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心态为王

最近经历了很多,飞跃式成长,在公司也得到大幅晋升,但是不论在升职前还是升职后,都经历了充满困难、痛苦、矛盾的时间段,即便现在,也是困难重重,亚历山大。
但你不经历一些困境,可能无法突破自己的瓶颈。我在深夜就着月光,复盘2017年上半年工作的时候,不断反思自己的表现,发现自己的心态处理的不够成熟稳定,用现在老板的话说,太年轻,太没有战斗经验。
因为一些不能言说的原因,我经历了人生的冰河时期,但也可以称作走了一段人生的捷径,在基础尚不牢固的情况下大跨度升职。升职前,遭遇到很多困难,同期同事的背叛、下属的否定、老板的怀疑,相比这些环境因素,项目的压力显得微不足道。被停职的一周时间里,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未来的不确定,急于摆脱现状的焦躁,自己价值的全盘怀疑让从来沾枕头就着的自己迎来数十年不一遇的彻夜失眠。
后来尘埃落定,再次被启用,连升N级,接手一地鸡毛。这次升职,也完全不能称作职场上的小小胜利,反而是更严酷更具杀伤力的挑战。之前存在的恶劣环境更加恶劣,新的工作项目又扑面而来,前一阶段的心态还没调整到位,新的岗位要求又接踵而至。
还没整理好从一场战役中卸甲而归的心情,又被生生拉入战场,投入到新的更大规模的战斗中。
夜深人静的夜晚,复盘2017年上半年,不论停职还是升职,都纠结在心态两个字上面。我老板给我举例子,说在职场上控制情绪是需要一直学习的课题,就这点来说,集团老总要竖起大拇指,不论面对谁面对什么事从没发火过,没红过脸,哪怕对方水杯子都拽过来,也面不改色,那是一种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的平静,那种平静是真正的内心平静,跟太平洋一样。不论环境怎么改变,内心的小宇宙总是匀速转动。
而在停职期间,我非常狂躁,这种焦虑和不安是非常浮于表面的,我老板说我不成熟,没有战斗经验既如此。无独有偶,我之前的下属,不久前单独找我聊天,非常愤怒的说另一个同事工作上的缺陷ABCDE,吐槽完了,发泄了心中的烦闷,最后总结道,“领导,您之前带过我,逼着我改掉一点就着,办公室里发飙的坏习惯,调整情绪,对待工作职业和专业,我今天真的意识到这确实非常重要,虽然很多项目都因为其他人的各种因素出现问题,我也再没有办公室发飙,因为无济于事反而阻碍工作推进。”这个下属很年轻,24,25岁的样子,浮躁和暴躁是年轻特有的一种状态,在工作中克服这种状态,实际上非常具有挑战。
心态练就的目标就是集团总裁的状态,泰山压于顶而不改色,我相信他是真的淡定,那种心里能装下500吨炸药般的淡定,你发泄你的,等你发泄完了,咱们接着谈事。就现阶段,没办法到达那种阶段,好比我还是刚拜师入门的小徒弟,一时间无法企及扫地僧的高度。
我现在的心态也存在问题,也在一点点的纠正和自我调整,写这个帖子,一方面我在与看客们一起成长,这个过程我并没有先走两步,另一方面我在帮自己梳理思路。下方干货:

在我看来,心态分为:控制情绪及自我调整两个课题。
控制情绪主要在于控制自己对外力的反应,这里说的主要是一种表现,是你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别人一拳打过来,你是徒手接住、飘然躲开还是硬拳回击。
而自我调整分为两点:第一点是来自于年龄或者性格的某些特性的自我疏导,比如说焦虑、浮躁、急于求成等因素怎样消化于无形;第二点来源于外界压力,怎样消化吸收周围人的负面评价,怎样对抗工作上或者职场环境上带来的种种压力。
#控制情绪#
控制情绪有很多内容,包括控制愤怒,控制悲伤,控制失望……这些都或多或少跟职场相关,控制失望和悲伤等等,今天就先说一下愤怒,因为这个应该是职场中,大家接触到的最多的情绪。
一件工作上的事,你心平气和的表达A,对方持否定态度,他有他的道理,捎带情绪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B,如果对方笑容满面心平气和的说B,你可能也会就事论事的说A,但你感觉到了敌意,所以你又稍加愤怒回应了C,对方也没有客气,愤怒升级的拽过来D,然后你们就在办公室吵了起来,经过五分钟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吵架互怼,一拍而散,A事情全面搁置,大家都要等待一个情绪冷却期,各自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一周后再来巅峰对决,运气好双方假装失忆把事情处理了,运气不好再来第二回合,周而复始。这样最大问题是什么?是双方因为工作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情绪,对身体不好;工作被滞后,效率降低,对前途不好。
