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妈妈陪孩子玩,每天20分钟就够了
职场妈妈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辛苦、最缺乏能量的一个群体了,白天像个男人一样工作,下班回到家跟公婆相处,孩子一天没见到你了也缠着你陪他玩,老公也有他的辛劳,顾不上跟你好好沟通宽慰一下。身心俱疲,直到孩子哄睡了你才能安静下来,但其实你也已经特别累了,只想快点睡觉。
其实你特别希望能有点私人空间,休息一会儿,不被孩子打扰,让自己放轻松一下。所以当孩子走向你,你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上一边玩玩具去,妈妈累了。”

你真的觉得孩子的童年最好的伙伴就是电视机、ipad、巧虎和你买给他的那些玩具图书吗?那些琳琅满目号称能开发孩子智力的玩具甚至是课外班课程,真的就能让你的孩子得到很好的全面的发展吗?
其实,陪伴他玩耍,是一种很好的表达爱的方式,跟前述那些课程或图书、玩具带给孩子的是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因为孩子是在跟一个真真正正的人(如果爸爸也参加可能就是小团体了,这是社会属性的)在进行互动。妈妈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收获良多,收获孩子的依赖,收获自己的快乐和放松。
因此今天我想推荐一种既能放松身心,又能陪伴孩子的方法,方法其实很简单:真的像个孩子一样,每天陪他玩至少20分钟。这个过程中,你不但可以让自己换换脑子,让生锈的大脑转转,还能开发他的智力,过程中观察到他的成长和变化。
步骤来啦:
一、你在犯怵什么?
通常我们犯怵一件事情,拖延它或者回避它,是有畏难情绪。我是喜欢迎难而上的人,所以某天当我习惯性又想把孩子撵走、让她别来打搅我的时候,我觉察到说:我为什么不愿意陪孩子玩儿呢?原因有三:
1、不知道玩什么。
已经不做小孩30年了,其实生娃前也不喜欢孩子,孩子这种外星生物,臣妾真的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更不要说他们想玩什么了。有时候我讲绘本他也不认真听,我跟他说一个事情他好像不能理解,弄得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2、无聊。
都是些孩子的玩具,太低幼了,陪着孩子玩他是挺开心的,可是我好无聊啊!他有那么多玩具,自己随便去玩吧。
3、不能投入。
勉强陪孩子玩会儿,可总觉得心里有其他事儿,比如想看看手机朋友圈,想上会儿网,觉得这些更有意思。所以一边带娃一边低头看手机,觉得这也是“陪”孩子了。岂不知,陪孩子不是陪着孩子,而应该是陪伴孩子。
二、问题的关键
孩子是在游戏中学习的。事实上我们大人也喜欢快乐的事情。如何把陪孩子玩这件“苦差事”转变成让你也能开心的事情,是你是否愿意陪娃玩的关键。
有一段时间我总喜欢带孩子出去,接触大自然,到一些孩子能玩大人也能玩的地方,比如采摘、看蝴蝶、看皮影戏、跟朋友带着孩子聚会、搭帐篷烧烤、一起爬山玩溪水、住农家院……不得不说亲子旅游是一个不容易设计的事情,因为不光一群孩子要玩得好、吃得好、别累着,大人也要玩得好、吃住行都舒服才行。
带孩子在外面的时间总是会好过一点的,但一回到家里,大眼瞪小眼,小娃又开始无聊得嚷嚷了。于是当妈的还是得想辙,想就在房间里这方寸之地,怎么让孩子玩得开心。
其实,你不爱陪孩子玩,无非是你不知道该怎么陪孩子变着花样玩,或者是跟孩子沟通不畅,也不知道怎么让自己从中感受到愉悦。那么,在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有助于提升掌控感、设计感、愉悦感的元素,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去外面一些教育机构的时候,可以留意受孩子喜欢的老师是怎么跟孩子平等交流的。大部分老师跟孩子像朋友一样,如果你能放下当妈的权威,在这每天的20分钟内陪孩子像朋友一样尽情玩耍,相信孩子与你的心理距离也会拉近不少。
我最近在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还没有读完,读完再分享心得。
三、了解年龄段理解能力&敏感期
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随着年龄增长会变化。你每年总得花个集中的时间,研究一下你娃这个年龄段,能看的书,能玩的玩具,需要重点发展的大脑或身体上的发育或技能,敏感期。比如洋洋5-6岁时特别喜欢当公主,讲的所有故事都是丽丽公主怎么了,百花仙子怎么了,所以当时就给她编公主的故事,买了公主城堡来玩。

