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讲易】易经中的善念立场
善是美的最高境界,是人类为了把个别的人结合成为一个社会而群策群力所要达到的道德目的。张成老师解析《周易》对于“善”的理解和评判,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主张以礼待人
《履》卦比较系统地对以礼待人的道德规范作了阐述和评价。《履》卦卦象下兑上乾,兑象征和悦,乾象征刚强;处在刚强之下而表现出和悦的态度,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礼”的规范。心情和悦地以礼相待,即使踩到老虎尾巴,老虎也不会生气而让你安然通行。这是以礼而行的功用,也是作者对“礼”的肯定。
初九:“素履,往无咎。”以礼待人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尊重他人实质是尊重自己,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表面文章,因此循礼行事不应考虑任何世俗的因素。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循礼行事虽然是一件光明磊落的事情,但也不能因此躁进,而应保持心态的幽静安恬,这样,才能更为别人所理解和接受。
九四:“履虎尾,朔朔,终吉。”当一个人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时,只要小心谨慎,态度柔顺,便可以转危为安,因为这种小心谨慎的柔顺态度符合“礼”的原则。
与上述行为相反,如果行为不合“礼”的规范,恃才傲物,不尊重他人意见,那么也就违反了“善”的原则,必然导致“凶”的结果。在《履》卦中,六三爻辞的“眇能视,跛能履”譬喻,对不合规范的行为作了明确的否定,九五爻辞中,对刚愎自用的“央履”提出了“贞厉”的警示。
与“夬履”相反的态度是择善而从。《随》卦九五爻辞说:“孚于嘉,吉”,就是对唯高明是从这一道德行为的肯定。
二、助人为乐
《周易》对助人为乐这一善行进行了充分肯定。《益》卦的卦辞说:“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使人受益,不仅对人类的发展大有好处,而且对事业的成功也必然有所帮助。九五爻辞进一步阐述了助益别人在人类社会加强团结友爱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有利益别人的诚意,不必占问就知道是一件非常吉祥的事情,因为受益者也必然会以同样的诚意给予回报。
《井》卦的上六爻辞,也对助人为乐的道德行为进行了充分肯定:“井收勿幕,有孚,元吉。”汲罢井水,将吊绳与瓦罐子收拾好,但不要锁住井盖,以便他人来汲水,存此利人之心的人,必有好报。
助人为乐比较容易做到,难的是当自己的利益与助益别人的事情发生矛盾冲突时,还能不能坚持助人为乐。《周易》在《损》卦的卦爻辞中,对于损己利人的道德行为作了高度评价;“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为了助人,不惜减损自己的利益,具有这种道德的人,必然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因而做任何事情都会顺利吉祥,无灾无难。总之,对于损己利人的道德行为,《周易》使用了卦爻辞中的一切褒义断语,予以肯定。
损己益人,也有一个方法与对象选择的问题。有的人为了利益别人,不惜自己履险,其心可嘉,但不讲究方法,结果不仅自己受损,也未能使人受益,这种做法不可取。’如果能够“勿损,益之”(《损·九二》);既不自己受损,又能助益别人,岂不更好?如果对象是居于高位,贪得无厌只要求他人奉献的人,就没有必要再去助益他,甚至应该反对他。如果助益这种居心不良的人,只能导致凶险的后果。
三、不损害他人
与损己利人、助人为乐相反的道德行为,是损害他人以利益自己,即俗语“损人利己”。《周易》用“吉”作为断语,肯定了不损害他人的道德行为。《同人》卦的九四爻辞说:“乘其墉,勿克攻,吉。”对已经爬上对方城楼;又立即停止攻击他人的行为,表示赞赏。为了防止损害他人的事情发生,《周易》还对一些行之有效的止“恶”措施,表示赞赏。
《大畜·六四》:“童牛之牿,元吉。”牛犊尚未长角,头部即安装上防止触人的横木,防恶于未然,吉祥。
《大畜·六五》:“ 豕之牙,吉。”被阉割的猪,虽然长有牙齿,但不再伤人。这种釜底抽薪的止恶方法,同样值得肯定。
对于侵害他人的事情,《周易》以“凶”为断语,明确表示谴责。《屯》卦九五爻辞:“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认为积累财富的目的,如果是应付日常生活中的不时之需,则是好事,如果是作为发动战争的准备,就是坏事。
由此可见,推祟善,谴责恶,是《周易》哲理思想、审美价值取向的又一特点。
