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夏天
天气预报说,由于今年夏天副热带高压中心较为稳定控制于上海上空(备注:此类情况并不多见),所以,今年上海的高温预警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我2012年来到上海,五年时间,印象中,今年是我所经历过的最热的上海夏天。
那天我走出地铁,没走两步就看到我前面的那位朋友走着走着就成了一滩水化掉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再往前没走几步路,另一位路人直接化成了蒸气飘远了。
于是我揉揉眼睛,确定这并不是热过头后出现的幻觉。
我加快脚步,继续往前走,目的是尽快到达室内,逃避这路上毫无遮蔽的暴晒。
可是在一个人和一个摊位面前,好奇心驱使我必须驻足。
那个人光着膀子,拿着一把破旧的蒲扇,前面是一个长排的铁制的烤炉,上面摆满了串好的肉串,羊肉的、牛肉的、金针菇、千叶豆腐、蘑菇以及土豆和韭菜,你能想象到的,应有尽有。
只见他左手拿调料罐,恣意挥洒,右手握住蒲扇,慢悠悠地晃动以保持空气流动。
豆粒大的汗珠从他身上滚落下来,他拿毛巾胡乱擦了擦,脸上的汗则直接掉到了地上,滴答一声,溅起路面的灰尘。
奇怪的是,烧烤炉上并没有冒出常见的那种黑烟,甚至是连灰烟都没有。
我不禁将眼睛凑过去看。
炉子里并没有炭火。
烧烤的那位估计看出了我的疑问,凑过来问,
“怎么样,闻到烤肉的香味了吗?”
“可是你用什么烤的啊,里面并没有炭?”我疑惑地看着他。
他拿起蒲扇指了指头顶的太阳,“呐,太阳能。”
原来是一个行为艺术,我终于恍然大悟。
“嗯,闻到了,烤肉的香味。那个,羊肉串再给我加点孜然,辣椒哈,我口味重。那个可以的话,帮我再烤个西瓜吧。打包带走。”
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光着上半身的胖子,他身上的纹身恍惚可见,青龙在阳光下发出闪闪的光,脖子上的大金链子bling bling,下半身裹着浴袍,手上拎着一把湿毛巾,脚下是一滩水,旁边还有一个装满了水的塑料桶,上面漂浮着一把瓢。
我很快明白了,这又是一个行为艺术,叫做“蒸桑拿”。
于是我想起了多年前我的一个朋友,也是在近40度的高温天气下,他曾经拉来一车沙子放在路边,然后他脱完衣服裤子,穿着短裤安然躺在那沙子上面。
他的行为被人称之为,“只要心中有海,哪里都是马尔代夫。”
再后来,我想起了我的一位老朋友马可·波罗,那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一生到过很多城市,他也向成吉思汗描述过这些城市,但只有一座他从没提起过,一句也没有。
因为这座名为萨么的城市太让他印象深刻了,以至于他不知道那究竟是幻觉还是现实。
终于在一个风中带着凉爽的傍晚,在葡萄树枝桠缠绕的阴凉地下,他对我说起了那座城市。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喝完了两大桶的扎啤,抽完了十多盒香烟,各个东倒西歪。
“那个地方啊,就叫做萨么。”在各自沉默了一会后,马可•波罗终于开口了。
我是从一个城市的冬天出发,那时候整个北半球都是雪,天气冷的可怕,除非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否则人们不愿意踏出家门一脚。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我裹着厚厚的衣服出门,因为时间紧迫,我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更多的地方。
我都不知道在那样的环境下我是怎么生存下来的,究竟是保暖设施做的好,还是因为意志的坚持。很多次我都想,操他妈的,要是能活下来,我一定再也不要冬天出门,如果非要冻得要死的冬天还是热的滚烫的夏天两者间选择的话,我更宁愿是后者。
一周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地面上的积雪不见了,露出郁郁葱葱的草木,绵延方圆数十里。顺着一条道路往前走,然后发现,一座城市赫然矗立在我眼前,那里的一切都是金黄的,金碧辉煌的城墙,大门与石柱,还有上面的城堡。
当我觉得一切不可思议的时候,打开了,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就像是城市把我吸进去的一样。“热,温度在一点点升高。”这是我走入城中后的感觉,顺便在我在这座城观光走路的空隙,我将披在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了下来。
街道上是少的可怜的人,掐指可以算的出来,他们都穿着极少的衣服。对比之下,我显得像极了误入他乡的野蛮人和外来客。当我脱掉最后一件T恤的时候,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掌声,像是对我的欢迎。
没有人来接待我,我也没有去找人帮忙,我喜欢这样一个人摸索着在一个陌生城市的生活,这让我感到自由又像是探险,总能有新的发现,不能比这个更棒了。可是当务之急,我需要找一个阴凉的地儿,最好有冰镇的啤酒。
于是我推开一家酒馆的门,另一个世界又打开了。酒馆里黑压压一片,和外面的安静不同,这地方热闹极了,各个手里都抱着一杯啤酒,杯壁外面沁出水汽,人们都在高谈阔论,电视机天气预报的播音员正在说,“今年的高温天气再次刷新了历史。”
“每年都这是这句话,高温永远在刷新历史,操他娘的。”一位老头吐了一口痰后说道。
似乎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我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吧台前,“请给我一杯最冰凉的啤酒。”我笑着说。“放心吧,年轻人,我们这里的啤酒绝对会让你一口下去透心凉。这是我们的招牌。”
咕咚一口下去后,身体终于缓过魂来。可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我依然不知道,打开地图找了一圈之后,发现,查无此地,我就像是一个误入了他国的陌生人,而我在哪里,我却并不知道。终于,我开始向酒保打探心里的疑问。
“我们这地方啊,其实叫‘萨么’。地图上你是查不到的。”他说完狡黠地一笑。
对于他的回答,我自然是不相信的。于是,我给旁边的一位看起来比我年轻,面相实诚的少年也买了一杯啤酒,同样的问题再次提起,这少年给了我和前者一样的回答。除此之外,我还得到了更多的信息。
“我们这座城市叫做萨么,不属于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所以在地图上是查不到的。我们这里太阳一天24小时都在人们的头顶从不落下,所以,这里只有白天没有黑夜。季节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夏天。”
方枪枪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故乡的野菜
- 下班后 (1人喜欢)
- 中年人的朋友圈死在三十岁前夜 (2人喜欢)
- 情人节就像一盒过期的巧克力 (9人喜欢)
- 致三岁反骨仔的新年家书 (2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