翻看照片,有一次她玩一盏台灯,发现开关能控制灯的亮灭,像看到新大陆持续不断地打开、关上、打开、关上,直到把灯泡给闪了。就这个灯。
我记得还有一段时间她特别喜欢翻我的包。

她上了小学之后,我们有段时间每天看一集《樱桃小丸子》,因为小丸子不光是小学生,有很多小学生的快乐和烦恼、有趣琐事,里面还涉及到了很多情绪处理、家人朋友相处的事件,一边看,她就当是学习了,我就当是重温我的童年了。
有一集看到小丸子过生日请了同学,洋洋就拿出笔来把她今年过生日想请的同学名字写下来了,还问我说能不能像小丸子一样弄个生日聚会,请5个同学,我说好。
绘本图书方面,按年龄也有《中国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大概知道每个年龄段能理解的图文是什么样的,找类似标准的来给孩子读比较好,他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以前还看过一本书《玩具中的早教智慧》,也是分年龄段推荐了适合的玩具,还有对应开发的能力。我也有博文是写分年龄段玩具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由此,你可以获得一些你娃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你心里有了底,陪他玩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不感觉到困难了。
四、先围绕玩具玩起来
对于低幼的孩子,玩对于他们来说是跟吃喝拉撒一样重要的事情,咱们养孩子可不是养活孩子,而是养育孩子。
当你娃还小的时候,他第一次垒起四块积木,你还记得是什么时候,你当时有多高兴吗?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常常还有心情陪他们玩,因为也要盯着他们不发生危险。但当孩子大一些,我们反而失去了陪玩的耐心,总希望他能静静地一个人就好了。
孩子的玩法有时候确实是挺奇怪的,你高价买回来的玩具他不一定爱玩,一块破木头小树枝他倒爱不释手。偶尔他们不按照玩具的玩法来玩,这时候你也别阻止他们,告诉他们应该这样或那样,你就静静观察,看他是怎么玩的,我经常被洋洋玩玩具时候的投入和创意感动。如果你觉得有意思,那不妨也参与进去吧,跟着他玩起来,说不定人家还不一定愿意带你一起玩儿呢。
这个过程中,找到令你愉悦的点很重要,比如我爱阅读,我娃也爱阅读,所以我们的亲子共读时间是安宁而快乐的,令我享受。
读绘本,重要性我都不用说了,孩子的阅读习惯越早培养越好,孩子就越能尽早开始独立阅读,妈妈也就解放了。因为我自己爱读书,从胎教开始基本每天都有看书、读书,洋洋从幼儿园就认识上千汉字(并没有人教),我从中受益匪浅,比如《十四只老鼠》、《阿秋和阿狐》、《图书馆狮子》等很多绘本,又美又动人,我都很爱看。所以非常推崇亲子共读。
想起一个小故事,在我没有孩子之前有一次侄女让我给她读故事,我念的时候干干巴巴像念课文,侄女挺失望的,听到一半说:“姑姑,你别念了。”现在想起来还会脸红。有了孩子之后,无师自通会用N种语调念、讲故事,娃娃音、老爷爷、小动物……当妈的果真是要18般武艺,72般变化,才能存活下来的一个稀有物种。
其实,讲故事的能力在成年人的世界、职场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了不起的能力。所以每当睡前孩子跟你说:“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千万别说:“不讲了,快睡吧。”而是熄了灯花5分钟编个故事给他吧,有时候你也会惊叹原来自己也挺厉害、挺有想象力的。万事开头难,当你开始讲第一句、第一个故事,后面慢慢就不难了。
我常跟洋洋玩的一个编故事游戏就是一人一句,或者是讲着讲着另一个人往下接。有时候还编歌谣、编歌胡乱唱,特别有意思,常常有惊喜。