文章来源:喜马拉雅FM【张成老师】电台
一、主张以礼待人
《履》卦比较系统地对以礼待人的道德规范作了阐述和评价。《履》卦卦象下兑上乾,兑象征和悦,乾象征刚强;处在刚强之下而表现出和悦的态度,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礼”的规范。心情和悦地以礼相待,即使踩到老虎尾巴,老虎也不会生气而让你安然通行。这是以礼而行的功用,也是作者对“礼”的肯定。
初九:“素履,往无咎。”以礼待人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尊重他人实质是尊重自己,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表面文章,因此循礼行事不应考虑任何世俗的因素。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循礼行事虽然是一件光明磊落的事情,但也不能因此躁进,而应保持心态的幽静安恬,这样,才能更为别人所理解和接受。
九四:“履虎尾,朔朔,终吉。”当一个人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时,只要小心谨慎,态度柔顺,便可以转危为安,因为这种小心谨慎的柔顺态度符合“礼”的原则。
与上述行为相反,如果行为不合“礼”的规范,恃才傲物,不尊重他人意见,那么也就违反了“善”的原则,必然导致“凶”的结果。在《履》卦中,六三爻辞的“眇能视,跛能履”譬喻,对不合规范的行为作了明确的否定,九五爻辞中,对刚愎自用的“央履”提出了“贞厉”的警示。
与“夬履”相反的态度是择善而从。《随》卦九五爻辞说:“孚于嘉,吉”,就是对唯高明是从这一道德行为的肯定。
二、助人为乐
《周易》对助人为乐这一善行进行了充分肯定。《益》卦的卦辞说:“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使人受益,不仅对人类的发展大有好处,而且对事业的成功也必然有所帮助。九五爻辞进一步阐述了助益别人在人类社会加强团结友爱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有利益别人的诚意,不必占问就知道是一件非常吉祥的事情,因为受益者也必然会以同样的诚意给予回报。
《井》卦的上六爻辞,也对助人为乐的道德行为进行了充分肯定:“井收勿幕,有孚,元吉。”汲罢井水,将吊绳与瓦罐子收拾好,但不要锁住井盖,以便他人来汲水,存此利人之心的人,必有好报。
助人为乐比较容易做到,难的是当自己的利益与助益别人的事情发生矛盾冲突时,还能不能坚持助人为乐。《周易》在《损》卦的卦爻辞中,对于损己利人的道德行为作了高度评价;“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为了助人,不惜减损自己的利益,具有这种道德的人,必然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因而做任何事情都会顺利吉祥,无灾无难。总之,对于损己利人的道德行为,《周易》使用了卦爻辞中的一切褒义断语,予以肯定。
损己益人,也有一个方法与对象选择的问题。有的人为了利益别人,不惜自己履险,其心可嘉,但不讲究方法,结果不仅自己受损,也未能使人受益,这种做法不可取。’如果能够“勿损,益之”(《损·九二》);既不自己受损,又能助益别人,岂不更好?如果对象是居于高位,贪得无厌只要求他人奉献的人,就没有必要再去助益他,甚至应该反对他。如果助益这种居心不良的人,只能导致凶险的后果。
三、不损害他人
与损己利人、助人为乐相反的道德行为,是损害他人以利益自己,即俗语“损人利己”。《周易》用“吉”作为断语,肯定了不损害他人的道德行为。《同人》卦的九四爻辞说:“乘其墉,勿克攻,吉。”对已经爬上对方城楼;又立即停止攻击他人的行为,表示赞赏。为了防止损害他人的事情发生,《周易》还对一些行之有效的止“恶”措施,表示赞赏。
《大畜·六四》:“童牛之牿,元吉。”牛犊尚未长角,头部即安装上防止触人的横木,防恶于未然,吉祥。
《大畜·六五》:“ 豕之牙,吉。”被阉割的猪,虽然长有牙齿,但不再伤人。这种釜底抽薪的止恶方法,同样值得肯定。
对于侵害他人的事情,《周易》以“凶”为断语,明确表示谴责。《屯》卦九五爻辞:“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认为积累财富的目的,如果是应付日常生活中的不时之需,则是好事,如果是作为发动战争的准备,就是坏事。
由此可见,推祟善,谴责恶,是《周易》哲理思想、审美价值取向的又一特点。
文章来源:喜马拉雅FM【张成老师】电台
-
山石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5 13: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