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德国人
1
六月里,夏伊始,树柳成荫。此时距我国翻译巨匠钱春绮先生逝世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了。我有一本海涅的集子就是先生的译作。我很喜欢。书是在旧书店淘到的,不算破,装帧古朴典雅,我把它视作珍宝一直珍藏着。就是在那时我爱上了诗人海涅,也第一次见到“舒曼”这个姓氏,也深深记住了这位翻译家的钱春绮的名字。如果叫海涅用中文写诗那一定是钱老的译作一般了。我此刻想到的是舒曼和海涅的关系,但是我不能跳过钱春绮先生,也因为钱春绮先生刚刚过世的缘故,在此缅怀追思下。 2
在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文学界和音乐界有两个人物,诗人海涅和音乐家舒曼。他们都是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与捍卫者。海涅一九七九年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海涅的幼年是在拿破仑的时代,欧洲大陆弥漫着革命气息。德国这个古老的帝国中资产阶级运动正暗滋潜长。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的。海涅的一生就是一个浪漫主义斗士战斗的过程。他早期的作品《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及《还乡集》风格清新活泼,我想这些也正是舒曼的幻想吧。他成熟期应该是以他的四部札记为标志的,在海涅后期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独属于少年的幻想。尤以诗人在1843年结识马克思后,从某种程度上讲海涅已然蜕变为革命民主主义战士了。在长篇讽刺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海涅以革命者身份自白。令人惋惜的是,他在1848年革命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十年卧榻之苦,诗人不幸瘫痪了。我之所以详尽海涅的一生是为了在下面把他和舒曼作个比较。 3
与海涅相比,舒曼的一生显得恬静多了。也许你会反对我。你会说舒曼在为浪漫主义音乐运动,特别是刊物《新音乐杂志》而呕心沥血。是的,没错。但是那样的生活也是很恬静的。话又说回来,人生没有长久的幸福,只有真正实在的苦难。舒曼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舒曼比海涅优渥,海涅自幼寄居在他叔父家里,而舒曼却出生在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家庭,他备受宠爱。我时常把他们一齐在我心里呈现,一齐在我脑海里想起。虽然舒曼没有海涅关心政治,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曼比海涅小了整整十岁。就在舒曼为《新音乐杂志》奋斗时,海涅的创作已经进入高峰期了。如果说到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精神最强烈的显示,那么海涅和舒曼应该被提起并相提并论,在他们身上浪漫主义得到很好的彰显。舒曼与海涅都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经受了最为沉重的打击。舒曼在1854年罹患精神病,饱受折磨的他跳河自杀未遂,两年后病逝于精神病院。巧合的是海涅和舒曼都于1856年逝世。 4
历史上海涅和舒曼只见过一次面,那是在1828年的慕尼黑。当然他们的会面很愉快,都很赏识对方的才华。但是相对来讲舒曼更富热情,而且舒曼对海涅的诗歌极为赏识,并为他的诗作《抒情插曲》的其中十六首配乐,便是大名鼎鼎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这便是自传统以来的文学与音乐又一桩完美的结合。然而十九世纪浪漫派综合艺术真正的辉煌是另一个人带来的,他便是瓦格纳。
201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