我刚才说的大家一定都经历过,更有甚者天天都活在这样的痛苦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绵羊,是受气包是垃圾桶,殊不知自己也为这种冲突的发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同一件工作上的事,你心平气和的说A,他心平气和的说B,你们俩一商量,果然存在C问题,那么要不然两个人商量个解决办法,都退一步各自忍忍圆满解决推进工作,要不然两个人手拉手找到上级领导,领导给指条明路。
愤怒止于智者,我希望看到下属体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频繁的制造冲突,我希望下面一项工作多人合作的时候,大家想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更多的问题。所以,两个年轻人进行工作上的对接,一个人情商不够心态不能平和的时候,另一个,也就是你,要平和,要就事论事,不要带着情绪说话,让问题不能解决的同时还要制造两人之间的隔阂。
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么控制?只能遇到事情的时候进行练习,你得把处理这件冲突当做练习,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别被对方的反应激怒,对方不论是扔过来暴雨梨花针还是倚天屠龙剑,你都得轻盈的躲过去,如果你被对方激怒,那便开始之前的恶循环。如果这么说你还是很难办到,那你就这么想,一个熊孩子,家长没看好,跑你这里给你一脚,你还要追回去给他一拳吗?控制愤怒怎么控制最为稳妥?不是压抑不是遏制,不是攥紧拳头让自己披上第二层皮假笑,而是真真切切的扩容自己的度量,让自己的心胸如海,海纳百川。
刚进入社会,很多职场老鸟都会嘱咐你一句:磨平棱角,圆滑处世。其实,翻译一下,并不是让你变得失去自我,失去原则,磨灭性格,而是让你心胸开阔,处事宽容,消化对方的愤怒,从容自己的心态。
职场很难再遇到好老师,没有人会手把手教你怎么为人处世。你职场上的苦恼可以跟父母说跟朋友讲,但他们因为时代的不同境遇的区别无法给你正确的引导,这时候你只能靠自己消化,靠自己悟。
#自我调整#
我上文提到不要压抑自己,这里就好好说怎么不压抑。负面情绪你可以看作一些小颗粒,真实存在,看得见摸的着,这些小颗粒会因为你自己的性格、年龄等等原因存在,外界的力量会让这些颗粒慢慢增多,这些颗粒放在你的心脏里,因为有重量也有体积,所以一定是有一个阈值,当积累到临界点,你就会崩溃,崩溃的结果就是抑郁。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控制情绪并不意味着压抑自己。
那么,先不说在什么年龄或者受到什么外界压力,按类型进行分析,首先,先树立正确的心态目标,就是扩展自己的心胸,宽容处事。
人的情绪波动会随着年龄增长趋缓,不管是因为激素问题还是阅历问题,年轻的时候容易冲动,岁数大了,想动也动不起来了,尤其是老态龙钟的时候,更不可能像小伙子一样点火就着,基本也是笑看风云,我还没到耄耋之年,没办法客观的体会,只能说,我现在比刚毕业的时候稳重多了,十年前,一件事,惹着自己就直接想要上去拼命,现在看看,也就一笑而过。
说一个最近的例子,也是我学到的宝贵一课。因为最近接手新的工作,接触到很多渠道,这些渠道之前由前领导负责维系,自己接手之后落在我的肩上,这些渠道里摸爬滚打的都是整个地区的地痞流氓,他们都不是讲道理的人,虽然我们是合作关系,相处好了还能当做朋友,但我自己的生活里是万万不想跟这样的人打交道的,因为他们世界有他们世界的规则,这种规则阴暗但存在,而你认为的底线或者跟他们世界的底线不是一个概念。跟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处在一直学习和反省的状态,想起我两年前去北戴河休假,在沙滩上与一个乱收费的当地人发生冲突,当时年少气盛,撸起袖子就干,真的是鲁莽至极;而上周末我又去了同一片沙滩,虽然乱收费的人换了但还是一个套路,这一次我学乖了,痛快掏钱解决问题。我不是怕也不是怂,而是我明白了尊重对方规则的重要性,还有怎么在自己不利的情况下避免冲突。
