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财神都不认识,活该你吃土
这是全民信仰。 似乎从很小的时候开始, 我们就有了神仙的概念, 而我们知道的第一个神仙, 可能就是财神了。 论信仰, 也许,财神才是民间的主神无误。 从迎财神、接财神,到请财神,再到供财神, 各个步骤井井有条。 这尊古代官吏模样的神像就这样坐落在各行各业、家家户户。

供奉司掌(管事儿)的神明, 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 其中流传下来的规矩颇多, 供奉的财神也是各有讲究。 算下来, 不论你是国民老公,还是吃土狗, 都要给自己求一条宽敞的路, 这种祭祀文化就这样随着时间慢慢地进入我们的生活, 无法剥离。

其实,财神在中国是一个晚出的神。 中国人长期处於农耕社会, 对於财富的追求观念比较淡薄。 对古时候的他们来说,钱财远不如饭菜来得实在, 因为他们觉得,拿钱可以换米,可以吃;但若拿米换钱,钱又不能吃。 所以,人们长期以来对财神的观念都不明确, 财富的职司被赋予许多神灵, 甚至可以说是加诸一切神灵。

其实, 从天庭敕封的,到民间流传的, 一共有九位财神。 这是根据道教的方位来算的,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海八荒,分别为: 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中。 这九财神慢慢流传下来, 根据其供奉人群和位置分别是: 王亥(中斌财神)掌管六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三十岁后供奉 比干(东路-文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范蠡(lǐ)(南路-文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关公(西路-武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赵公明(北路-武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三十岁前供奉 端木赐(西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李诡祖(东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管仲(东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白圭(西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这些财神之中有很多大家认识的历史人物, 譬如管仲啊,关公啊…… 其实财神也分为两派: 第一派是道教赐封、由道家天神执掌的,封为神明, 像是财神中的赵公明, 不仅是道教四大元帅之一,也是阴间雷部将帅, 还是五方瘟神、正财神(是不是觉得屌屌的,然而其实你只看懂了财神……); 第二派就是民间崇拜供奉的财神, 像是我们的王亥, 作为商国君主,他成立了贸易派系, 渐渐地,大家就把商国的贸易人群叫做了商人, 也就是民间所有商人供奉的始祖。

当然,除了分属于这两大派系的财神之外, 还有一个特殊的:刘海。 刘海在历史中是真实存在之人, 他曾是燕王的丞相,后来燕国倒闭, 在倒闭之前刘海已然云游四方。 后来刘海出家道教,给自己取名海蟾子, 大家称他为刘海蟾,因此就有了刘海戏金蟾的典故。 之后,他遇到了吕洞宾,得道成仙,成为最初的八仙之一, 最终发展成了一位带来钱财、福禄、子嗣的吉神。 就这样,刘海同时继承了财神的两路派系, 也就成了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位神祇。

如今, 民间还有春节接财神的传统, 也叫炸“邯郸爷”,这“邯郸爷”指的就是财神。 当然这里也不是真炸,只是放鞭炮来迎接。 相传,财神赵公明的生日是正月初二, 所以大家就在这天放鞭炮、请财神入宅。 而在南方又有初五接路头神的习俗, 这路头神也是位财神。 这样,就有了初二、初五接财神的说法, 在民间,商家都是初五过后再开门营业的, 初五那天接了财神, 也叫开头盘, 图个吉利,以求保佑,希望来年发财。 而在民间还有一个说法: 七月二十二日是财帛星君的生日, 这天就被认为是财神节; 而在道教中,七月二十二日是财帛星李诡祖的成道之日, 李诡祖在这天位列仙班,成为了星宿中的财神, 专管这天下的财宝,因此也就有了财神节的说法。 不管怎样, 总之,七月二十二日就成为了财神节。 又由于财神在民间的文武之分, 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便成为了祭祀财神爷的日子。

其实看下招财的历史不难发现, 民间信仰也是百姓生活的一部历史。 人们从开始的对财概念不清、认为神神都有财神的神位; 一直到后来人群逐渐分化,开始信仰固定的财神; 到了现代,更是对财神产生了一种极强的依赖。 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演变么? 生活变好了,大家追求得自然就多了。 其实求财并不是什么坏事, 虽然总说什么人性贪婪之类, 但财以致用总归才是正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