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 广胜上寺彩塑
2017-04-0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第一批)】
广胜上寺建筑格局遵循古制,飞虹塔坐落于中轴线前端,诸佛殿位于塔后。广胜寺为著名古刹,创建年代久远。确凿可信的历史也至少可以追溯到中唐。现在寺内存有宋代治平元年重刻的唐大历郭子仪牒:
晋州赵城东南三十里霍山南脚,上古育王塔院一所。右河东观察使、司徒兼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奏:臣据朔方左厢兵马使、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五原郡王李光瓒状称,前件塔接山带水,古迹见存,堪置伽蓝,自愿成立,伏乞奏置一寺,为国崇益福田,仍请以阿育王为额者。臣准状,牒州勘责得耆寿百姓陈仙童等,状与光瓒所请置寺,为广胜因,伏乞天恩,遂其诚愿。如蒙特命赐以为额,仍请于当州诸寺选僧住持洒扫。中书门下牒河东观察使牒,奉敕宜依,仍赐额为大历广胜之寺。牒至准敕故牒。大历四年五月二十七日牒。
广胜寺以后的大劫难主要有两次,一次是金代兵戈相寻,寺庙煨尽;另一次是元大德七年平阳大地震,靡有孑遗,玉石俱焚。元大德九年重建。上寺遗存虽经明代重修,但大都保持元代遗构。现上寺中轴线上建筑从前向后依次是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和毗卢殿。
这一篇单看上寺各殿内彩塑,从弥陀殿开始依次看起。弥陀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歇山顶,明嘉靖十一年重修。殿内为西方三圣。“前殿塑像颇佳,虽已经过多次的重塑,但尚保存原来清秀之气。佛像两旁侍立像,宋风十足。”(《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弥陀殿后面是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悬山顶,明景泰三年重建。殿内为华严三圣,三尊像安置于佛龛之中。佛龛玲珑剔透,本身也是精致的艺术精品。“正殿供像三尊,释迦及文殊普贤,塑工极精,富有宋风;其中尤以菩萨为美。佛帐上剔空浮雕花草龙寿几何纹,精美绝伦,乃木雕中无上好品。”(《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后殿为毗卢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庑殿顶,重建于明弘治十年。前檐明间隔扇的棂花十分精美,堪称一绝。殿内为三佛四菩萨像。《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记叙此殿中佛像有五尊。金维诺先生主编的《中国彩塑精华珍赏丛书》把现存的三尊佛像定为毗卢佛、阿弥陀佛和阿閦佛。这是将殿内佛像认定为五方佛了。但观察殿内空间,实在不像是能够五佛并列。从殿内三佛手印来看,也不是常见的五方佛组合。个人观点,殿内实为三身佛。

毗卢殿内佛像最为金碧辉煌,但艺术水准上则难称佳品,三尊佛像之间的四尊胁侍菩萨水准略高,但也都远远不如前面的弥陀殿和大雄宝殿。殿内背壁而立的两座金刚像,倒是不错。



除了中轴线上的这前、中、后三殿,两厢的地藏殿内也有彩塑。里面的地藏、阎罗等都是司空见惯的标准题材,水平也低下,没啥可观处。里面最精彩的是悬塑,繁缛而精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