又比如前两天手下好几个级别的小朋友叫嚣要辞职,后来又反悔耍赖。我当时怒气冲冲的去把他直属领导拽过来一顿臭骂,但事后我深刻反省了一下,真的是有些不够成熟,激化矛盾并不能解决问题。
年轻带来活力也同时带来浮躁,怎么表现的?做事急于求成,付出急于变现,做事着急,沟通着急,只要没达到预想的效果就会备受打击,甚至一蹶不振,这都是根源于浮躁。前些天有个朋友微信上吐槽,说自己的方案没有在评选中取胜,老板喜欢另一个,自己明明这么努力,付出这么多,还是没有受到认可,非常受挫。他并不是一个人,还有其他朋友,说在跟其他部门沟通的时候,就是无法沟通顺畅,这种焦虑让人急躁,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做事,其他人都是在给自己找麻烦。这个社会节奏太快,大家着急成长我能理解,但是你做的和领导想要的可能并不吻合,你的努力可能只是一厢情愿。这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你要接受自己努力没有立马看到成绩这个现实,接受它,并且利用它继续向前走,沟通,修正,慢慢积累。职场没有任何捷径,就算你现在看起来投机取巧抄了近道,也会在未来让你做出补偿。比如我现在就是这种感觉,我没有打好基础就匆忙升职,现在的工作负担很重,又不是完全有头绪,结果很多事情还是得沉下去慢慢做,捷径并没有带来效益,反而短时间内压力骤增。
很多时候,你不能着急,事情太多,就一件一件做;事情太难,就一遍一遍做,直到被认可为止,如果你的成果被认可了,那你就有参照物了,你就知道以后同类工作的基本标准,这就达到了目的,你的付出就算是有了回报。
慢一点,稳一点。积累都是慢慢形成的。举个例子,我刚毕业的时候是个喜欢独处不善于跟别人相处的人,很多场合说的话表现出愣头青的低情商感。比如跟领导一起开会,等着领导帮我倒水,第一次见面不会寒暄,上来就问哎您贵姓?职场呆了几年这些明显的缺陷经过多次的跟客户拜访,跟领导沟通慢慢修正,又冒出来新的问题,跟其他部门同级别的同事沟通怎么显得不卑不亢,对下属怎么显得平易近人又不失权威。
我非常清楚自己的问题,因为我每到一个阶段都会复盘之前的重要事件,检查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所以我很快能找到问题,之前我一旦找到问题就想着怎样快速解决,但是经过前几年的实践我发现,很多问题是无法瞬间解决的,是慢慢沉淀出来的,越是自己薄弱的地方就越是去勇敢尝试和锻炼。比如说,之前跟陌生人沟通特别楞,那我就每天去拜访一个陌生客户,先从门卫保安开始,再到里面打杂的,再到小领导,再到大领导,逼着自己在实践中学习,反正客户第一次表现不行就第二次第三次,这个客户不行就换一个客户,这点勇气和时间是非常必要的。而现在我就经常找领导沟通,看看领导是怎么对待我这个下属的,观摩学习,也用同样的态度处理与下属的关系。所以,面对我现在的问题,我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着急了。这次参加公司的高研班,正好都是各部门同级别的同事,大家从陌生到熟悉,慢慢沟通,也在交流中学习到很多。
外界压力的消化其实很难,尤其是负面评价,不仅来源于领导,更是来源于同事,下属。我目前总结的经验就是拉开距离,做到职业。
之前看日本管理书籍中提到,日本企业文化是同级别的员工在一起喝酒聊天,能跟领导一起吃饭是极好的,当然大部分领导只跟同级别的人一起交际。通常情况下,领导是不跟员工过多亲密接触的。我在之前的日记中也提过老友记中钱德勒升职的那集,级别之间的落差会一定程度上刺激下方的人,甚至心理上会有些扭曲,所以,不要打成一片是最好的选择。作为下属,也没必要非跟领导打成一片,保持各自圈子的距离实际上是最为稳妥的处理方式。
对工作要尽可能职业,每个人有负责的部分,员工A负责业务,员工B负责资源,领导C负责给A、B打绩效做KPI,大家清楚地知道自己负责的界面是什么即可,领导就是管理者,是职业的、专业的角色,不是流氓头子也不是意见领袖,领导把自己定位的职业一点。而员工做好自己负责的部分,领导不是你家长,不能管你吃喝拉撒喜怒哀乐,让自己职业一点,成熟一点,在感情中巨婴有人宠着,在工作中巨婴只能被淘汰。
说到底,职场是一个社会,有自己的行为规则,一份工作而已,职业面对,专业处理,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