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亏损小厂做到世界500强,他砸冰箱砸出千亿企业,马云都说要向他学习
1984年,一个年轻人来到青岛,顶着压力,接下已经亏损147万的街道小厂,并在30多年间,把这个濒临破产的小厂一手打造成年收入638.55亿元、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的世界500强企业。这家企业堪称“中国家电行业神话”,它的名字叫海尔电器。
而那位带海尔走向成功的年轻人,名叫张瑞敏,如今是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砸冰箱砸出的世界500强
张瑞敏,1949年出生,上高中时正赶上文革开始,学业被迫。而后,他被分配到青岛的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工厂从学徒做起,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青岛日用电器厂担任厂长,这时候的海尔集团还是青岛电冰箱总厂,只是个生产劣质冰箱的小厂子。
为什么曾经的小厂子能够变成如今的500强?那就要从当时轰动社会的“砸冰箱”事件说起。
1985年的一天,一位用户买了一台有质量问题的“瑞雪”牌冰箱,于是给张瑞敏厂长写了一封投诉信。接到投诉后,张瑞敏又叫人把尚未运出厂的 400 台冰箱全部检查一遍。检查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居然有 76 台不合格。
为了彻底转变员工观念,张瑞敏厂长采取了一次震撼性的举动:“砸冰箱”!
第二天,张瑞敏把厂里的干部和工人召集起来,叫工人把有缺陷的76台冰箱搬出仓库,拉上大街,在众目睽睽之下抡起大锤一台台砸毁。张瑞敏当街亲自抡锤!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台冰箱的价格是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三年的收入。有人曾提出可把这些劣质冰箱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员工。
但张瑞敏厂长认为:
如果今天不砸掉这76台不合格冰箱,容许有缺陷的产品存在,那么以后就会出现760台、7600台……
从此以后,“不合格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深入人心。
张瑞敏这一锤在1984年的中国极具震撼效应。从此以后,质量第一的信念,注入了海尔的基因。
那一年,海尔2岁...
三年后,“海尔”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个国家质量金奖,从那以后销量蒸蒸日上!
1991年12月,海尔集团终于成立,张瑞敏出任总裁,并制定了多元化战略、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根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发布的《2015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七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时,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也分别以大幅度领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海尔也顺利晋级全球500强企业!
而那位带海尔走向成功的年轻人,名叫张瑞敏,如今是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砸冰箱砸出的世界500强
张瑞敏,1949年出生,上高中时正赶上文革开始,学业被迫。而后,他被分配到青岛的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工厂从学徒做起,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青岛日用电器厂担任厂长,这时候的海尔集团还是青岛电冰箱总厂,只是个生产劣质冰箱的小厂子。
为什么曾经的小厂子能够变成如今的500强?那就要从当时轰动社会的“砸冰箱”事件说起。
1985年的一天,一位用户买了一台有质量问题的“瑞雪”牌冰箱,于是给张瑞敏厂长写了一封投诉信。接到投诉后,张瑞敏又叫人把尚未运出厂的 400 台冰箱全部检查一遍。检查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居然有 76 台不合格。
为了彻底转变员工观念,张瑞敏厂长采取了一次震撼性的举动:“砸冰箱”!
第二天,张瑞敏把厂里的干部和工人召集起来,叫工人把有缺陷的76台冰箱搬出仓库,拉上大街,在众目睽睽之下抡起大锤一台台砸毁。张瑞敏当街亲自抡锤!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台冰箱的价格是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三年的收入。有人曾提出可把这些劣质冰箱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员工。
但张瑞敏厂长认为:
如果今天不砸掉这76台不合格冰箱,容许有缺陷的产品存在,那么以后就会出现760台、7600台……
从此以后,“不合格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深入人心。
张瑞敏这一锤在1984年的中国极具震撼效应。从此以后,质量第一的信念,注入了海尔的基因。
那一年,海尔2岁...
三年后,“海尔”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个国家质量金奖,从那以后销量蒸蒸日上!
1991年12月,海尔集团终于成立,张瑞敏出任总裁,并制定了多元化战略、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根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发布的《2015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七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时,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也分别以大幅度领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海尔也顺利晋级全球50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