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文字的来源吗?
![]() |
《道德经》的四十二章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凡界中可见之物,生必有源,万事万物皆出于此中。然时日飞逝,念头繁杂纷复,忘性必来,甚至本末倒置,好生劳气。故应洞穿身旁之物,溯源穷流,九九归一。
既然一切有本有源,便可寻,寻,依赖于各种线索分支,亦即传播交流分散所留下的种种,而载舟之物的本源又是什么呢?便是词语文字,它们是可供记忆和传承的基础,乃追根溯源之道,那我们今天便来说说汉语文化的载体--文字的来源,也即“道路”的来源。
![]() |
文字是如何出现的?大家好像一直忽略了这个重要的问题。现在且细说道来,回到遥远的华夏历史时期,当时炎帝和蚩尤族群发生了若干大小战争和冲突,黄帝在其部落联盟中趁势而起,并逐渐在乱世里逐步巩固其统治地位,在三者逐鹿中原中取得大胜,开创皇朝后,他决意实行和平时期的治理与经营,而仓颉造字,显然是黄帝时期文治功勋中要首而推之的业绩。
没错,正是仓颉造字的出现,让人们开始有了真正进行记录,交流的资本,自此便减去了后世许多不必要的矛盾纷争。
![]() |
(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相传当时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战时的士兵坐骑。但圈养圈里的牲畜数目、分配于它们的食物数量,备用的储藏量都在逐渐增加,光是靠人脑的记忆已经难以负荷到了。仓颉便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所谓“始作书契,以代结绳”。但时间一长久,又不奏效了。这种光靠数数的方法太没有效率,也容易出错。如好是好呢?
![]() |
某天,黄帝组织了一场集体狩猎,众人行至某个三岔路口时,发现有几个老人正在争辩,吵得不可开交。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东面有羚羊,羚羊容易捕杀,获取食物的成功率比较大;一个老人要往北,说有鹿群就在前方不远处,机会不容有失;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那里有两只老虎,如果不及时打死,让它们乱走,以后哪条路都不敢去。仓颉觉得好奇,老人们都在原地,是如何知道东西北面各有不同的猎物呢?他便走前探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沉默数秒过后,仓颉突然朝天空大喊一声。“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创造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理的东西呢?”他马上奔跑回家,开始创造各种他自定的符号来表示他要记忆的事物,包括牲畜,绳索和各式各样的草粮。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初期的文字。
《说文解字》的许慎先生为此还特意写了一个释义:仓颉开始造文字时,大概是按照万物的形状临摹,所以这种图画似的符号叫做“文”,这以后,那形与形,形与声结合的符号便叫“字”。“文”,就是描绘事物本来的形状,“字”的含义是说滋生,繁衍。这便是我们中华文字的来源啦。
![]() |
![]() |
想了解更多关于国际汉语教师详情请咨询EASYCHINESE
微信:lingandhuang
咨询电话: 13592803135 黄老师
还可以加我们的公众号了解更多易语教育中心的详情!请扫码。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