五、抓起手边的物品,打开你的脑洞,玩点不一样的
随着洋洋长大,我捡起了以前早就丢了的一些技能,比如绘画。因为她如果过来说“妈妈,你帮我画个XX”,你总不能画得比她还差啊。一开始就只会一些简笔画,还是我上幼儿园学的那种,后来看她总画画,我也心痒痒,反正也有水彩笔,我就也画起来了。画画是我纾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大概从洋洋不到2岁的时候起,她也能自己玩一会儿玩具了。家里的玩具玩够了,我就开始拿起周围的东西,DIY一个游戏给她。比如吸管做的“生日蛋糕”,小妞那天为自己能把吸管准确插到小孔里,感到特别自豪。

有一次朋友出去聚餐吃火锅,海底捞的儿童玩耍区域在装修,提前没预料到这个情况,所以都没准备玩具或者是孩子能玩的东西。家长聊天,四五个孩子很无聊,只好各自低头玩手机。后来我把桌上水果拿起来,有圣女红果,有甜瓜桔子之类的,我说咱们用这些来做个动物吧,就把筷子和圣女红果先做了一个长颈鹿。孩子们凑上来,用牙啃的,用勺子戳的,做出很多鱼啊、怪兽啊,一边做一边比一边哈哈大笑,玩了好一阵子。

三岁开始洋洋迷上了剪纸和折纸,小剪刀从那时候开始就用得顺溜。所以小久也喜欢折纸、捏个橡皮泥、超轻黏土什么的。小久作品:


拿起手机来,可以拍趣味错位照片,也有意思。或者用玩偶做道具拍摄小电影小剧场。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小的时候,不会个100首儿歌、歌谣,不会背《三字经》、100首唐诗,那还叫妈妈吗?其实都是被逼的,你懂的。不过既然需要出口成章,不如就真的背诵那些优美的唐诗吧。
家里彩纸、超轻黏土、气球、吸管、透明胶布、毛根、水彩笔之类就常备着点吧,这些是随手拿起来就能玩起来的东西。
总之要让孩子玩high,你自己先得high起来才好呀。


六、认认真真准备每一个节日,生活需要仪式感
孩子喜欢过节,在大人甚至都快忘了还有元宵节、万圣节、圣诞节之类的节日时。孩子对每一个他知道的节日都很期待,郑重其事为家人准备礼物,这份认真劲儿很令人感动。
所以,大人不妨配合。
因为,生活真的需要仪式感,才能每年和每年让你觉得不一样,没白过呀。
四个卫生纸卷做的:

我们家的皮影戏,爸爸妈妈齐上阵:

七、做家务对孩子来说也是玩
烘焙、包饺子、洗玩偶、扫地、晾衣服、叠衣服、超市购物……其实很多家务在孩子眼里都是玩。如果你要做家务,不妨带他一起做吧。
6岁开始我去超市就把清单直接给洋洋了,让她在超市里寻找物品放入购物篮,我在后面跟着,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财商。

八、孩子的想象力和独立性超出你的想象
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孩子的想象力真是不得了。我常会为此惊叹。有时候被她冒出来的话语、做出来的作品、编出来的故事逗得哈哈大笑。
也因为这个,让我很期待每天与她玩耍的短暂时间,因为这件事情令我愉快、轻松、时有惊喜。
孩子的独立性也不容小觑,大部分时间,孩子投入地自己玩耍,大人完全不要去打扰他。最长时间的一次,洋洋画了4小时的画。经常玩过家家或其他游戏有1小时左右。非常地忘我。
你早一点让娃学会自己开发新游戏,自己玩得不亦乐乎,甚至是带领你开始玩耍,你就知道,之前的那些心思投入是值得的。孩子在慢慢长大,他不会一直需要我们的陪伴的,等他真的不怎么让咱们在房间里陪他玩的那一天到来,我想我还是会有点小伤心吧。
当一位走心的宝妈,就从每天陪孩子玩耍20分钟开始吧。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