食。我们想的就只有这个。
我们不想报仇,也不想父母。只想面包。

生命,也就是当下,被视为是一个问题,然后你就居住在一个充满问题的世界,而除非这些问题都获得解决,否则你无法快乐,无法满足,或是无法开始真正的生活——起码你是这么认为。问题就是:某个问题解决之后,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只要你视当下时刻为障碍,问题就会不断地发生。“你要我是什么,我就是什么,”生命或当下如此说,“我会以你对待我的方式对待你。如果你视我为问题,我就会成为你的问题。如果你视我为障碍,我就会成为你的障碍。”
自远古以来,花朵、水晶、宝石和鸟类对人类心灵就一直有着重要意义。它们对人类之所以会有如此特殊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之所以会对它们如此着迷并感觉亲切,就是因为它们具有超凡空灵的特质。人类的认知当中,一旦有了一定程度的临在、定静和警觉,就能够感受到神圣生命的本质。
然而除非上述这种情形能够发生,否则在部分的人类,只能看到这些生命的外在形相,而无法觉察到它们内在的本质,就像人类只会认同于自己肉体和心理上的形相,而无法觉察到自己的本质一样。

我去过很多地方,但我只遇到过很少的我们。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作者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和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
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美国南方小镇,漫长沉闷的八月。一个总是温和微笑的哑巴,午夜的咖啡馆里喝着冰啤酒的人们,黑人对于自由的隐忍与矛盾的苦痛,期望改革的人疯狂绝望却又依然坚定前行的决心……这是一个孤独到极致的故事,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
本文版首发于新经典 公众号 ,版权归新经典所有,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江微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6 09:10:32
-
大聪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22 18:33:59
-
莫瑞宁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5 03:04:15
-
goodann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7 17:46:25
-
饮水思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6 13:03:37
-
惊蛰ev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2 07:57:22
-
第①印象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3 21:12:14
-
行云流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2 13:41:00
-
sooform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1 19:33:04
-
四叶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0 20:21:29
-
坤坤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9 22:37:12
-
铅笔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9 16:37:29
-
小daoyan雀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7 12:47:47
新经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八个女人,和她们出走的决心 (12人喜欢)
- 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丨2025新经典漫画类新书预告 (17人喜欢)
- 给我一盏灯,让我安全地走进未知丨2025新经典非虚构类新书预告 (20人喜欢)
- 停止寻找宏大的意义丨2025新经典文学类新书预告 (121人喜欢)
- 上野千鹤子:重要的事,大学真是一点没教! (2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