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月球48年后,人类下一个征途在哪里?
克莱弗特等人 湛庐文化
“12,11,10,9……” “引擎启动。” “5,4,3,2,发射!”
48年前的7月16日,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
“这里是登月舱驾驶员。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让所有正在听的人,不论他们是谁或在哪里,静下来,回顾一下过去几小时所发生的一切,并以他或者她自己的方式表示感恩。”

发出这个声音的人叫做:巴兹·奥尔德林,此刻的他正在月球上,他和同事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乘坐鹰号已经降落到月球六个小时了,作为第一批登陆到月球的人,他们对月球其实所了解的不多。也许,他们此刻想的,是要不要走出这艘飞船。
最终,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3秒(休斯顿时间),鹰号降落六个半小时后,阿姆斯特朗扶着登月舱的阶梯踏上了月球,说道: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leap for mankind.”

不久,奥尔德林也踏上月球,两人在月表活动了两个半小时。这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
人类对太空的好奇大概从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中国古代有嫦娥奔月,西方人则干脆把各位神明与太空想结合,比如无处不在的太阳神。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慢慢从神话转移为了实践行动。
NASA科学副总监恩斯特·施图林格博士,在回复赞比亚修女玛丽对探索太空的质疑信《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中写道:解决工程问题时,重要的技术突破往往并不是按部就班直接得到的,而是来自能够激发出强大创新精神,能够燃起的想象力和坚定的行动力,以及能够整合好所有资源的充满挑战的目标。

尽管我们开展的太空项目研究的东西离地球很遥远,已经将人类的视野延伸至月亮、至太阳、至星球、直至那遥远的星辰,但天文学家对地球的关注,超过以上所有天外之物。太空项目带来的不仅有那些新技术所提供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随着对宇宙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地球,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感激之情将越深。太空探索让地球更美好。
从人类首次于1961年发射载人航天器绕地球飞行至今,已经过去了50多年。人类登上了月球,并发射了许多探索太阳系内或近或远的行星的航天器。然而,人类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下一个目标直指火星。水是生命之源,而火星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唯一一颗曾经有大量水存在的星球。尽管地球到火星的距离比到月球的距离远得多,但就现在的科技水平而言,载人登陆火星应该不是问题。

同时,火星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最适宜生命生存的行星。火星土壤中含有可提取的水,气温冷热适宜,充足的日照可用于太阳能发电。火星上的重力是地球重力的38%,尽管似乎有点小,但大部分科学家认为,人体是能够适应这种重力变化的。火星的大气层虽然很稀薄,但足以阻挡宇宙辐射和太阳辐射。火星上的昼夜变化也与地球相似,一个火星日长约为24小时39分35秒。
为什么要在火星上建立人类定居点?因为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里程碑。移民火星将帮助我们了解太阳系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移民火星还有助于其他领域的科技进步,包括资源循环利用、太阳能、食物供应、医疗技术等。

火星移民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太空任务,也将是改变人类历史的重要事件,它将真正开启人类跨星球生活的伟大蓝图。我们相信,未来20年,人类将首次登陆火星;未来50年,人类将拥有一个上千人的火星小镇;未来100年,将有上百万人生活在火星城市;未来一千年,人类将把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
今年,我们隆重推出了《火星移民指南》,本书采访了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多位前雇员和航天前辈,希望了解火星新移民在这项挑战中将面临的未知变数。前辈们尽其所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提供了许多有益信息。编者将采访记录进行整理,并根据这些回答,将本书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新移民需要掌握的“硬”技能,包括航天器维修保养技术、居住地保护技术,在工具和物资匮乏的情况下解决不可预测之困难的决心和智慧,必要时进行自我疗伤治病的医学知识、技术和信心,以及保持身体健康、体态良好的方法。
第二部分,讨论新移民所需的“软”技能。由于所选拔的新移民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年龄、性别,在此状况下,积极处理人际关系的复杂结果、促进团队团结显得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主要涉及全程录像拍摄的特定场景、新移民学习和演练各种技能的过程,这些录像资料将向全球发布。我们将讨论全程录像对候选人和全球观众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四部分,火星日常生活的设想。火星生活什么样?人们如何打发闲暇时间?我们还将讨论火星移民涉及的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
至少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人类有朝一日终将造访火星,先是实现载人绕火星轨道飞行,然后是登陆火星表面,最后甚至会实现长期定居。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准备。希望当你读完《火星移民指南》这本书,你会对移民火星充满希望,并为之付出努力。希望每一位读到此书的人,都能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当你看到夜空中那颗红色行星时,能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本文摘编自湛庐文化出品的《火星移民指南》,如果你对移民火星感兴趣,可以识别购买图书阅读更多信息。 营销编辑:小怡 文字排版:恬恬
◑◑◑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 联系邮箱:zhouxin@cheerspublishing.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